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以第二次创业为切入点 力争率先实现“四个一”
  • 时间: 2002-11-06 08:25:14    作者: 郑重强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省农垦总局党委提出用5至8年时间实现每户职工有一份产业、有一幢楼房、有一辆小车、有一笔存款的发展目标,是一项富民强企的宏大工程,是加速农垦朝着小康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红光农场党委通过召开场党委会、机关干部大会、全场干部大会,利用场广播站、墙报、简报等多种形式,对“四个一”目标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又结合红光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向全场职工提出了以开展第二次创业为切入点,力争用3至5年时间率先实现“四个一”发展目标。我们认为,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是切合红光农场实际的,因而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其主要理论依据集中反映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职工致富欲望强烈。2001年,红光农场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明确提出“橡胶稳场,高效农业兴场”的发展战略。一方面,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省委、省农垦总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组织职工外出参观学习取经,让职工见见外面的世界。2001年正月十三,本人还亲自带领全场100多名干部职工,到东路、东昌农场、农垦橡胶研究所,参观这些单位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情况。之后,又先后组织职工考察了东路农场的大枣和罗牛山的花卉生产基地,并多次组织职工到周边的万嘉果农庄、台湾庄园参观学习。走出去参观学习,不但使职工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诱人前景和自身存在的差距,而且消除了许多职工的思想顾虑,激发了职工渴求致富的欲望,由原来的对产业结构调整不理解、不支持、不参与到盼调整、想调整、积极参与调整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又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快速推进。一年多来,我们克服了胶价下跌收入锐减的困难,先后千方百计筹措1650万元,创办了毛叶枣、香密杨桃、香蕉、荔枝、石榴、反季节瓜菜等7个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总面积达3万亩,职工户均已拥有6亩产业用地,年劳均增收达到1800元。正是由于具备了这些基础,在畅谈“四个一”目标时,许多职工都纷纷表示只要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3到5年提前实现“四个一”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二、资源优势独特优越。红光农场具有丰富的土地、水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全场拥有土地面积27万亩,若加上带管的福山镇,土地的总面积达到38万亩以上,目前还有数万亩的土地可供开发利用。境内有8000亩水面的红湖水库,松涛水库灌溉渠环绕农场而过。场部所在地福山镇,是澄迈县的重镇,已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海榆西线公路、环岛高速公路穿场而过,正在建设的粤海铁路将在该场设站。这些丰富的土地、水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每户职工家庭一份产业提供了前提条件。在省农垦总局党委提出“四个一”目标后,我们对全场职工家庭产业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目前,全场已种植毛叶枣3500亩,杨桃4000亩,香蕉4000亩,果蔗3500亩,石榴600亩,荔枝2000亩。全场已有2000多户职工家庭通过参与土地经营拥有了一份产业,占全场已有2000多户职工家庭通过参与土地经营拥有了一份产业,占全场总户数的65%。在福山镇通过从事商品经营、农副产品销售、客货营运而拥有一份产业的职工达638户。一户一业,一队一品的经营模式正在形成。机关80多户职工全部拥有了8亩以上的大枣种植基地。基建公司、物业公司、商贸公司、水电公司、胶厂、预制厂等7个二级企业的职工都种有毛叶枣、石榴、香蕉等经济作物。红星队40多户职工靠育橡胶苗全部住上了楼房。南尤队100多户职工家庭种植反季节瓜菜,年收入超万元,目前已有30多户职工在福山镇盖起了楼房。到目前为止,全场已有26户职工基本实现了“四个一”目标,有1268户职工实现了一份产业、一幢楼房、一笔存款的“三个一”目标。为了让余下的职工家庭能够在3至5年内实现“四个一”目标,我们围绕着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题,决定开展第二次创业,力争在3年内,发展以毛叶枣、荔枝为主的高效农业1万亩,职工户均纯收入达到5万元,新产业给农场的新增效益要达到3000万元。5年内,高效农业的种植面积要达到3万亩,其中,大枣8000亩、荔枝5000亩、香蕉5000亩、胡椒4000亩、反季节瓜菜8000亩。

    三、管理机制科学合理。我们立足于扶持,让利职工的原则,制定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首先是搞好土地规划,确保每户职工拥有5到10亩的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其次是从政策上扶持。农场负责种植基地的水、电、路的配套建设,免费为职工提供机耕、种苗。产品投产的第一年,农场免收所有费用,第二年起每亩土地上缴优质水果100至150公斤。我们还制定实施了一套过硬的管理办法,做到四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实行项目专人负责管理制。每一个热带高效农业项目均成立一个管理小组,由一名场领导牵头亲自抓。二是技术指导到位。农场与华谊公司签订了技术指导合同,采取实地参观操作、上课等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近两年来,我们已举办了6期技术培训班,职工们都基本上掌握了一到二门种养技术。此外,我们还在每个种植示范基地配备一名技术员,专门对职工进行技术指导,解决职工在种植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三是检查落实到位。为保证做到种植一片,成活一片,收获一片,我们实行了定期检查制度。规定每月组织检查高效农业一次,对搞得好的典型进行总结推广,对差的单位进行现场解剖,查找原因,限期改正。四是营销措施到位。为保证将职工种植的东西能销出去,农场成立了销售小组,派出人员前往上海、北京、重庆、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进行市场考察,建立销售网点。同时,还采取积极措施培育职工销售队伍,扶持运销龙头。目前,红光已形成许多运销大户和职工瓜菜收购站点,有近百人参与瓜菜水果的收购销售。今年,在红光及福山地区所设的12个香蕉收购北销点中,其中有8个是农场职工通过股份制等形式设立的。他们通过多方收集市场信息,派员进驻广州、武汉等市场,将职工生产的720多万吨香蕉销往广州、武汉、哈尔滨等地,赢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