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电 “这10年‘洋官司’打得真不易!”杭州弹簧垫圈公司董事长赵关祥拿着6家美国公司的订单,感慨万千:“是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制度,保证了我们打赢官司 。”
1992年,美国一家弹簧垫圈生产企业向中国同行提出倾销指控。乡镇企业杭州弹簧垫圈厂单刀赴会,首开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先河。但美国有关方面在当年还是以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为由,对中国企业裁定128.63%的反倾销税率。在此后的10年里,这家百来号人的民办小厂年复一年地提出复议,前后仅诉讼费就投入了600万元,终于在去年底拿到了零倾销税率,重新进入美国市场。“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与10年来我们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有关。”浙江省外经贸厅有关专家说,“这起‘洋官司’的经历是中国市场经济进程的一个缩影。”
何止是这家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许多“禁区”被打破,中国经济空前繁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10年实践,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已经转向市场经济: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开始形成;政府职能得到转变,宏观调控体制得到完善;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保障制度已经建立……这一切都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初步确立。这在中国改革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当各种票证成为人们收藏的对象,当“相对过剩”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我们不能忘却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历经半个世纪的探索后,终于带领人民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之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 在广东省物价局工作了20多年的价格专家庄振锡清楚记得,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省给每个居民发放的极少的票证中,每月2两的猪肉票还非常紧俏 。
“现在,谁还会凭票买商品呢?”在广东,如今除了自来水、电力、煤气、公共交通和烟叶等特殊商品的价格仍然由政府控制外,其余已经全部由市场调节。“我们日用商品的丰富程度与发达国家已经没有太大区别。”庄振锡说。
今天的人们轻松地谈论着市场经济,快乐地享受着市场经济带来的成果。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用了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后,才终于找到的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上了年纪的中国人大多有过挨饿的记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为温饱的梦想而追求。如今,从过去的凭票供应到商品极大丰富乃至“相对过剩”,13亿人民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这一来之不易的历史性跨越,正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中奇迹般出现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改革实践。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成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理论,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基本实现。
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说,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丰硕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 “墙”翻过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阀门一旦被打开,亿万人民的创造力被激发,无数的市场细胞被激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对旧体制的“破 ”全面走向新体制的“立” 管理着中国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基地的民营企业中国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每当 产品打入一个国家,他就在公司亲手升起一面这个国家的国旗。
现在,公司大厅里已经挂上了100多个国家的国旗,公司生产的工业缝纫机主要品种占据了国际市场的50%。然而,12年前为了接到国外订单,邱继宝是翻墙爬下水道才“混”进广交会现场的。“因为我们是民营企业,当时没有资格参加广交会。”邱继宝说:“现在‘墙’翻过去了,我们不仅成为国家重点出口企业,还在国外建立了30多个分公司和生产基地。”他感慨地说,“市场经济体制给了民营企业平等的地位,我们扬眉吐气,如鱼得水。”
作为众多中国民营企业的一员,飞跃集团演绎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中的传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后,经济体制全面向市场并轨,改革举措也由过去的小步推进、单项实施变为整体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改革的重心开始由“破”而“立”,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其中,完善所有制结构,最终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成了改革中亮点最多的领域,奠定了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基础。
以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机制推进改革事业,使过去感到束手无策的难题有了新的解决思路和办法,许多矛盾迎刃而解。2000年底,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也取得重大进展。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教授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在于探寻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指引下,我们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在改革中使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19年增长了80多倍的广东省,目前已经建立了23家国有资产公司,并通过改制增强它们的活力,以求国有资产存量的盘活和资本的增值。拥有245家国有企业共150亿元国有资产的广业资产经营公司,采取“一退二调三进”的战略,将103家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全面退出,做大做强能源、原材料等一批骨干企业,并对不属于公司主业、风险较大的企业及时转让。去年,广业公司实现利润5514万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3%。
在市场经济大海中不断破解难题的中国,如今已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改革大业全面推进。
在温州,人们用“每天都有新故事”来形容10年来的巨变:每年45亿元产值的眼镜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架到了世界“鼻梁”上;一年13亿双的皮鞋相当于全国人均一双;年产值20亿元的金属打火机占据了全世界80%的份额;一把小小的剃须刀不仅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还带来了每年12亿元的销售额……700多万温州人中,经商办企业的居然有200多万!当年是初中毕业的补鞋匠、如今领导着总资产10多亿元的低压电器生产王国的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市场经济像“催化剂”一样激活了个体细胞,人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捕捉机遇、创造财富、推动繁荣。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年间(1)
- 时间: 2002-10-08 08:31:36 作者: 慎海雄 周效政 刘健 来源: 新华网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