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11月6日电 13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多次转折。新华社今天播发新闻背景《13年来我国经济排除万难破浪前行》。报道说,中共中央、国务院认真研究、勇敢驾驭经济形势的变化,努力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推动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健康轨道前进。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发表后,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喜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敏锐地看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提出要在深化改革上狠下工夫,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改变了过去单纯用行政手段控制经济过热的旧有模式,成功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实现了既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又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软着陆”。
1997年,金融危机横扫东南亚。虽然此时中国仍保持经济的正常运行,但金融领域也存在一些隐忧,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逐步增大。党中央、国务院决心筑起金融领域的万里长城,将金融风暴抵御于国门之外,并努力使金融危机给我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一场旨在防范金融风险的改革措施逐步有序展开,不仅使我国成功避免了金融危机,还起到了稳定亚洲金融市场的中流砥柱作用。
金融危机促使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货币贬值,对中国外贸出口构成了很大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国际经济发展大势后,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为了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稳定,人民币不贬值。同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继续保持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实践证明,这一决策不仅符合我国的利益,也符合亚洲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
金融危机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物价持续下跌、有效需求不足。面对国内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党中央高屋建瓴,把握国内经济发展变化趋势,果断决定调整宏观调控方向,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治理通货膨胀,转向扩大内需、防止通货紧缩上来,并将扩大国内需求确立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的战略方针。到2000年上半年宏观调控的初步效果开始显现,物价呈现止跌回升态势,经济运行出现重大转机。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驾驭变化 13年来中国经济排除万难破浪前行
- 时间: 2002-11-08 08:20:3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