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农垦根据历史形成产业结构单一过于依赖橡胶的特点,从八十年代开始就采取有效措施不间断地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骄人成绩,使垦区农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垦区经济对橡胶的依赖明显减少。
结构调整中,根据半个世纪台风发生的频率,调整了垦区橡胶发展布局,东南地区已列为调整结构的重点,在确保国家认可的天然橡胶规模前提下,适当减少天然橡胶面积,据统计东南部重风区红明、南田等八个农场,橡胶面积已由原来50.47万亩减少到目前39万亩,对比减少了11.47万亩,腾出大批土地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既使农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又使职工自营经济用地难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从效益角度看问题,全局平均每亩橡胶产量是73公斤,按目前价格亩年产值为500元左右,而职工自营经济用地平均每亩产值已达1986元,是橡胶产值的3.98倍,根据这个数字推算,八个农场腾出11.47万亩橡胶地改种热带高效农业,一年可增值1.7亿元,而且农业内部结构更加协调和合理,如果在高效农业品种选择上再下点工夫,达到台商来琼办农业亩产起始价值6000元,效益还将提高数倍。
垦区农业内部结构开始发生日趋合理的变化。据统计,全垦区1987年农业结构中,橡胶占70.1%的主导地位,经过结构调整,到2000年橡胶在农业中的比例降至48.3%,把主导地位让给了非胶农业,这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改革成果,在这当中,南田农场调整产业结构的行动早、决心大、效果尤为明显,该场橡胶面积减少了27968亩,橡胶在农业中的比重已降至32.65%,但农业产值的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热带高效农业的陆续投产和进入稳产高产期,农业的增长还将更快。南田农场在与自然灾害长期较量中,发现了真正的地区资源优势,放手让职工大力发展芒果,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面积达到3.5万亩的基地,并创出早熟优质品牌,产品一直畅销,职工在果园盖了969幢“芒果楼”。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果园视察,这是对南田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充分肯定,农业部正式把南田农场命名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农场,这些荣誉是来之不易的。全局由于热带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2000年一般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已由1987年的14%提高到24.1%,对比提高了10.1%,值得一提的是在没有参与海洋捕捞的条件下,渔业比例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000年的6.7%,产值由原来889.06万元增加到20048万元,年平均增长高达27%,渔业的迅速发展是人们原来不看好的,只有职工自营经济才能真正探到了它内在的潜力,并把它挖掘成生产力。上述数字表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尽管橡胶仍然是海南垦区举足轻重的经济支柱,但其依赖程度已经逐渐减弱,而且在农业内部所占比例已不足50%,这是产业结构调整前人们始料不到的,这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进步,应该认真加以总结,拿出经验来指导深化产业结构改革的实践。
职工自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已从开始的自给补充型发展到基地规模经营,为垦区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全垦区1990―2000年,非胶主要农业的发展情况是:
项 目
单位
1990年到达
2000年到达
2000年为1990年%
热带水果
万亩
8.12
37.8
465.52
水果产量
万吨
2.2
10.4
472.73
荔枝到达面积
万亩
0.14
8.56
6114.29
芒果到达面积
万亩
1.72
11.63
676.16
瓜菜播种面积
万亩
9.6
21.6
225
瓜菜产量
万吨
7.2
22
305.56
羊饲养头数
万只
3.3
30
909.10
水产品产量
万吨
0.66
2.5
378.80
上述数字表明,“八五”以后由于职工自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充分发挥地域自然优势,已使非胶农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在农业产值中头次超过橡胶跃居主导地位,这是农垦广大职工在垦区第二次创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将对垦区经济的后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职工自营经济历史地承担起海南垦区第二次创业的光荣使命,这是时代的赋予,也是改革的必然,除了促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和充满生机活力外,还使职工从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二000年全垦区职工自营经济总收入已达25.24亿元,职均10009.67元,其中纯收入10.37亿元,职均4112.53元,为承包国家岗位工资收入3689元的111.48%,既在职工总收入中,职工自营经济纯收入已占55.62%居主体地位,这也是改革前始料不到的。
职工自营经济是从自给和补充的低要求起步的,应该说是无序和自发的,后来被认定为最有希望的新经济增长点,才逐步引导向良种高效和规模基地方向发展,使地域资源优势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特别是省农垦总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或立后,重新调整制订了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大农业商品基地建设任务,大大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基地建设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五万亩荔枝种植任务已超额完成,五万亩胡椒种植已完成81.7%,两万亩海淡水养殖基地已完成17202亩,毫无疑问,十大农业商品基地建成后,垦区产业结构一定更加协调和优化,并代表着海南农垦后续发展的希望,垦区职工自掏腰包在垦区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主要角色,在垦区第二次创业中作出如此突出的贡献,又一次体现了农垦职工最为珍贵的品质。
过去我们也曾有过实现垦区产业结构多样化的想法,但问题一提出,就得伸手向国家要钱,结果是空想多,偶而争取投资成一些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大多数都失败了;如今调整产业结构广大职工已成为投资的主体,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就不需要事事向国家伸手了。据家计调查,全垦区银行存款和手持现金共有36亿元,这是一笔非常雄厚的投资力量,只要有好的项目,能得到合理回报,动员内部资金投下去难度不会很大,实际上我们广大职工在发展自营经济中已作了很好的示范。海南农垦凭借拥有超百亿国有资产和职工手中三十多亿现金,只要组织盘活得好,后续发展是大有希望的,我们对未来应更加充满信心。
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 海南农垦农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
--------------------------------------------------------------------------------
