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理事长 鞠洪振
中橡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从今年7月份起,国家对外经贸部负责人就一再宣布,11月份至迟年底,中国将加入世贸组织(WTO)。大约在1年前,国家有关部门讲,入世后留给企业的过渡时间,也就是准备时间,只有3年左右。这就是讲,已经喊了近15年的入世,即将变为现实;3年后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将按照国际游戏规则进行,不管你有无准备,准备的充分还是没准备好,原有的东西都将为之一变,正象国内研究入世专家们讲的,入世促进改革。时不我待。过去不管如何,从现在起,也得临时抱佛脚,或者叫临阵磨枪,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做派,扬长避短,发挥现有优势,拌擞精神迎战入世。
一、橡胶行业现状及入世面临的挑战
“九五”期间,橡胶工业尤其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走的是“L”形,近期能否成为“U”字形,尚不甚明朗。今年上半年有所复苏,轮胎总产量达到5500万套,增长4.7%;其中子午胎产量为1880万吴,增长19.4%;其它产品,除自行车胎和胶鞋下降外,胶管、胶带、炭黑等产品都有较大增长。如具体分析,则不尽乐观。以轮胎为例,55家会员企业总产量为4205万套,增长幅度为-1.44%,是下降的;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总产量为2074万套,下降4.52%;三资企业产量为1659万套,增长4.7%;多种经济成份中小企业产量为435万套,减产8.44%。子午胎,国企产量增长2.99%;三资企业产量增长24.13%。经济效益是整体初步扭亏,实现利润9500万元;但国企仍亏1.17亿元,三资企业利润则由1500万猛增到1.93亿元,中小企业利润尽管增长,但所占比重小。销售收入,国企及中小企持平,三资企业增长28.52%。出口下降12.95%,而且是国企、三资都下降,很难逆转。就总体而言, 上半年轮胎增产增收,主要体现是在资企业,其轮胎总产量占会员企业的40.3%,子午胎占69.1%,国家免征子午胎10%的消费税,其受益匪浅。国企则相形见拙,固疾未愈。
在这种情况下,入世能给橡胶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在起始阶段,更突出的恐怕是挑战。
首先是,国家关于入世的对外承诺,企业是否能够尽快适应和承受。当然,对全部承诺我们不清楚,据了解,就橡胶和轮胎的承诺内容中有:
(1)天然橡胶进口关税,2年内由20%~25%降为20%左右,而现行配额进口暂定关税税率为12%。2000年国家下达进口天然配额23万吨,约占天然总用量的20%;今年又下达28万吨,约占25%。3年后,进口配额很可能就没有了,二成多然胶进口成本预计要上升8%左右。
(2)轮胎进口现在实行许可证管理,进口关税税率将近30%,5年内要降至10%左右,而且一开始就有个远远大于现实进口量的基期准入量,还有7个税号的汽车轮胎,4年内要分别取消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轮胎进口关税降幅大,作为轮胎生产主要原材料的天然胶、合成胶进口关税降幅小,无疑将会增加轮胎生产成本,使本来就效益欠佳的轮胎工业雪上加霜。
其次是,对于国际上的游戏规则,我们知之基少,加之没有按其操作过,就难免不适应。国家对此还有些什么应对措施,我们也不甚了了,纵观这些年,橡胶工业在政策方面总排不上号,这就很难讲去用活、用好,保护好自己。
第三,最根本的,还是我们自己,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还处于整体低迷状态。生产集中度低,没有过硬的品牌,市场整顿喊了几年至今仍是趑趄不前。从企业状况看,作为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经济主体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尚未脱困,技改缓慢,经营管理乏力,在与三资企业、中小企业竞争中,尚不能占据上风,面对入世能不说是形势严峻。
二、应战入世首先要充分发挥自己现有的优势
过去讲中国是个潜在的大橡胶市场,现在看这个市场已开始浮出水面,因此势必引来群狼共舞。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是竞争的基本规律。入世后竞争更加激烈,这也是常理,关键是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1、技术优势。乍一讲,好象是不着边际,因为我们与国外最大的差距之一就是技术差距,对此我们必须承认。但实际上,外国哪一家大跨国轮胎橡胶公司也没有把最先进的技术、顶级产品带到中国来,包括现有的合资企业,其追求的也是产品能适用于当地,并且有最大效益。所谓技术优势,是指能生产符合国内需求产品、性能价格比例合理的适用先进技术。我们自信,经过80年代以来的技术改造,对引进技术、装备经消化吸收又加以创新,企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并不比别人差,关键是要用好,使之充分发挥作用。以子午胎为例,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通过厂院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技术,老厂应用这一技术生产的产品,在国内适销对路,同时还打入国际市场;银川(长城)轮胎公司用北京院技术,又成功地建起了30万套/年全钢载重子午胎生产线。