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海南省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研究
  • 时间: 2001-11-28 10:05:15    作者: 张治礼 张银东    来源: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点击:
  • 摘要 阐述海南省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在海南生态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海南省自然资源基础、生态基础和社会基础,提出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海南 热带高效农业 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生态省建设

    1 海南省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海南省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利用海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发展热带生态效益型农业为基本模式的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该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合理利用海南省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现代科技,建立良好的内部发展机制,维护生态平衡和热带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热带农业经济快速高效发展。其根本目标为:建立高效益、低能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的热带高效农业生产体系。

    海南生态省建设是在“一省两地”的架构下,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提出的,“生态”二字不是狭义的回归自然,保护自然,保持海南生态的天然原貌,而应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在快速发展中实现保护的广义的生态概念。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应成为海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举措。

    2 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海南生态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1是海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海南省陆地与内陆一水之隔,大都处于热带地区,具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为海南省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优越的资源基础,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热带地区粮食、水果品种多种多样且大都具有稀缺性,多为海南省或热带、亚热带地区所特有,具有较高的商品生产价值;热带农业具有复种指数高、在时间上与内地具有较大的互补性等特点,使海南省热带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时间优势、效益优势和极大的商业潜力,在海南省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且独特的地位。热带农业是海南省重要的基础产业,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及目前在海南省经济中所占有的份额表明,海南热带高效农业是并将继续是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热带农业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和最终决定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速度。海南生态省建设是在坚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因此,实施可持续性热带高效农业发展战略也将是海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2.2是海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圈是由动物、植物 、 微生物、大气、水、岩石等组成,其中植物在生态平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能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制造大量的有机物质,在维持大气成份的稳定和平衡的同时,为其它生物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粉尘,净化空气;通过吸收水分,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防止水土流失等。同时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基础地位。海南热带高效农业是以热带植物为主要种植和利用对象的基础产业,在海南生态省建设中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大力发展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将是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证。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样,不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没有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海南生态省建设的成功。实施可持续热带高效农业发展战略是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基础工程,应成为海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海南省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基础

    3.1自然资源基础

    3.1.1区位优势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四面环海,纬度较低,属热带海洋性气候。与内陆相比,海南岛在气候、作物资源、水果、蔬菜种类及收获时间等方面都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由于地域限制,许多经济作物如橡胶、咖啡、腰果、椰子等具有较大的稀缺性。这些都成为海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所在,为海南省热带高效农业经济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3.1.2 资源优势

    3.1.2.1土地资源 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面积344.2万hm²,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约315.22万hm²,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约26万hm²。这些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大都具有集中成片,宜开垦宜机耕的特点,宜于大农业的开发和利用,开发潜力较大,为海南省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基础。

    3.1.2.2光、热、水资源 海南省属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拥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全年平均气温22-26.5°C,年太阳辐射总量460-586kj/cm²,年日照时数1750-2650h,光照率50%-60%,年均降雨量1500-2000mm,空气湿度90%,全年长夏无冬。

    光、热、水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限制因子。海南省优越的资源条件,使农作物的生长繁殖速度远远高于内陆地.区。农田终年可以种植,有效利用率很高,许多作物一年可以收获2-3次,为海南省热带农业的高效发展提供了保证。

    3.1.2.3作物资源 主要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粮食作物是海南省种植业中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约有十余种,如水稻、山兰稻、木薯等,其中山兰稻、木薯是海南省的特色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甘蔗、槟榔、咖啡、剑麻、腰果、可可、胡椒、油棕及各种热带特色作物,反季节热带瓜果蔬菜等已经成为海南省农业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海南省现有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物种类多、生长繁殖快、具有较强的稀缺性是海南省热带作物资源的优势和特色,也是海南省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优势所在。

    3.2 生态基础

      海南岛在地域上相对独立,与内陆相比,其生态系统具有较鲜明的地域特点和较强的独立性。海南岛属于热带海岛,长夏无冬,气候温和,其森林覆盖率达51%,拥有较大面积的热带林、季雨林和人工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小区域生物多样性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有“热带绿岛”的美誉。海南大面积的绿地和茂盛的热带林、季雨林、人工林发挥着大的生态调节功能,在海南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海南岛四面环海,建设开发起步较晚,传统工业相对落后,人口密度较小,岛内人类的生产活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不大。1999国家公布的环境状况资料表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和城市的大部分环境指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全省占地表水总量80%以上的主要水库的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质量二类以上标准,80%以上的近岸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一类标准,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态。另外,海岛周围海洋水体巨大的生态调节功能,也为海南省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优越的周边生态环境基础。

