•     点击排行
  •   
  • 全球钛白粉市场分析
  • 时间: 2001-11-28 09:13:5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点击:
  • 钛白粉是一种白色颜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具有高折射率和理想的粒度分布,因此以其良好的遮盖力、着色力广泛应用于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许多领域,如涂料、油墨、塑料、橡胶、纸张、陶瓷和合成纤维等。目前世界钛白粉的消费近60%用于涂料,16%用于塑料,14%用于造纸,3%用于印刷油墨,7%用于其他(包括橡胶、化妆品、医药、搪瓷和化纤等)。

    目前钛白粉主要分为颜料级和非颜料级。颜料级钛白粉又有两类:一类是金红石型钛白粉,耐光性非常强,适用于制造室外用涂料和制品;另一类是锐钛型钛白粉,耐光性较差,多用于制造室内用涂料和制品。钛白粉除在涂料工业、油墨工业、橡胶制品工业、造纸工业和化学纤维工业中用作颜料外,在机械工业中还用于制造电焊条、绝缘体和电瓷等。此外,还用于搪瓷工业和冶金工业。目前,世界钛白粉市场销售量已近400万吨,已成为世界无机化工产品中销售量最大的三种商品之一,仅次于合成氨和磷酸,列第三位。

    美国是世界钛白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年消费量为110万~120万吨,进出口贸易量为45万~50万吨,进口量稍大于出口。西欧是世界二氧化钛主要供应地,净出口国有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净进口国有意大利、奥地利等少数国家。另外,日本钛白粉消费构成与其他地区差别较大,其涂料占48%~50%,油墨、颜料占18%~19%,合成树脂占9%~10%,造纸占8%~9%,化纤占2.2%~2.5%,橡胶占1.6%~1.8%,电容器占1%~1.2%,其他占9.3%~9.6%。目前世界各地区钛白粉的人均消费量差别很大。北美地区每年人均消费钛白粉达到3.9千克,西欧为2千克,拉丁美洲为0.5千克,亚太地区为0.2千克,这说明亚太地区钛白粉的潜在市场是很大的。

    自从199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钛白粉需求量一直稳定上升,特别是在亚洲, 2000年上半年需求增长率达两位数。西欧的需求增长率为3%~4%。有关数字显示,2000年全球需求增长速度达4.5%,今后几年预计将以5.5%~6.0%的速度增长。

    由于需求的快速增长,新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世界范围内一些新工程将在2003年增加20多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其中有9万吨/年产能在欧洲,包括英国雷特姆公司采用氯化法工艺的工厂,生产能力将为10万吨/年; Huelva公司增产1.5万吨/年;凯米拉公司在芬兰波里的工厂增加2万吨/年;萨其宾公司在德国杜伊斯堡增产1.5万吨/年;杜邦公司在美国田纳西州新约逊维尔的工厂扩产后将增加6.5万吨/年,使该工厂的总产能达到39.5万吨/年。届时,全球主要公司生产能力大约为374.5万~400万吨/年。

    从世界钛白粉工业八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看,是在兼并、重组和技术进步的竞争道路上发展壮大的,逐步形成了国际钛白粉市场的十大知名公司。但近几年,钛白粉行业也掀起了全球性的兼并和重组风波:原法国的罗纳-普朗克公司(Rhone-Poulenc)钛白粉厂全部被美国美联无机化工公司(MIC,前身称SCM)收购,MIC的年生产能力由兼并前的47.3万吨上升到71.5万吨,世界排名也由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美国克尔-麦吉公司(K-M)兼并了德国拜耳公司钛白粉厂,其年总生产能力由原17万吨增至33.7万吨,排名由原第八位升至第五位;英国帝国化工公司(ICI)下属二氧化钛子公司(DIOXIDE),原是世界钛白粉排名第二位的大公司,现被美国亨斯迈公司(HUNTSMAN)收购;其他还有一些公司的兼并重组也在酝酿中。兼并重组后,英国帝国化学公司、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和德国拜耳公司已退出了钛白粉行业,原10大公司缩减为8大公司。这8大公司是美国杜邦、美国美联无机化工、亨斯迈、美国克朗诺斯(Kronos)、克尔-麦吉(K-M)、芬兰凯米拉(Kemira)、日本石原产业(ISK)和德国的萨其宾公司(Sachtkeben)。

    目前全球钛白粉行业年生产能力2万吨以上(含2万吨)的工厂有近50个,工厂规模都趋向大型化发展。如杜邦公司最大的厂已达30万吨/年,氯化法单线生产能力也达15万吨/年。八大公司最小规模也为2.4万吨/年,这些厂大多是早年留下的硫酸法工厂,而氯化法工厂的规模都不小于5万吨/年。全球钛白粉年生产能力约430万吨,其中八大公司的产能占36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约84%,特别是前六名大公司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75%以上。产能高度集中,产地主要分布在北美和西欧,这些大公司控制着世界钛白粉行业的市场、价格和发展,主宰世界钛白粉工业的前途和命运。

    现在,世界上钛白粉的工业化生产方法有两种:硫酸法和氯化法。硫酸法是以钛铁矿为原料用硫酸分解,然后除铁后经水解而制得。氯化法是以金红石或高钛渣为原料,经氯化生产四氯化钛,然后在高温下氧化而制得。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各国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和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相继关闭了部分硫酸法钛白粉厂,加快了发展氯化法钛白粉的步伐。目前世界上仍有约50%的工厂在使用硫酸法生产,其中约有40%以上的厂家因不符合环保要求,将逐步被淘汰。

    20世纪90年代以前,硫酸法一直占据钛白粉工业的主导地位,1992年后,转为氯化法占主导地位。尤其是从80年代后期起,世界钛白粉总生产能力中,氯化法钛白粉所占比例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970年仅23%,1980年不过29%,1990年为47%,1999年达56%;1971年至1980年的10年,增长率仅6%,1981年至1990年的10年增长率高达18%,1991年至2000年间增长率也达到了10%。目前世界上新建或改扩建钛白粉厂多以氯化法为主,杜邦公司全部采用氯化法。不过,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目前基本由少数几家大公司所垄断。

    硫酸法钛白粉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下坡路,但经过十多年来的技术改进,如采用酸溶性钛渣代替钛精矿作原料,开发了20%废酸浓缩循环利用技术等,使硫酸法工厂的环境污染有了较大改善,同时它的一些优点也得到了显露,如可使用容易获得的品位和价格较低的钛精矿或钛渣作原料,可氯化法不能生产市场需要的锐钛型各种牌号的钛白粉。故业内人士认为,只要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快科技进步,硫酸法钛白粉今后仍将与氯化法钛白粉并存,短期内不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