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海南垦区职工自营经济科技兴业与规模化生产探析
  • 时间: 2001-11-28 09:55:21    作者: 王锡鹏    来源: 《特区农垦企业》    点击:
  •   职工自营经济是海南农垦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发展过程的创新。现已成为垦区经济的“半壁江山”。它不但是国有企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且是维持职工日常生活、富足职工家庭的强有力支柱。据2000年底统计,全垦区职工自营经济年纯收入已达10亿元,劳均收入3600元,占职工年收入50.3%。

      科学技术是职工自营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凡是重视科学技术学习与推广的单位,都保持着飞跃发展的态势;反之。就会跌入谷底或徘徊不前。今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进一步明确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十项任务时指出,必须深化农业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如何落实科技进步,促进海南垦区职工自营经济持续发展,深入探讨并明晰思路显得十分必要。

      加大科技含金量,把职工运用科技水平高低程度,提高到加速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的重要位置。力摒“满足温饱型思维定势”,引导职工站到引进良种良苗与高新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与科技致富的前沿。

      海南农垦在加快经济建设中挖掘与培固了职工自营经济这一经济成份。这种首创精神使广大职工推进农垦建设事业,奔上小康路开辟了广阔前景。尤其是提出自营经济收入超主业的思路,使自营经济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据了解,近几年来,许多职工依靠主业橡胶与自营经济生产“两个轮子一起转”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忽视采用良种良苗,因而造成损失。优质品种是夺取种养业丰产高产的关键环节。品种低劣,增产增收就无从谈起。据调查,一些职工由于购买伪劣品种得不偿失。比如有一位职工种了50多亩槟榔,按常规管理,一般6年就开始收获,可过了7年时间仍结果无几;即便结果,因果实干瘪也没有市场,只得全部砍掉。此外,次质品种也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一农场机关职工把养鳖当作自营经济的增收门路。可所购品种等级不同,有的生长迅速因之获利,有的生长不良丢了本钱。这种不顾及品种质量的现象,在某些贫困农场尤显突出。由于资金紧缺,或者致富心切,有些职工“播到地头都是苗”,岂料“人赖种一时,苗欺人一季”,影响了种养信心。其次,只讲数量,不讲究技术投入,吃了大亏。此种情况随着新品种的不断地被推广,使一些大面积种植户相形见绌。有一退休教师重视运用技术管理,探索与总结了不同季节的不同管理办法,种植荔枝120株,年收入5万多元。科技在种业上显示了实实在在的威力。对于诸多存在问题,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克服与完善。

      第一,设立专业种苗公司,为职工种养业提供优质的良种良苗。这是从源头上堵塞伪劣种苗流入种养现场的关键环节。目前,职工种养的种苗大多从自由市场上购买,良莠不分的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一些种苗不能及时提纯复壮,致使有种无收。根据垦区实际,种苗公司要建立三级网络,即总局、农场、生产队,尤其要着力抓好场、队两级种苗公司的组建,发挥其关系密切,直接性强,购买咨询及索赔方便的特点与作用。种苗公司的主要职责是推介种苗与供应种苗,依据不同季节供应职工急需的种苗,从根本上扼制伪劣种苗的流入,并兼作种养技术指导。种苗公司要建立两种负责机制:对外,必须与向种苗的客商建立正常渠道,让最新品种及时引入种养场地;对内,必须向职工种养户负责,保证职工购买的种养种苗无伪劣。以种苗为纽带,把种苗公司与职工种养连结起来,从种苗供应方面为职工实施科学种养提供增产增收保证。

      第二,建立与健全种养科技推广站与民间技术协会,以促使职工讲求技术,依靠科技致富观念的形成。农事科技的推广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垦区各级科技推广站由于经费不到位,或是机构精简,人员配备不足等诸多原因,有的名存实亡,有的关闭取消。这不利于当前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推广活动。各有关领导都要重新认识科技推广站的地位与作用。筹建或完善这一机构,专人负责,拨足经费。配齐设备,以随时给予种养户解惑释疑,及时推广高新技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近几年来,有些农场根据职工自营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起非官方的种养技术协会,其活动范围涵盖整个自营经济种养项目。比如职工胡椒生产技术协会、荔枝龙眼生产技术协会等,这类协会通过职工间切磋种养技术,培养与造就了一批“土专家”、“土技术员”。他们活跃于田头地角、饲养场棚,深受种养户欢迎。我们要大力支持与提倡这种技术协作,催开职工科技种养之花。

