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开割期彻底取消基础工资 红岭干部分配与工效挂钩
  • 时间: 2001-12-26 08:28:0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本报讯 (记者陈彰 通讯员黄乃良)从1999年橡胶开割期开始以来,红岭农场干部上至场长、党委书记,下至生产队业务员,全部取消基础工资,分配与工效挂钩。此机制经过3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场这一分配机制的特点是生产队干部开割期结合干胶产量、割胶技术等级、各项管理工作完成情况浮动,干胶计划产量在50.1吨以上的单位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计资办法,队正职干部领全队胶工平均工资的100%,业务干部领正职领导干部的90%,停割期间管理人员领岗位、技能工资;干胶计划在50吨以下的单位,根据该队的工作考核情况,当月工资最高可领全场生产队平均工资的110%。机关干部按面、片、点来划分挂钩,农场两位主管领导联系全面,副职领导与片联系,科室与点联系,工资与所联系的面、片、点完成干胶产量、割胶技术等级和经营考核指标、干部出勤等挂钩。以全场队长平均工资作为面,58%工资与面挂钩;以联系点队长工资作为点,42%工资与点挂钩。正场级领面工资的150%;副场级领面、片工资的140%;正科级、副科级和干事各领面点工资的125%、110%和100%;会计结算中心人员的工资与机关干事工资相同。奖金分配根据当年的干胶任务完成情况和效益来确定,比例以干事奖金系数为1,正副场级、正副科级干部的奖金分别是干事奖金系数的2.2、1.8、1.5和1.2。

    此机制实施,彻底打破了干部的等级工资,使每个干部的分配真正与效益挂钩。今年4、5、6月份因干旱产胶少,场长、党委书记的月工资只领到200多元,而下半年高产期,大部分生产队长的月工资都超过1000元。因人人都有风险,因此,抓干胶成了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99年该场生产干胶2000吨,比上年增产216吨;2000年又比上年增产170吨;2001年虽受干旱和阴雨的影响,干胶仍达到205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