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2001-2002政策效应及走向
  • 时间: 2002-01-25 08:17:5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
  • 1月20日,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和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主办的"2001年宏观经济论坛"在京召开冬季会议。已连续举办四年的"宏观中国论坛"已成经济界广受瞩目的著名论坛。由张曙光教授等执笔的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中关于2001年政策效应评价和2002年政策走向的分析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

      报告指出,2001年,在世界经济,特别是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经济衰退和外贸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取得了7.3%的增长,虽不能说是一枝独秀,确也并不多见。但是价格走低,通货紧缩压力依旧,下岗再就业减少,失业压力增大,预示着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不少严重的困难和问题。

      上年增长实绩的取得主要是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拉动的。消费是需求中最大的一部分,虽然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明显快于农村,但增长平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按国民经济核算,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率大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相当于固定资产投资率提高1.5个百分点。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15-20个百分点,属典型的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三大需求中投资的增长最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最大,特别是国有投资的快速增长,既支撑了当前的经济增长,又由于政府集中配置资源的效率较差和挤出效应,也在一定程度限制了经济进一步增长。

      当前我国以住宅、汽车为主,以家居装饰、高档消费品、电子通讯产品及旅游为辅的新一轮消费浪头正在逐步出现。这一轮消费浪潮,一旦真正启动,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推动力,将是前所未有的。

      以住房为例,发达国家在人均年收入到达1万美元以前,住宅业都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势头,而目前我国人均收入还不到1千美元,假设以后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在住宅市场饱和之前,还有长达30多年的时间,住宅业都能够一直以较快的增长速度推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但去年9月份以后,住宅、汽车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下半年以后股市出现大跌。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股市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不对称的。股市上升时,不见得经济情况就好,但股市大跌,会对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在当前的消费热点方面,消费环境和政策都还不完善,抑制消费的政策导致消费产品(服务)价格居高不下,抑制了消费。

      在消费需求和住房投资的稳定和增长中,消费信贷起了重要作用。1997年,中国的消费信贷近乎为零,但近几年增长很快,消费信贷余额连续三年翻番。截至2000年底,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余额为3906亿元,占四家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6.7%,其不良贷款率还不到1%。2001年1-10月份对个人住房及消费贷款累计增加194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246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多增额的41%,表明在2001年多增贷款中有高达四成投向了个人住房和消费,从而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最终需求的依托。

      2001年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也与外资大量流入有很有关系。不论是从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还是从外资企业对出口的贡献来看,都可以说明这一点。911事件后,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但是外资的流入并不会像一些人想象得那么大。目前,已经进入我国主要是产业资本,而总规模更为庞大的金融资本流入非常少,原因不仅在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汇市还被严格管制,而且在于欧美主流资本的进入与我们引资存在着错误的配置,国际金融资本能进入的唯一通道B股市场,由于规模太小,水浅养不下大鱼,大型国际基金根本就没法进入。从目前的趋势看,2002年这一现状几乎不会有什么改变,所以,今年我国所能够利用的外资主要也还是国际产业资本。产业资本是否进入一个市场都有一个至少为期5-10年的较为长远打算,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偶发事件而做出重大改变。事实上,911事件以后由于一些国际资本实力被削弱,还不得不放慢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增速。

      在2001年国际降息风潮中,许多国家已经多次大幅度下调利率,但我国银行利率巍然不动。这种情况与金融运行偏紧和通货紧缩压力增大的实际不相适应。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利息下降可能对经济不会产生多大促进作用,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我们曾据以提出与其降息不如推进利率市场化,与其增加货币供应不如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但是,如果后二者均不实施,在物价连续下降的情况下,降息还是有必要的。这有二个理由:(1)虽然降息不一定对经济会有促进作用,但是如果不降则会产生负作用,因为,这会导致实际利率高企,使越来越多行业因为实际融资成本上升而变得无利可图,资金不得不从中撤离,对经济发展显然会产生非常不利的作用。(2)正如投资者的信心对股市很重要一样,人们的投资与消费预期,对经济发展也非常重要。如果物价连续往下走,就对老百姓的预期构成较大的打击。所以此时降息对提升和稳定预期有一定的好处。2001年物价多次出现负增长,目前仍继续走低。所以,如果不能在疏通货币传导渠道和推进利率市场化方面有所作为,那么,采取降低利率政策也不是为一种权宜之计。(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