      第三,大力抓好反季节瓜菜生产,逐步从南向北扩大种植范围,落实各项种植措施。海南岛是一个大温室,对各类种养业环境条件都得天独厚。但是在一部分单位与职工思想观念中,反季节瓜菜生产是南端几个农场的独有概念。显然这种狭隘的认识阻碍着反季节瓜菜生产的拓展。必须树立全省“大温室人人共有”的观念,并以这一观念为立足点,部署反季节瓜菜生产战略,自觉投入并抓好这一生产。应当看到随着应用技术的普遍推广,我国北部地区即使是寒冬腊月也能生产出时令新鲜蔬菜,对垦区冬季瓜菜北上是一大挑战。我们要积极转变生产策略。一是抓紧季节,抢先占领市场;二是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特”的种养原则,张扬垦区要素优势;三是降低生产成本,以货好价低吸引消费者。在这一进程中,科技是首选手段。据了解,一部分职工的种养科技含量还很低。我们要在牢固树立地理优势观念的同时,提高种养技术,力促职工技术过平衡关。把反季节瓜菜这篇文章做实做足。

      强化科学技术的传授灌输,为职工学习与掌握先进致富手段提供便利。剔除“种养啥便算啥,放任自流思想”,帮助职工辨别项目是否与需求吻合,鼓励职工拓开发展思路,善于运用高新科技各显神通。

      海南垦区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0年的初创阶段。这一期间,职工集中精力开展国有企业经营体制的改革,自营经济获得初步发展。二是1991年至1996年的发展阶段。这一期间,克服“姓社姓资”论争,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因之获得长足发展。三是自1997年至现在远没有结束的迅速发展阶段。纵观其发展全过程,可以说,每当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解放一尺,职工自营经济就前进一丈。要推进职工自营经济获得更快的发展,继续巩固与扩大第三阶段成果,必须从干部工作入手,以提高职工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干部的科学技术学习,量化干部对指导职工自营经济生产实绩考核,奖励干部的首创精神与科研成果。农垦管理干部必须拥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既能指导主业橡胶生产又能对自营经济种养项目出谋献策。因此,广大干部要提高学习科技的自觉性,把是否掌握丰富的科技常识当作自己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并提高到能否帮助职工尽快致富的高度来认识。领导班子中,特别是场、队领导班子中要按一定比例配备科技干部,以有利于对职工自营经济实行有效的指导。并为他们掌握科技知识创造条件。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班,学习种养业的常规管理;适时引进当今最先进的种养技术,指导职工搞好种养。根据需求,必要时安排干部分期分批到大专院校进修。此外,把干部是否娴熟科技程度细化到联系片、点以及职工种养户,把其收入提高与否量化为干部当年政绩优劣加以考核。通过干部一级带一级讲科技学科技,形成用科技的良好氛围。当好科技种养的带头人。

