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海南日报》报道 冬季瓜菜产销对海南来说是一个大战役,从种植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丝毫不能掉以轻心。无庸讳言,虽然战役打了许多年,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10月下旬至11月初,本报记者随由江泽林副省长带队的我省冬季瓜菜市场调研组对湖南、湖北和广东3省冬季瓜菜市场进行了考察。每到一地,调研组都要与当地从事海南瓜菜运销的大户进行座谈,倾听他们对我省农业工作,尤其是对冬季瓜菜产销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大户每天活跃在瓜菜运销第一线,掌握市场上最新最快的动态信息,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我省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冬季瓜菜,希望这些外地运销大户们的建议,能对我省广大瓜菜种植、运销企业和大户有所启示。
建议一别放弃蔬菜好品种
张志豪是湖北武汉的运销大户,每年运销海南冬季瓜菜都在40万斤以上。在武汉三角塘蔬菜批发市场举行的座谈会上,他告诉调研组,琼海出产的辣椒品质非常好,在省内外已有一定的名气,各地运销商都爱收购琼海辣椒,然而近两年,大概是因为椒价下跌,琼海不少地方放弃了辣椒种植,改种其它品种,这让他感到十分惋惜。张志豪认为,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种植结构固然需要,但是,像琼海辣椒这样的好品种,不仅不应轻易放弃,反而应把这个品种做大做强,做成全国知名的品牌,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效益,否则只会在市场的变化中随波逐流,埋没自身的特点。
近年来,海南冬季瓜菜生产不仅要同内地“大棚菜”竞争,同广东、广西竞争,省内各市县之间也出现了激烈的“碰撞”。张志豪认为,如果海南各地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品种,走专业化、区域化种植之路,不仅便于向外推销产品,而且避免了无谓的内耗。
思考一建立产业带刻不容缓
张志豪的建议实际上涉及到了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立产业带。所谓产业带,就是强调因地制宜,在一个区域内专门种植最适合该地区客观条件的农作物品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靠品质和规模获取效益。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产业带,如南美的咖啡、可可种植带;法国干邑地区的葡萄种植带,美国中部平原的玉米种植带等等。国内也有不少例子:人们津津乐道的新疆哈密瓜、烟台苹果、高州荔枝、黄岩蜜桔等,背后都有产业带的强力支撑。
产业带在我省农业生产中也渐露雏形。乐东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周锦介绍说,在乐东九所镇一带,近年来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四季豆种植区,每年吸引全国各地的运销商专程到此收购,呈现出供销两旺的好势头;保亭是我国唯一适合种植红毛丹的地区,目前全县红毛丹种植面积已超过3万亩,当地政府计划在几年内将红毛丹种植规模扩大到 10万亩,使保亭成为中国的“红毛丹之乡”。
然而,从总体上看,产业带在我省还处在萌芽阶段,大部分地区还没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种,也没有建立产业带的概念。
在武汉座谈会上,江泽林副省长表示,建立产业带是农业向前发展的一个方向,各级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应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组织,积极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根据本地实际搞专业化经营,在我省逐渐形成一个个布局合理、独具特色、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带。
建议二别忽视叶菜市场空间
“海南为什么不种叶菜?”这是在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举行的座谈会上,运销大户刘志清向我省调研组提出的疑问。
刘志清向调研组介绍说,广州现在每年都要从山东、河南、云南等地调运大量的叶类菜。以香菜为例,仅他的档口,高峰时每天都要批发出300多件香菜(每件约50公斤),平时每天也能批出100多件,而整个江南市场的批发量就更为可观;这些香菜全部都是从相对遥远的北方运来,每斤的批发价至少在3元以上,而与广东相距很近的海南,却很少有像香菜这样的叶菜。
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处长蔡章焕介绍说,海南种植的叶菜产量和质量都很好,但是,在每年的冬种中,叶菜所占的比例却很小。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海南有顾虑:内地各大城市为了解决市民的吃菜问题,大都在城郊建有“菜篮子”基地,而这些基地又是以种植叶菜为主的,在它们面前,海南叶菜没有市场空间。
对于海南的担心,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潘嘉念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他说,十几年前,广州周边的确有不少“菜篮子”基地,解决了广州市相当比例的吃菜需求。可是,近年来,随着广州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原来的“菜篮子”基地正在迅速消失,成为了工业和住宅用地。现在广州人吃菜已经不再依靠自己的基地,而主要依靠全国各地的供应。海南的叶菜在广州一定会受欢迎。
思考二给大城市当“菜篮子”
变化预示着机遇。刘志清建议,海南应该充分利用与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域接近的优势,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叶菜品种,抢占这一有着数千万人口的大市场,争取把珠三角的“菜篮子”基地搬到海南去,实现两省的优势互补。
省农业厅副厅长张新扬表示,广州等大城市的变化给海南带来的机遇不仅仅是发展叶菜、扩大种植品种。他介绍说,以往,海南一直把瓜菜生产的重点放在冬季,因为只有在冬季海南瓜菜才有优势,在其它季节则难以和当地菜竞争;现在大城市“菜篮子”基地的逐渐消失,为我省扩展瓜菜生产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海南有望一年四季瓜菜飘香,财源不断。不过,他强调,我省对此还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调研。
建议三 别把好菜包丑了运糟了
“海南菜品质一向不错,可就是不注意包装和运输,一车菜运到销地经常要扔掉三分之一,实在太可惜了。”这是刘志清向我省调研组反映的第二个问题,这一点也引起了其他运销大户的强烈共鸣。
刘志清介绍说,瓜菜在运输途中发热是导致其变质最主要的原因,而用冷藏车运输成本又太高,为解决这一矛盾,现在各地普遍采用运输前送入冷库预冷,运输时加盖棉被的办法,法子虽然有点“土”,但效果相当好。可即便是这种很省钱的办法,海南采用的也不多。老刘感慨地说,云南通海县每年的瓜菜产量不及海南的十分之一,可是它为了推广“预冷+棉被”的运输模式,现在已建起了30多个冷库,海南在这方面明显落后于人。
海南不仅运输手段落后了,在包装上也落后于市场的要求。在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考察时,我省调研人员看到,很多档口把刚运到的大筐瓜菜,清洗后分装成精致的小包装,档口老板介绍说,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广州的超市。
江南市场总经理叶闪江建议说,海南瓜菜如果能按照超市的要求提高包装档次,打入各大超市,将会获得很丰厚的利润。现在云南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运销大户邓竹青说得更直接:“要占领内地蔬菜市场,重要的是千万别把好菜包丑了、运糟了!”
思考三 瓜菜加工亟待加强
提高包装和运输的水平,我省有关企业也开始给予重视。参与市场调研的海南中海永青公司总经理林青山介绍说,他们公司投资数百万元,正在大致坡建设一家瓜菜加工厂,年底即可投产,该厂主要任务就是对生产出的无公害瓜菜进行分级和精包装,销往内地各大连锁超市和高档饭店,占领瓜菜市场的“高端”,提高瓜菜生产的附加值。
毫无疑问,这家加工厂的出现是一种进步,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海南仅有一家这样的加工厂是远远不够的,海南在包装和运输上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运销商给海南冬季瓜菜产销献"妙计"
- 时间: 2002-11-18 09:16:4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商务网摘编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