海南农垦根据历史形成产业结构单一过于依赖橡胶的特点,从八十年代开始就采取有效措施不间断地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骄人成绩,使垦区农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垦区经济对橡胶的依赖明显减少。
结构调整中,根据半个世纪台风发生的频率,调整了垦区橡胶发展布局,东南地区已列为调整结构的重点,在确保国家认可的天然橡胶规模前提下,适当减少天然橡胶面积,据统计东南部重风区红明、南田等八个农场,橡胶面积已由原来50.47万亩减少到目前39万亩,对比减少了11.47万亩,腾出大批土地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既使农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又使职工自营经济用地难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从效益角度看问题,全局平均每亩橡胶产量是73公斤,按目前价格亩年产值为500元左右,而职工自营经济用地平均每亩产值已达1986元,是橡胶产值的3.98倍,根据这个数字推算,八个农场腾出11.47万亩橡胶地改种热带高效农业,一年可增值1.7亿元,而且农业内部结构更加协调和合理,如果在高效农业品种选择上再下点工夫,达到台商来琼办农业亩产起始价值6000元,效益还将提高数倍。
垦区农业内部结构开始发生日趋合理的变化。据统计,全垦区1987年农业结构中,橡胶占70.1%的主导地位,经过结构调整,到2000年橡胶在农业中的比例降至48.3%,把主导地位让给了非胶农业,这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改革成果,在这当中,南田农场调整产业结构的行动早、决心大、效果尤为明显,该场橡胶面积减少了27968亩,橡胶在农业中的比重已降至32.65%,但农业产值的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热带高效农业的陆续投产和进入稳产高产期,农业的增长还将更快。南田农场在与自然灾害长期较量中,发现了真正的地区资源优势,放手让职工大力发展芒果,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面积达到3.5万亩的基地,并创出早熟优质品牌,产品一直畅销,职工在果园盖了969幢“芒果楼”。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果园视察,这是对南田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充分肯定,农业部正式把南田农场命名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农场,这些荣誉是来之不易的。全局由于热带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2000年一般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已由1987年的14%提高到24.1%,对比提高了10.1%,值得一提的是在没有参与海洋捕捞的条件下,渔业比例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000年的6.7%,产值由原来889.06万元增加到20048万元,年平均增长高达27%,渔业的迅速发展是人们原来不看好的,只有职工自营经济才能真正探到了它内在的潜力,并把它挖掘成生产力。上述数字表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尽管橡胶仍然是海南垦区举足轻重的经济支柱,但其依赖程度已经逐渐减弱,而且在农业内部所占比例已不足50%,这是产业结构调整前人们始料不到的,这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进步,应该认真加以总结,拿出经验来指导深化产业结构改革的实践。
职工自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已从开始的自给补充型发展到基地规模经营,为垦区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全垦区1990―2000年,非胶主要农业的发展情况是:
项 目
单位
1990年到达
2000年到达
2000年为1990年%
热带水果
万亩
8.12
37.8
465.52
水果产量
万吨
2.2
10.4
472.73
荔枝到达面积
万亩
0.14
8.56
6114.29
芒果到达面积
万亩
1.72
11.63
676.16
瓜菜播种面积
万亩
9.6
21.6
225
瓜菜产量
万吨
7.2
22
305.56
羊饲养头数
万只
3.3
30
909.10
水产品产量
万吨
0.66
2.5
378.80
上述数字表明,“八五”以后由于职工自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充分发挥地域自然优势,已使非胶农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在农业产值中头次超过橡胶跃居主导地位,这是农垦广大职工在垦区第二次创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将对垦区经济的后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职工自营经济历史地承担起海南垦区第二次创业的光荣使命,这是时代的赋予,也是改革的必然,除了促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和充满生机活力外,还使职工从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二000年全垦区职工自营经济总收入已达25.24亿元,职均10009.67元,其中纯收入10.37亿元,职均4112.53元,为承包国家岗位工资收入3689元的111.48%,既在职工总收入中,职工自营经济纯收入已占55.62%居主体地位,这也是改革前始料不到的。
职工自营经济是从自给和补充的低要求起步的,应该说是无序和自发的,后来被认定为最有希望的新经济增长点,才逐步引导向良种高效和规模基地方向发展,使地域资源优势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特别是省农垦总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或立后,重新调整制订了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大农业商品基地建设任务,大大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基地建设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五万亩荔枝种植任务已超额完成,五万亩胡椒种植已完成81.7%,两万亩海淡水养殖基地已完成17202亩,毫无疑问,十大农业商品基地建成后,垦区产业结构一定更加协调和优化,并代表着海南农垦后续发展的希望,垦区职工自掏腰包在垦区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主要角色,在垦区第二次创业中作出如此突出的贡献,又一次体现了农垦职工最为珍贵的品质。
过去我们也曾有过实现垦区产业结构多样化的想法,但问题一提出,就得伸手向国家要钱,结果是空想多,偶而争取投资成一些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大多数都失败了;如今调整产业结构广大职工已成为投资的主体,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就不需要事事向国家伸手了。据家计调查,全垦区银行存款和手持现金共有36亿元,这是一笔非常雄厚的投资力量,只要有好的项目,能得到合理回报,动员内部资金投下去难度不会很大,实际上我们广大职工在发展自营经济中已作了很好的示范。海南农垦凭借拥有超百亿国有资产和职工手中三十多亿现金,只要组织盘活得好,后续发展是大有希望的,我们对未来应更加充满信心。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海南农垦农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
- 时间: 2001-11-28 10:00:59 作者: 邢民 来源: 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