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展示农垦形象的窗口――垦区创建文明生产队的调查
  • 时间: 2002-01-14 09:02:4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海南农垦开展创建文明生产队活动是从1991年开始的。如今,这项宏伟的创建工程已坚持了11年,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垦区文明生产队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人们自觉创建的意识越来越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生产队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垦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垦区现有3354个生产队分布在海南近四分之一的土地上,总人口约97万人,其中约70万人居住在生产队;职工总数约26万人,其中近16万人工作在生产队。显然,抓好生产队的两个文明建设,将对改善垦区绝大多数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代表和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对垦区的两个文明建设都带来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抓好创建文明生产队的活动中,省农垦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制定标准。总局党委认为文明队应该成为垦区生产队双文明建设的先行点和示范点,使之发挥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1991年总局党委精心制定了文明队标准,作为当年1号文件下发,对文明队的经济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住房、用水、用电、环境、文化设施、计划生育和安全生产等7个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至1995年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总局党委每年抓好一百个文明队、各农场党委重点抓好一个队的年度目标。

    二是推广典型。在文明队活动开展的头几年,存在进展不快、质量不高、群众参与热情不足等问题,等靠要的思想、忽视生产队双文明建设的思想、各种畏难情绪干扰着这项活动的发展。总局党委在调研中发现东升农场该项活动群众参与热情高,覆盖面广,发展较快,决定抓好这个典型以带动全局。1995年总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领总局机关各部门到东升农场调研和现场办公,并拨出40万元支持该场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该场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当年全场18个队就有16个队基本达标成为场的文明队。1996年农垦工作会议推广了东升农场的经验,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使代表们深受鼓舞。此后,垦区文明队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三是检查落实。检查是否有规划、是否按规划实施、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总局党委每年都要对文明队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评比表彰,检查组除了听取场、队领导汇报外,还直接下到该队参观现场,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全面了解队领导班子作风和职工心态,走访职工家庭,了解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逐项评分,在此基础上总局文明办综合衡量、排队,反复筛选,经过严格的检查评比,较好地提高了文明队创建水平。1998年总局文明办还对1991年以来未能达标的68个文明队复评,其中58个达标,均授予局文明队称号。

    11年来,垦区创建文明生产队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如下7个方面:

    ――文明生产队的数量逐年增多。各单位全面规划、认真实施、严格按标准检查验收,达标的文明生产队数量由最初的每年30个左右增加到50多个,11年来,经严格验收合格的局级文明生产队已有417个,涌现出大量的场级文明生产队。

    ――文明队的经济实力逐年提高。劳均收入是衡量文明队达标的一项重要指标。开展创建文明生产队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在抓好橡胶主业、全面推广割制改革的同时,多种经营日趋活跃,职工自营经济突飞猛进,经济收入逐年增多。在创建文明生产队活动的初始阶段,对劳均收入的要求是不低于2000至2500元,到1995年,这项标准被提高到不低于6000元,而同期垦区职工劳均收入才4781元。至1999年还要求标兵队的劳均收入不低于8000元。在1999年度的标兵队中,红田农场十六队劳均收入高达21000元。

    ――文明生产队的文化生活逐年丰富。开展文明队创建活动以来,文化建设逐步被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阅览室、文化室、活动室及运动场等设施逐步俱全,有了卫星电视、高级音响、卡啦OK、舞厅、灯光球场,收视电视节目普遍在4套以上,不少队收视节目在8套以上。据抽查60个农场,11年来共投入1390?32万元用于文明队建“三室一场”共8万多平方米。

    ――职工居住、生活环境逐年改观。普遍消灭了危房,队容队貌重新规划,全面治理,实现了照明电灯化、饮水自来化、行路摩托化、电视有线化、住房平顶化或套间化、道路硬板化、环境花园化。据抽查60个单位统计,11年来,垦区在创建文明生产队活动中消灭改造危房面积达11984.3平方米,新建职工宿舍54715.3平方米,道路硬板化170813.7米,种树95190株、种花113982株、植草皮11984.5平方米。

    ――向文明队投入的财力物力逐年增多。11年来,垦区用于文明队的住房、环境、文体设施、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经费呈上升趋势。1991至1992年各单位对文明队投入资金一般为几万元,至1995年以后普遍投入在10万元以上,如今最多的是红光农场红旗队投入高达320万元,其中场投入182万元,职工个人投入138万元。据抽查60个单位统计,11年来场均投入175.3万元,较高的龙江农场1996年以来投入文明队的专用资金已达1500万元,平均每个队60万元。

    ――党的基层组织在巩固中逐年加强。创建文明队活动离不开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11年来,各级党组织注意把选好基层领导、配好班子、发挥党员骨干模范带头作用、制定好经济发展路子作为文明队创建活动的重中之重。调查表明,文明队普遍荣获先进生产队、标杆党支部、先进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劳动竞赛优胜单位、文明安全小区等各种荣誉称号。据对60个场抽查统计,11年来文明队荣获各级表彰1454次,发展新党员1520人。

    ――职工队伍素质逐年提高。培育四有新人,是创建文明队活动的根本宗旨。11年来,各级党组织以文明队为试点,广泛开展双基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德”教育;在文明队内,持久开展创一流胶工、一流岗位、一流产量的劳动竞赛活动,争当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活动。职工队伍稳定,干群关系融洽,社会风气良好,爱国、爱岗、敬业、守法、奉献成为新一代农垦人的行为准则。据抽查60个单位,11年来文明队有9491人次获奖。南俸农场红明队是1996年度的文明队,该队32名胶工,一、二级胶工达100%,其中有9人是全国优秀胶工。

    实践证明,创建文明队活动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良好形式和载体,是职工告别贫穷、告别脏乱差、消灭黄赌毒、弘扬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它加强和巩固了党的基层组织,重塑了海南农垦企业形象,为海南农垦企业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