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万荣 李晓芳
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产品在品质、价格等方面,将面对国外农产品的强烈冲击,许多农产品的市场优势将逐渐弱化甚至消失。同时,由于环境意识、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必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在此情况下、农产品的绿色化,也就十分自然地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大趋势。
(一)农产品绿色化是由人类改善生活质量、追求现代消费潮流的需要决定的。
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人口膨胀、工业发展和物质消费激增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生活环境危机四伏。当人们对“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反思的时候,绿色消费时尚应运而生。在早已解决温饱问题的地区,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食物结构的变化,在相当程度上义无反顾地转向了无污染的“自然食物”。过去一度被冷落的杂粮、杂豆、野菜及苦荞面、莜麦粉、玉米湖等杂粮或制成品开始登入大雅之堂。同时,按照绿色规程生产的大豆、稻米、花生、蔬菜、茶叶、干果、蜂蜜、有机中草药和纺织品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据《农民日报》报道:“北京2000黑龙江绿色食品周”活动,短短5天展期,共有15万之众到现场参观购物,销售各种食品45.5万公斤,销售额1188万元,签各类销售合同186份,数量10.17亿公斤,金额21亿元。绿色食品受到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可见,农产品的绿色化顺应了消费的主导潮流,有着广阔前景。
(二)农产品绿色化是由保证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需决定的。
化肥、农药各植物生产剂化学制品在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壤板结、有机质量减少,保肥保水能力下降,对生产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据1999年统计,我国化肥用量为1140亿公斤,居世界首位,每公顷施用量是日本的2倍,美国的2.4倍,加拿大的4.4倍,澳大利亚的8.2倍,而化肥有效利用率只有30%左右。我国农药产量3.95亿公斤,居世界第二位,农药结构中高毒品种比例大,而高效低毒低残留制剂比例过小。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我国传统农业向高耗能无机农业转变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与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地膜更加高度关联。而在绿色农业的生产体系中,农产品和食品必须按特定要求和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其中绿色食品生产过程,对有害人体安全的化学合成物质的使用给予严格限制,有机食品则完全禁止使用任何含有害成份的化学合成物质。取而代之的则为生物肥料、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及有机农药和有机添加剂。这样,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态环境将率先改善,并以此为中心逐步扩展和延伸,从而使整个农业生产的基础环境逐步得以改善,最终实现人类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三)农产品绿色化是由缓解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决定的。
从上个世纪最后的10年开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转向了饮食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市场需求急剧扩张。在西方发达国家,同类食品早已成为人们购物首选。据资料介绍,日本有91.6%的消费者对绿色有机蔬菜感兴趣,77%的美国人认为生产食品的公司环境信誉会影响其产品销售,40%的欧洲人喜爱绿色有机食品,德国、荷兰、英国和美国等进口的有机食品占有机食品占有机食品销售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0%、60%、70%和80%。在我国,北京与上海有70%-85%的居民喜欢绿食品。截止2000年底,我国绿色食品生产总值494亿元,年销售额302亿元,出口2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上对我国有机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的同时,我国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却十分突出。以玉米为例,1999年底普通玉米库存大约5500万吨左右,库存消费比例为43%。可见,绿色食品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面对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市场约束增大的形势,调整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品种结构,加快农产品绿色化发展步伐,无疑会有效缓解当前农产品面临的不利局面,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四)农产品绿色化是由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需要决定的。
美国有研究表明,有机农业成本比常规农业成本减少40%,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具有较好的比较效益。日本及法国的经济学家对绿色食品的研究进一步证明,绿色食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远高于一般食品,其幅度一般在20%-50%之间,一些紧缺的产品甚至高出一倍甚至几倍。在国内市场上,普通鸡蛋每公斤不过4元上下,而天津蓟县产的“绿公鸡蛋”每公斤10元仍供不应求;东北响水的绿色大米每公斤6-8元,在市场上仍然俏销;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牛羊肉价格明显高于普通牛羊肉,但仍是人们食用的优选产品。据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统计,截止2000年底,全国共有964家企业的1831种产品有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比1999年同期增加了36%,绿色食品的年销售额突破了400亿元,上市面上公司已达20家。所以,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上的“双赢”提升了绿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了整个农业的较效益。
(五)农产品绿色化是由我国农业应加入WTO后的各种挑战,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需要决定的。
WTO原则取消多边贸易关税壁垒,绿色保护则成为一种主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近年来,发达国家对于我国出口的农产品的品质、卫生、安全等技术要求越来越苛刻,技术性的贸易壁垒越筑越高,我国农产品通不过这些国家的贸易壁垒“铩羽”而归的已非个别,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不合格导致的农产品质量问题。令人振奋的是,绿色有机食品由于符合发达国家进口农产品苛刻的检测村准,在出口创汇方面表现了较强的能力。山东寿光市大力实施无公害蔬菜开发战略后,年加工出口无公害蔬菜1000公斤,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美国市场。有专家认为,在我国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采购食品,将极有可能成为我国生物科技出口的大宗商品。显然,组建绿色食品农业基地,实现农产品的绿色化,是我国应对加入WTO后各种挑战,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客观需要。
(六)农产品绿色化是由发挥我国农业比较优势,解决农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需要决定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实现绿色化有许多独特优势。首先,我国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次,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态有多样化特点,生态条件各不相同。尽管产业主体仍多是常规农业,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特别是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的农民很少或完全不施用化肥农药,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加上一些发达国家不宜种植或缺少的品种均可在我国开发生产。如西南的甘肃、优质柑橘,甘肃河西走廊和青海的反季节蔬菜、野菜,宁夏的红花、枸杞、甘草等中药材,只要在生产过程中加以规范和引导,采购农业的生产规模很快就可形成。此外,有机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有机食品的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正好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发展有面农业还能有效缓解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劳力过剩的层次矛盾,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农产品绿色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时间: 2002-01-08 08:21:1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农垦》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