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生鲜超市掀起菜篮子革命
  • 时间: 2002-11-12 07:59:20    作者: 丁亚鹏    来源: 《市场报》    点击: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从过去吃饱开始讲究吃好、吃得放心,吃“自然的、健康的、方便的”成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求。

    自打大型超市、大卖场开辟生鲜经营项目以来,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眼球,到超市买菜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新去处。据报道,广州、武汉、青岛、深圳、上海、长沙等地,自去年以来街头相继冒出了一批超市型的高级“菜市场”,担起了市民“菜篮子”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农贸市场大有被取代之势。

    生鲜超市靠什么取胜

    生鲜超市一经亮相,立即引来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凸显出独特的诱人魅力。作为一种新的经营业态,生鲜超市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既是对传统农贸市场的一种全新诠释,又迎合和满足了现代人追求快节奏、高质量的生活方式的需要。

    如今,绿色消费已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消费观念。生鲜超市经营的果蔬产品、水产品、畜禽产品都是有固定进货渠道和经过卫生质量检测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满足了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安全需求。同时生鲜超市通过对生鲜产品的深加工,为市民提供从净菜到配菜、系列菜、营养菜,从卤菜到烧烤产品,以及免费加工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打造了真正意义上舒适、放心、满意、高效的绿色市场,免除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连锁经营是生鲜超市的最大优势,通过连锁经营,统一配送,既方便有关部门对生鲜产品的卫生质量监管,把好进货关,有效地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混入市民的″菜篮子″,同时又可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从而降低生鲜产品价格。生鲜超市还可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手段,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上网预约订菜,享受免费加工、送菜上门等超值服务。此外,超市还经常性地开展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的参与,使之从中获得实惠和好处。凡此种种,都是传统农贸市场无法做得到的。

    生鲜超市能否取代农贸市场

    生鲜超市的出现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并呈现方兴未艾之势。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州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今年在市区已开15家大型生鲜超市的基础上,年内计划再投3亿元参与福州的“农改超”项目,还准备将生鲜超市向北京等发达地区扩展。有报道说,广州市继去年6月首批4家生鲜超市开张之后,今年这一数量将增至20家。生鲜超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在一些地方已上升为提升城市形象,为市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和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的确,生鲜超市有效地解决了消费者关于“菜篮子”的许多热点问题,为今后农贸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大面积推广普及生鲜超市还不太符合国情,开办生鲜超市或“农改超”项目只适宜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和地区展开,相对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而言,农贸市场仍是城市居民“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的主渠道。

    从目前情况来看,生鲜超市也有发展“瓶颈”,一是售价,与农贸市场比较,超市经营的生鲜产品从采购到进场,要经过诸多中间环节,进场后还要经过检测、分级、加工、包装等工序才能摆上货架,造成了超市生鲜的价格高于农贸市场。连锁经营,统一配送,降低进货成本,加速流转,将是生鲜超市提升竞争力的出路所在。二是农副产品的新鲜度赶不上农贸市场。这也是不少消费者为何选择农贸市场的原因所在,为生鲜超市提出了一个怎样提高物流速度,保证产品新鲜度的研究课题。

    前不久从国家经贸委传来消息,国家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县以上城镇全面推行畜产品、水产品、果菜等大宗品种的市场准入制度,基本实现主要“菜篮子”产品的放心消费。10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十大城市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研讨会上,南京市为市民“菜篮子”安全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率先对白云亭蔬菜批发市场、农贸中心果品批发市场等4大批发交易市场及城区零售集贸市场全面推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对消费者购买药残超标蔬菜和有毒有害副食品实行市场先行理赔制度,并于日前开通了南京市菜篮子信息网站。可见,新时期下的农贸市场并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硬、软件建设,改造和提升农贸市场经营档次,扭转“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同样能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