      把职工学科技用科技列为推进科技兴业的工作重点,从最基础的职工家庭抓起,培养职工依靠科技发家致富思想意识。职工家庭是国有农场经济组成的细胞,要促进垦区职工自营经济生产科技运用水平,首先须铸就职工家庭学科技用科技这一平台。当前,我们要对两种思想现状重新审视:一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职工已经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怎样种怎样管不成问题”。应该说,近些年来职工经过学习与实践,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某些难题通过求教而获得某些技术与真知。但这种学习缺乏主动的进击,尚未具备“我要学”以掌握某种科技手段并谋取高效益的理念。二是缺少对高优品种种植的指导,即便指导,也显得苍白无力。一些干部认为“种啥不种啥是职工自己的事”,且有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制约着职工,有的甚至怕承担指导不准而使职工种养歉收的责任而不予指导。就职工自营经济种养品种而论,除少数职工已经引种某些高优品种外,大部分职工还热衷“大路货”的种植,“提篮小卖”的思想还比较普遍。因此,强化职工对科技的学习是各级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加强职工对学习科技知识的领导与管理。鼓励职工涉猎种养新技术领域。比如精心组织,使文化室成为职工学习的主阵地;办好有线广播以及各种技术传播刊物;增添图书室的实用科学技术书籍,等等。其次,制定学习制度以及交流规定,强化职工科技意识。根据生产季节与种养时令,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把种养与学习有机相结合,激发职工学习兴趣。使“种养啥补充啥”形成强大磁场。同时,举办经常性的科技学习讲座,传授最新科技信息,主动掌握最新品种种养技术,引进高新品种;让依靠科技致富的能人走上讲台,通过亲身经验报告增强职工对科技运用的可信度。再次,落实干部职责,以促使职工尽快掌握科技知识。把职工学科技用科技实绩列入干部年度考核内容,提高干部督促职工学习的自觉程度。

    提倡生态种养,提升产品科技档次,为市场提供顾客认可的绿色食品,以扩大市场的销售量,增加职工实际收入,维系职工的科技情结。随着社会的进步,防止环境污染与食品污染已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职工自营经济生产也要把营造合格种养环境培育绿色食品列为生产重大措施,以求得产品进入流通市场时畅通无阻。由此,要提高职工生产绿色食品、无污染产品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生产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思想观念。教会职工使用无害生产资料,掌握辨别无公害食品常识。这一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营的种类繁多,需要加强的环节就多。以种植业为例,粗略统计就有上百种。国有农场渐序兴起的反季节瓜菜每年产品上千万吨,其空间广阔,管理战线过长,难以全面管到。一是农药、化肥的采买来源较杂,思想麻痹管理不当,会给职工带来经济损失。此外,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与新产业的开拓,也给生产无公害食品增添了工作难度。例如近年通过拍卖或租赁经营,茶园管理实际成为职工的“准自营经济”项目。茶叶生产的生态要求、制作技术向来处于经营风口浪尖。强化技术措施落实,无疑将有利于产品凌驾市场。因此,要克服困难,主动积极地做好这一工作。

    根据国内市场发育趋势与我国加入WTO发展前景,职工自营经济迅速地调整种养布局势在必行。更新“以不变对万变过时法则”,引导职工树立起区域性规模化全新理念,更大范围地运用高新技术发展生产。

    目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已日渐逼近。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全新的环球性经济。农垦经济要在国内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职工自营经济要以新的姿态迎接这一挑战,以求得继续发展与壮大。

