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处胶东半岛最南端的威海市是一个轮胎城。这里一无资源优势,二无市场优势,居然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出了两个在全国争做行业第一,令国人刮目相看的轮胎企业:三角和成山。
三角集团建在威海市府所在地环翠区,自1976年建厂至今,经历了威海轮胎厂、山东轮胎厂、三角集团有限公司的变更,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6300人,总资产24亿元的大型轮胎专业生产企业,被列入全国520家和山东136户重点企业集团。经过20多年专业生产轮胎的历史,企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品系列,可生产60多种规格的子午胎和100多种规格的斜交胎,年生产能力近900万套,其中子午胎450万套。2000年“三角”品牌获全国轮胎行业惟一驰名商标。自1991年以来,三角集团有限公司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了“以系统营造、提升和发挥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行业领先为目标”的发展战略,企业连续10年快速发展,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国有轮胎企业的发展新路,2000年三角集团的《以轮胎行业领先为目标的战略管理》成果获全国企业创新成果一等奖。2001年8月,三角集团的战略管理经验被山东省经贸委作为典型予以推广。
山东成山橡胶集团坐落在胶东半岛最东端的荣城市。经过24年的发展,如今的成山已先后创下了中国轮胎行业的18个第一,首开中国子午胎国产化的先河。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全钢子午胎生产车间和中国最大的全钢子午胎生产线。今年1至11月,成山集团共生产轮胎460万套,完成产值2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利润4700万元,出口创汇2560万美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位于全国同行业前茅。特别是反映公司经济运行质量的相关指标,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半钢子午胎一级品率由原来的71%提高到90%以上,全钢子午胎理赔数量同比下降了80%,回收现款同比增长70%。
威海轮胎大,产量、利税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威海轮胎傲,轮胎业已经成为威海市的支柱产业。威海轮胎盛,在亚、欧、美等几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广泛的市场和较高的声誉,年出口创汇量达8000万美元以上。由于轮胎业拉动威海经济发展的作用逐年上升,难怪有人戏称威海的轮胎业是威海市经济的“晴雨表”。
近年来,威海市注重提高全市轮胎产品的集中度。以加快发展三角100万套子午胎和成山300万套子午胎项目为核心,威海市目前的子午胎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700万套,“十五”末期将达到1000万套的年生产能力,占全省总量的50%以上。此外,威海市还逐步关闭了一批产品质量差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企业。
调整轮胎的产品结构,是威海轮胎发展的主攻方向。轮胎行业属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很大的投入。为了摆脱与中小企业的低档次竞争,威海市轮胎企业先后从美、英、德、荷、日等国家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及技术,以提高子午胎的产品档次,增加品种规模,让跟进者望而却步。“十五”期间,威海轮胎业将以发展65、60和50系列和T、H速度级别的轿车子午胎、低断面无内胎全钢丝载重子午胎为主,适当发展农用和工程子午胎,同时限制扩大斜交胎规模,并禁止新建斜交胎项目。
威海轮胎业今后的发展,将面临三方面的竞争:合资、外资企业和国内其它大轮胎企业的竞争;而威海周边的很多小轮胎企业,目前对这两家企业的市场销售也造成很大冲击。因此,为改变周边的无序竞争局面,应对入世后的国际竞争,摆在两家面前的出路只有联合。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两家企业都认为联合是必由之路。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联合?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两家企业曾经有过联合,但由于是政府的“拉郎配”,最后两家企业不得不分手,由此对双方的发展均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三角和成山要想走在一起,关键是要以核心技术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通过这种有机的整合,充分发挥两家各自的优势,威海市的轮胎业将有一个新的发展。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两轮”驱动威海经济
- 时间: 2001-12-28 09:19:37 作者: 李谧 关世太 来源: 《中国化工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