    3.3 社会经济基础

    除了生态条件外,社会经济基础也是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现有的人口数量、分布、经济结构及布局、产业发展方向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海南面积3.4万km²,人口 760万,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26万hm²,后备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可利用土地在全国各省区名列前茅。人口分布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山区人口较少,这样的人口密度和分布为生态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客观条件。

    海南建省之前,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工业化程度较低。建省之后,工业经济虽有所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至今并未走上工业化之路。如此经济结构和现状,为海南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为经济结构与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条件。

    4 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策略

    4.1 合理规划功能区,确保各区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海南岛虽然仅有3.4万km²的陆地面积,但由于其地势变化较大,土壤成分、温度、湿度、降水量、,光热变化明显,导致海南岛存在明显的自然生态分区、农业生产适应区,如五指山区的热带雨林、儋州地区的宜胶林等。实施可持续性热带高效农业,就是要因地制宜,在不破坏其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光热水、地力等自然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合理规划海南岛各个功能区,包括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等,做到每一功能真正可持续发挥其最大的经济、生态效益是海南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

    4.2 加快热带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效益型农业

    发展绿色生态效益型农业是实施可持续性热带高效农业发展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涉及到新型农业生产观念、资源开发利用、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和使用、节制使用农药和合成肥料、水土保持等,使农业生产在高效益、低能耗、近天然、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状态下运行。但由于人们传统的农业生产习惯根深蒂固及普遍具有的追求局部、眼前利益的心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这一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和新型农业生产观念的推广和普及。政府投资建设一批热带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强调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农民生产观念的改变和更新,以点带面,加快绿色生态效益型农业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将为海南生态省建设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和思想基础。

    4.3 加快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实施可持续性热带高效农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农业生产在高效益的前提下运行。但由于农业生产受非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影响经济效益的变数较大,农业生产利润较小等,农业经济的高效益仅靠初级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很难达到。围绕当地农产品生产的种类、特色、建设一批独具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提高农产品生产附加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4.4 大力发展工业用林基地建设,提高林业生产的生态、经济效益

    热带地区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使热带林业种植具有生长快、采伐周期短等特点,在林业生产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利用热带地区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用林基地建设,不仅有利于维护海南省空气质量,保护环境,服务于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大目标,也为海南省林业工业的大发展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4.5 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海南省发展热带旅游观光农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除阳光、沙滩、海水外,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绿岛,种植有大量的热带作物,极大地丰富了海南省的自然景观;海南省山区农村是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也为海南省农村提供了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游人上岛既可欣赏热带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又可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增长见识,还可品尝热带水果等,独具特色和新意。热带旅游观光农业具有因地制宜、投资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较小、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巨大的潜力在经济利益等特点,是海南省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海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举措。

    4.6 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内陆的互补优势,发展反季节瓜、果、蔬菜

    海南省最大的优势是区域优势,与内陆在气候、作物品种上的互补优势。我们应在“热带”两字上做文章,建立热带名优珍稀水果、热带珍稀瓜菜、反季节瓜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热带名优珍稀水果、热带珍稀瓜菜,反季节瓜菜生产,使这些成为海南省农业经济结构中稳定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4.7 加强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和繁殖,发展品牌农业

    海南岛的温度和湿度为我省成为引种、驯化、育种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基地条件”,加强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和繁殖,创造良种品牌,发展品牌农业,是提高热带农业生产效益,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4.8 推行无公害农业,加强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

    所谓无公害农业即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施用具有污染空气、土壤、水质的化肥、农药等,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绿色食品即指不受污染或少受污染的天然食品。

    由于目前海南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质量优良、水质较好、污染较轻,海南岛具有四面环海,相对独立,与内陆互相影响较小等特点,使海南成为推行无公害农业、生产开发绿色食品条件最有利的地区之一。充分利用海南有利的生态条件,推行无公害农业、生产开发绿色食品,有利于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热带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海南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