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以下为国家物资信息中心处长陈克新在“中国天然橡胶行业发展与投资分析报告会”上的发言)
一、中国天然橡胶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汽车产量、公里建设、轮胎等橡胶制品产量和出口量的较快增长,中国的天然橡胶消费也进入了迅速增长时期。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末,中国大陆共有轮胎生产企业360多家,近20家轮胎企业产量超过200万条,其中10家企业进入全球轮胎50强行列。2001年全国共生产轮胎外胎13356万条,轮胎生产规模居美国、日本之后,排名世界第3位。
中国大陆生产的轮胎等橡胶制品中,相当部分用于外贸出口。据海关统计,2001年,全国轮胎(含摩托车、自行车等各种轮胎,下同)出口量达到11000万条,其中汽车胎有2600多万条。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1992年全国汽车产量突破了100万辆,2000年突破了200万辆,2001年全国汽车产量247万辆,预计2002年将突破300万辆,比上年增长25%以上。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大陆的汽车保有量急剧膨胀。2001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800万辆,估计2002年会超过2000万辆。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的公路建设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2001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7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近2万公里。预计今后数年,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公路里程还将较快的速度增加,从而为汽车及轮胎消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正是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中国大陆的天然橡胶消费快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2大天然橡胶消费国。据中国物资信息中心测算(未含走私胶的消费,下同),到2002年,全国天然橡胶消费量估计在160万吨左右,约比上年增长12.7 %,比1996年增长1倍。
从今后数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带动天然橡胶消费量的更多增加。主要依据于:(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消费就要增多;(2)收入水平的提高,要求更多的消费份额;(3)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将迅速提高消费水平。以汽车为例,即使按照较低速度测算,到2005年,中国大陆的汽车产量也会突破400万辆,如果乐观一点,汽车产量则有可能达到500万辆,届时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500万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生产成本比较优势的选择,全球跨国公司制造业开始了向中国大陆的转移,包括台湾地区加工制造业向大陆的转移,近年来其转移速度出现了加快的趋势。其中轮胎等橡胶制品是转移的热点产品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大陆已有外资轮胎企业40多家,累计总投资近30亿美元。外资轮胎企业合计生产能力约6000万条,占总生产能力的40%以上,其中子午胎生产能力近3000万条,占总能力的60%以上。世界排名前10位的轮胎生产企业中,已有7家在中国大陆投资设立合资企业。再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数字,1996年我国轮胎产量为8585万条,到2001年产量为13356万条,增长了55.6%。1998年轮胎出口7397万条,2001年出口11073万条,增长了50%。这两组数字虽然统计口径不同,有所差别,但却可以说明全球轮胎的生产能力有相当部分转移到了中国,在中国加工后出口,用于其他地区的消费。中国正在向世界橡胶工厂的地位转变。
经济的增长和“世界工厂”的加快形成,将继续刺激未来数年中国大陆天然橡胶消费的增长,即绝对性和转移性两个方面的增长。据统计数字测算(未含走私胶),到2005年全国天然橡胶消费量有可能达到200万吨,比2002年大约增长25%。
(待续)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十年(1996-2005)中国天然橡胶市场的回眸及展望 (1)
- 时间: 2002-11-12 11:19:25 作者: 陈克新 来源: 海南农垦商务网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