当然,我们并不能以此为满足,还要不断创新。但必须肯定,现在的技术基础,一是并不薄弱,二是必将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阵地。适合本土的适用技术,还在不断完善和创新的技术,就是我们的优势,而用好这些技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全行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就可以使们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优势。产品优势是针对市场需求而言。我们国家地面大、人口多,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购买力强与弱同时并存,要想产品有优势,就必须能针对不同用户,同时都能满足其需要。轮胎的子午胎比例去年最高,达到31.6%,在1.01亿套轮胎总产量中,还有近7000万套斜交胎;到2005年,“十五”末,轮胎总量要达到1.3亿套,子午胎比例即使超过50%,而斜交胎总产量还有6000多万套,和目前差不多。生产品质优良、价格合理的斜交胎,也暂不失为轮胎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老产品要占据优势,同新产品一样,首要的是看质量、价格、成本和企业效益,象现在这样,优劣不分,鱼龙混杂,不顾一切地拼价格,那就只能是被淘汰。入世后的准备价段,如果老产品作为老本能进一步改造,巩固住阵地,新产品能不断推出,就会形成新的优势。
3、市场优势。国内市场是我们的传统领地,尽管其竞争不尽规范,但毕竟相互依存了数十年。国际市场是新进入的领域,也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努力。一个是本乡本土,一个是关系已建立,这就是优势。就国内轮胎市场来讲,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三资企业、多种经济成份的中小企业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入世后三资企业凭借其资本优势会加快发展,市场会进一步扩大;随着市场秩序整顿,落后技术、劣质产品将逐步淘汰出局;按照中央精神,国企并不是要退出竞争市场,而是要做大做强。国企、三资两强相争。国企布局合理,靠近用户,具有本乡本土千丝万缕的联系,短时间内是外人所不可比拟的。国际市场既已打开,就要不断扩大战果,你能打进来,我能打出去,要相互融入。
4、人才优势。科技人员是人才,优秀工人、一年到头勤勤恳恳工作的职工也是人才。重视人才,引进是一个方面,更重要、更直接的是用好现有人才。中国工人阶级是企业的主人,不是单纯的劳动力,工人与厂长、经理也不是单纯的雇佣关系。这些年有些人一再散布,企业的主人是拥有资本的投资者、是股东,工人是劳动力。如果不受或少受其影响,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同时加强教育,提高其素质,就能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减员可以增效,更重要的是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没有管理创新、机制转换,就没有人才的脱颖而出。因为我们的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5、改革优势。应战入世,国家管理机制、企业经营机制都要深化改革,都要创新。善于抓住改革的每一个机遇,争取技改和新产品发展等政策,用好政策,用活国家制定的应对措施,就会变不利为有利。做到这一点,必须注重学习。同时,要更充分地发挥协会为政府决策服务的作用。密切关系,建立新的政策决策机制和良好的竞争秩序。
三、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抓紧行动、增强实力是竞争胜利的关键
入世对我们的最大挑战是群狼入室。海尔集团有句名言,与狼共舞,自己必须成狼。这话很有道理,狼来了你还是软弱的羔羊,只能是被狼吃掉。完成这一转变,一要正确估价自己,有不足更有长处;二要因势利导,抓紧行动,壮大自己,来不得半点的犹豫和迟疑。转变的实质,就是培育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包括市场占有率,技术、产品、管理的创新能力,品牌知名度和实际生产能力。
1、在巩固现有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圈地建店”,扩大终端,进而再进一步打拼国际市场
这是在诸子百家开给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处方”中,意见或者叫共识最为集中的一份。据有关介绍,中石化、中石油以国外竞争者为假想敌,率先打响圈地战,加速建设加油站,更多地占领市场终端,目的就是要筑起经营壁垒,以提高国外资本进入国内油市的门槛。其他行业,像航空公司等几家联合,共用航线;啤酒业低价收购小厂,做大品牌;商业零售业则扩大连锁店等等。无一不是在做大市场的文章。
