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大专刊
“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已有许多年了。其中的“农业现代化”,在改革开放前甚至十多年前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是这次记者采访了一些来自农村的代表,却深深感到:在不少地方,“农业现代化”的足音已悄悄临近,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田雄代表来自京郊有名的韩村河村,那里原来是“年年有灾荒,野菜半年粮”,根本与“农业现代化”毫不沾边儿,如今,村里的高科技蔬菜园内,长满了荷兰的小黄瓜、希腊的羽衣甘蓝和以色列的樱桃西红柿,大棚内蔬菜的温度、湿度、长势一律用电脑控制。
就连一向遥远落后的西部也开始向“农业现代化”的大路上迈进。马元良代表来自青海省民和县马场垣乡团结村,全村580户人家靠农业、畜牧业以及其他副业致富,现有360台手扶拖拉机,60多台农用车,100多辆大卡车、面包车和小轿车,全村有230户人家装上了电话,130多户买了手机……
王银香代表来自山东省曹县五里墩村,这里诞生了我国首批“克隆牛”。王银香谈起“克隆牛”技术与发展前景,头头是道,把记者都听得瞠目结舌。实际上,这个养牛起家的村,现在已发展为山东五里墩集团公司,下辖山东中大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国家级中大种公牛站、归一乳业有限公司、科技培训中心等若干经营实体,但主营的仍然是农业,只不过已经逐步采用现代化的手段。王银香特别向记者讲起她所划分的“五星农业”的概念,即将农业产品按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的多少而分为五个等级,最高一级是按国际有机农业技术规范要求,再通过有机耕作方式加工生产的高营养、无任何化学残留、对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产品。在五里墩,“五星级”畜牧产业开发工程项目业已启动。“我们要把畜牧良种繁育、牧草基地配套、科研技术开发、有机产品生产、环保工程处理、产品标准化生产等要素系统整合,营造‘五星级’食品消费环境,创造新的食品消费需求。”王银香说起来颇感自豪。
来自辽宁丹东市农科院的何晶代表告诉记者:在丹东的农村地区,大棚种植、厂房养殖已经比较普遍,农业现代化所需的农业技术也已成为“抢手货”,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断扩大,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步伐正在悄然加快……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农业现代化”不再是梦想
- 时间: 2002-11-14 08:06:57 作者: 崔士鑫 来源: 《市场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