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民营橡胶走过了24年艰苦奋斗的历程,为我省发展民营族经济,促进边疆各族人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集镇建设与国家第二个橡胶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更加显示其综合性的巨大效应。民营橡胶产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三中全会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千百万各族人民辛苦创建起来的一座历史性的“绿色丰碑”。
民营橡胶之所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24年的建设形成了百万亩胶园和产胶5万t以上的规模化产业,是由于广大各族人民迫切要求脱贫致富这一强大动力推动着民营橡胶产业的建设、党和政府的正确指导及有力的扶持政策。到2002年,全省民营橡胶种植面积已达到10.64万hm2,为全省橡胶总面积的57.1%,投产面积4.3万hm2;年产干胶59 391t烟片胶4 374t、标准胶54 640t,占全省天然橡胶总产量的31.4%;全省平均干胶产量1 384.5kg/hm2,位居世界小胶园单位面积产量的前列。现有60个由农业部颁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标准胶厂、烟片胶厂,日生产能力400t。形成了集种植、初加工、深加工、培训、仓储、销售、产品析测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群。民营橡胶产业的发展,促进和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四大效益的同步发展。
我们在民营橡胶产业建设上实行了“以橡胶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指导方针,让民营橡胶从种植、初加工、深加工到产品营销都能在农林生态系统中发挥良性循环的综合效应,走出一条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
据国外对巴西橡胶树与咖啡、可可、柑桔、胡椒、棕榈植物荫蔽植物(瓜拉拿泡林藤)及庭院植物混种的生长情况的报道,株行距7~8m×2.5~3m的橡胶林在定植后3~4年中,可间种短期作物,如旱稻、向日葵和玉米等;橡胶树作为多年生作物,以双行(4~3m,宽行道间距10~12m)或单行(株行距7m×3m或8m×3m)在种植7年后均可混作黄豆、茶叶;在10.5m宽的橡胶行道中,以株行距3.5m×3m种植可可等都不同程度的获得了效益。我们采取以橡胶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是鉴于橡胶树非生产期和生产期较长的特点,使橡胶园在农林生态系统中更好地发挥出良性循环的综合效益。橡胶树的非生产期是自育苗开始至割胶的6~8年的时间,这一时期既无橡胶收入又需经济支出,就有一个以短养长的问题;橡胶树生产期是开始割胶后至胶树更新的大约30年中,也存在着以胶产品为主,发展多种经营的空间和时间,以橡胶为主多种经营可有如下做法:
1 橡胶树幼龄期
橡胶树幼龄期的6~8年中应普遍推行在橡胶树行间间种豆科作物如黄豆、饭豆、秋衣豆及苜蓿、苕子、香蕉、旱谷、益智、芋头、玉米等。在我省景洪、墨江、孟连、耿马等县都有大量胶林间作,胶农在无橡胶收入期间,仍获得几十万斤或几百万斤的谷、豆、玉米等产品,保证了胶农有一定的收入,以短期作物收入养护长期的橡胶林。
2 橡胶树中龄期
即植胶后10~20年期间,在橡胶林中混种长期经济作物,如已有的胶―咖啡、胶―茶、胶―芒果等混作模式。使胶园在橡胶投产获得收入后,还有其他经济收入的互相支持,避免单一橡胶园经济在市场不景气时带来的弊病。民营橡胶不能搞单一经济,发展多种经济作物混种还可根据市场需要,择其有前途的作物扩大多种经营。
3 橡胶树投产期
橡胶树投产获得大量的经济收入期间,要腾出多余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其他产业;要不断完善橡胶生产的内部管理措施,大力推广橡胶新割制技术,提高橡胶的经济效益;要积极引进马来西亚橡胶研究院培育的RRIM2000组胶木兼优的橡胶新品系,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营胶园在长期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发展成综合性、集团性的规模经营经济。
在过去的24年中,民营橡胶产出不断扩大,由1977年的年产天然橡胶300t发展到2000年的59 931t,增长197.97倍;产值由1977年的171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4.81亿元,增长2 813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橡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孟连县勐马橡胶公司,自筹资金,将原来日产20t的胶厂规模扩大到日产30t的标准胶厂,在以胶为主多种经营方针的指导下,公司办起了饮料厂、餐馆、又投资开办水泥厂,经营越做越红火;墨江县橡胶厂,在生产标准橡胶的同时,又开发了乳胶厂生产,并计划在近两年内再自筹资金扩种2 000hm2橡胶;还有耿马县的孟定福荣乡镇企业集团公司、金平县金水河、勐拉橡胶公司、潞西市遮放橡胶公司、思茅市鹏程橡胶制品厂等都是在“以胶为主,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祝愿民营橡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为跨县、跨地区更大规模的综合性经营集团公司,获取得更大的成就,再创新的辉煌。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民营橡胶在农林生态系统中的综合发展效益
- 时间: 2002-01-29 08:39:40 作者: 陈寿昌 来源: 《云南热作科技》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