    积极调整种养布局,使之趋向合理,以规模化寻求较高经济效益,仍然是广大职工当前的重要工作。海南垦区的职工自营经济生产在长期的探索中获得有益启示之一是,谋求规模化生产就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是因为生产形成规模便于客商收购与运输产品,节省运输费用;而且使客商易于占领市场获得垄断利润。目前,垦区职工种养项目已形成众多的生产基地,比如香蕉、荔枝、芒果基地等。职工采取统一品种的方法,同期种植某一作物,易于卖得个好价钱。1999年初,寒流侵袭,广东等地香蕉大多数受损,有价无货。海南垦区职工种植的香蕉产量高并以高出往年平均价一倍补充内地市场。有的种植户年收入30万元以上,与上年度对比,增收近三成。规模生产便于职工结成经济联合体出击市场。1998年芒果滞销,芒果种植户采取股份合作方式把芒果推销到北方省份,变岛内滞销为岛外畅销,保证了职工收入不减。他们调查市场,决战市场,逐步趋向成熟。当前,职工自营经济种养品种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有三:一须重视品种更新换代,适时调整高效品种结构。曾有一段时间,职工种植以芒果为主,待到芒果品种退化或市场滞销后才改种龙眼等品种。岂知此时已时过景迁,输在“时间差”上。为此,要做到常年“种养几个品种,规划几个品种”,以保持优良品种源源不断。二是发展珍稀品种的种养。物以稀为贵,一种新品种上市时往往能卖得好价。前些年引进的皇帝香蕉单价比本地香蕉高出好几倍。三是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让职工种养有收。目前,垦区养殖业疾病的防治还是个盲点。多种原因造成的养殖业疾病防治专业人员奇缺与断层,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破解这一问题的妥当方法是“请进来走出去”与“自我强身”相结合,即定期邀请有关专家讲授防治知识,吸取成功的经验与措施;通过养殖技术协会的扩张与延伸,形成场、区、队三级防治网络,重视与发挥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作用。贯彻与实施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培育区域性经济,凸现地区特色,提高经营效益水平,这是各级领导在组织职工自营经济生产时,务必考虑与规划的重点。职工自营经济所具有的灵活性,“市场需要啥就种啥”,能使这一经济形式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获得相对大的经营效果。海南垦区的区域性经济挖掘特定环境生产潜力,可概括为两大范围。第一,以毗邻城市为中心的自我调节经济,以服务城市服务城市居民为对象。这种经济针对城市需求,适时组织种养。其特点是生产周期短,风险性大,填充市场活力亦大。要求加深“在市是宝,留田是草”的认识,沟通市场信息,掌握市场需求。此类经济前景可观。垦区一部分农场与城市相连,有的农场场部建在市县或乡镇上,为职工生产与出击社会市场支起跳板。这是提高职工自营经济收入的“直通快车”,第二,以丰富土地为中心的点面辐射经济,以供应内地市场供应边远城市为重点。这种以土地为依托,集中种植某一经济作物,或饲养某种珍禽,远销内地市场的生产活动,使职工思想获得新的解放,自营经济找到新的突破口。近年种植面积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便是佐证。调查表明,全垦区职工中已消灭了自营经济种养的空白点。“内抓种养,外抓销路”初步形成格局。

    产业化自营经济异军突起,呈现勃勃生机,使科技兴垦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这是广大职工前进方向。应当肯定,职工自营经济与高新科技融汇一体,高新科技攀高与生产经营应用产生着整体效应。目前,垦区的职工自营经济产品,大部分都采取直销的方式,直接进入流通渠道。这种方式由于直接消费与流通环节梗塞等原因,不时妨碍着生产规模的拓展。90年代初期,销售渠道不畅,致使“百斤菠萝抵不上一条红塔山”,给种植户泼了冷水。虽然订单农业一度改变了有货无价的尴尬,毕竟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还不能满足职工种养业发展势头。产业链的铸造与延伸理所当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目前,垦区自营经济产品的配套加工、深加工远远落后于生产发展。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扭转,连“种苗钱都亏”的惨局还会重现。以荔枝为例,从成熟到销售其最佳时间段为二十天左右,错过这段时限,从外观到肉味都有会发生质变。要保护职工种养积极性还须抓好配套的加工产业。扩展仅有的反季节瓜菜冷藏技术设备,运用高科技手段抓好系列加工生产,通过深加工改变产品“旺季价贱”,提高价值。以职工种养项目结构与规模而言,拟以荔枝、龙眼、菠萝以及蔬菜的深加工为宜。不仅冷冻保鲜,还要加工成各种方便罐头、旅游食品。把“一夕时鲜”变为“永久时鲜”,把“单味食品”,变为“多味食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产业化的生产技术会因此而提升,带来巨额的经营利润。收益的不单是职工,企业也因为职工增产增收而获得发展。我们要加大产业化高科技的投入。或独资经营,或合资经营,或股份合作经营,等等。依靠高科技掌握市场主动权。把职工自营经济继续引向兴旺与繁荣。

    海南垦区职工自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势头迅猛。科技对自营经济的催化已引起职工的广泛重视。我们要进一步把科技措施落实到生产经营中去,并唱主角。大力推进科技的推广与应用。在更大的广度与深度上实施科技兴垦,不断地把职工自营经济生产推上新的台阶,从而培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垦企业这座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