就像胶行业而言,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国外品牌店比比皆是,而唯一缺乏的是国内品牌店,就连街头广告也少得可怜,对此,各家想法不尽相同,恐怕最大的理由是没钱。究其实质还是市场观念和品牌问题。有资料表明,柯达目前在国内设有6000余家快速彩印加盟店,自己一分都没有投入,建店资金全部来自民间,柯达就是靠品牌的号召力,靠诱人的回报率,把这些资金凝聚在一起的。我们要想做到这一点,恐怕单靠哪一家的品牌和经济实力都有困难。可否设想,几大家联手,靠集体力量搞共同经济体、共同市场,结合现有开端良好的中国橡胶网,形成有形市场即连销店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相结合,做出自己的市场特色来。在入世后的过渡阶段,总不能象过去那样,国产品牌老是无声无息,陷于沉沦。国内市场要强占,国际市场要打拼,值得一搏。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和中联橡胶(集团)总公司还要一如既往,联手办好国内外展览和推销,协助企业大踏步走出国门。
2、厂院结合,共同努力,加快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
产品、技术开发创新慢,是我们的一大弊端,也是老问题。这些年来,随着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开发能力、开发手段有明显加强,也有成效,但没有很好地形成合力,因此追赶不上需要。这些年,我们搞厂院结合,共同开发,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问题是结合的面还不太宽,效果也受影响。入世后,激烈的国际竞争,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体现为技术、产品竞争。据报纸报导,国外最新品牌汽车国内都有销售,德国大众生产的最高品牌奥迪车,第一批只有60辆,中国就订购了40辆,中国汽车市场为世界所震惊。这些最新汽车进来了,轮胎及其它橡胶配件也要接踵而至。我们参与竞争,总不能只靠搞好老产品,老产品搞得再好,其优势也是短暂的,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市场竞争才会有无限活力。
就现实情况看,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是个大的系统工程,同样是单靠哪一家都不成,必须大家联手,发挥集体优势,以研究院为主,厂院广泛结合,建设行业自己的开发中心。今年以来,国家经贸委对这一工作,给予我们以很大支持。北京橡胶院为主承担的子午胎新产品设计开发新技术,即计算机平台,通过专家论证后即正式立项。这一项目完成后,行业的轮胎开发中心即可基本形成。另外,炭黑院填补国内空白的子午胎专用低滞后炭黑,制品、塑料等专用炭黑也已正式立项,这就加快了行业炭黑开发中心的建设。如轮胎、炭黑联手,加上子午胎专用设备及新型助剂的开发,再加上工程设计,也可以共同建设行业轮胎工程中心。有全行业的认同、支持,中联橡胶(集团)总公司将不遗余力,将所属6家研究设计院,按照历史上形成的条件,建成各类产品的行业技术开发中心,为大家服务,增强全行业的技术竞争实力。
3、抓紧建设和发展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尽快形成和发展一批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是中央的决策,并且把它看作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和重大举措,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其条件就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
我们不仿照一下,哪一家够此条件,或者经过努力能达到这个条件。据说,国家心目中的所谓大公司、企业集团,是指鞍钢、宝钢、中石化、中石油以及海尔等。如果我们橡胶行业有一家能有其一半大,那么占领市场终端、建设技术开发中心,以及境外上市等,都将不在话下。历史上,中国橡胶工业公司时期,我们有过自己的辉煌,可惜被“文化大革命”给打散了。嗣后不是没有机会,但终因领导机关、行政区划和企业的不相协调而失这交臂。“十五”期间,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关键在我们自己。入世后家一户、小门小院、各自为战,肯定更加困难重重。组建大集团,能与中央挂上钩的大集团,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够建立以集约化管理为重点的经营管理体系,进而有效地实施战略管理和目标细化管理,形成生产、投资、融资三条主线,集团企业共存共荣,共同发展。至于组建办法,回过头来看那些大企业集团,其形成都是企业自愿和行政支持相结合,相辅相成。要想不被人打垮,就得朝这一方向努力。
总之,大家都在分析入世形势,研究对策,目的就是为国家利益、为企业生存,为事业发展。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开始有人主张以市场换技术,结果是市场丢了一大块,技术也没换回来;入世在即,又有人提出以市场换资本,恐怕也是一厢情愿,市场丢了资本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人家要控股。其出路只能是自己干,壮骨强身,增强实力。我们橡胶行业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有强大凝聚力的行业,深信大家能认识一致,步调一致,团结奋斗,能争取到光荣而美好的未来。繁荣昌盛的中国橡胶市场,是属于中国橡胶行业的。对此,一定要矢志不疑。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发挥优势 迎战入世
- 时间: 2002-01-18 08:32:40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橡胶》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