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总量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未来20年乃至50年内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高级统计师许宪春。
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许宪春说,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35万亿元。未来20年,中国经济至少保持7.18%的增长速度。
许宪春认为,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积累了相当的物质基础;中国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同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这些因素决定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实现预定的目标是非常有希望的。
许宪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决定了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前移、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提高。1999年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为第七位,2000年前移至第六位;200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为3.4%,2001年提高到3.7%。
许宪春在分析国内外历史资料和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对中国和目前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前五位国家的未来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预测,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05年超过法国;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050年,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许宪春说,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00年的5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跨越是用万亿元作为台阶的。而从2000年到2050年的5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跨越将是用10万亿元作为台阶。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需要辩证看待。许宪春认为,中国GDP的构成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比如信息产业、机电工业、金融服务业等,对于经济总量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万元GDP的能耗和固定废物排放量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许宪春说,人均GDP是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志。即使到2050年,我国GDP跃居第二位,由于人口基数较大,我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差距。这说明了加快发展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十六大)中国GDP―新世纪的步子能迈多大
- 时间: 2002-11-14 08:15:09 作者: 赵承 来源: 《市场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