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以下为国际橡胶协会秘书长 BUDIMAN 在“中国天然橡胶行业发展与投资分析报告会”上的发言中文译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世界天然橡胶展望
弹性体消费
自1960年以来,世界弹性体消费量每年以3.4%的幅度递增,2001年已达到1741万吨,比1960年时的442万吨增加了4倍。在过去的41年里,世界人口稳步增长和弹性体产量不断提高是促使橡胶消费不断增加的两大主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期间,橡胶消费增长受人口因素影响低于平均水平。橡胶商品化后,消费出现增长的初期,世界人均橡胶消费量为2.5-3.0公斤/人。10-15年后,消费水平至少达到或接近3公斤/人。以目前60亿的世界人口计算,全球弹性体消费应达到1800万吨,但只有2000年达到过这样的水平。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前苏联、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弹性体消费增长非常迅速,占据了全球弹性体消费的绝大多数份额。然而该地区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市场经济转型中,橡胶消费量急剧下降,90年代中期,该地区经济得到恢复,世界橡胶消费量也随即停止了下降的趋势。1998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并波及到俄罗斯和拉丁美洲,直接导致全球橡胶消费市场的再次疲软。
2001年亚太地区占据世界弹性体消费市场47%的份额,欧盟为19%,北美18%,拉丁美洲6%,非洲1%。从80年代后期开始,亚太地区的增幅最为迅猛,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弹性体消费地区。如没有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其市场份额应占到50%。而在1960年,世界弹性体消费量中的39%为北美地区占据,欧盟23%,非欧盟的中、东欧地区21%,非洲地区1%、拉丁美洲4%,亚太地区只占12%。可见弹性体消费重心从西向东转移,尽管亚洲1998年爆发了经济危机,但亚洲仍成为目前最主要的橡胶消费地区。
在世界范围内弹性体消费总量中,合成橡胶所占份额从1960年的53%增至1979年的70.5%,但2001年又跌至59.4%。由于市场对天然橡胶相关的弹性体需求稳步增加,合成胶质量提高、产品多样化,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之间的性价比关系等原因,致使合成胶消费量在初期出现快速增长。但随着子午线轮胎的普及,由于子午线轮胎的天然橡胶含量比斜交轮胎大,因此合成橡胶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下降。90年代初期,合成橡胶消费量较大的中东欧地区经济陷入困境,全球合成胶消费量直线下滑。然而,天然橡胶主产国的合成橡胶消费量的增多将改变全球合成橡胶消费量下滑的局面。
天然橡胶生产近期走势
2001年,世界三大产胶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产量分别占世界天然橡胶总产量的32%、22%和8%,剩余部分产自诸如越南和菲律宾等规模较小的国家。而在1960年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量8%、30%、38%。
天然橡胶生产在过去的40年中呈现出三大主要特点:主产国之间市场份额的变化;世界天胶生产由集中走向分散;主产国天胶内销比例提高。第一个特点体现在泰国和马来西亚在主产国地位上的变化;而另两个趋势将可能影响今后弹性体工业的发展。三国的天胶产量1980年时占据世界总产量的80%,而到了2001年,这一比例下降至不足62%。
60年代至70年代初,世界天然橡胶产量的90%是供出口之用。随着本国大型橡胶企业的建立,天然橡胶在生产国内部的消费量越来越大。1999年时,天然橡胶出口比率下降至68%。产胶国的天然橡胶消费量与产量的比率从1960的13%升至2001年的50%。由于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天胶产量减少、国内消费量提高,天胶内销比率上升速度最快。
合成橡胶生产近期趋势
东欧和中欧地区合成胶生产正趋滑落及合成胶出口占全球产量的比例正在提高是合成橡胶产业目前的主要特点。1960年,东欧和中欧合成橡胶产量占全球22%,80年代增长至30%,2001年又下降至10%,与此同时,亚太地区合成橡胶产量占世界总产的比例从1960年的1%上升至2001年的39%。
合成胶的出口量与产量的比例在过去的20年里一直呈现出增长的走势。合成橡胶生产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1960至1979年期间,其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为25%,但2001年这一比例上升至58%,显示出近年来合成橡胶国际间贸易量的增长。例如,1990年韩国SBR和BR出口量低于50,000吨,1999年则上升至300,000吨。
1997-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推动了亚洲出口的增长,即使在合成胶产业刚起步的泰国,2001年合成胶出口量也达到了80,000吨,泰国未来几年里极有可能成为合成胶出口出现顺差的国家。
弹性体产业目前状况
在1994年至1997年期间,世界弹性体消费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98年稍有回落,1999-2000期间恢复了增长势头。其在2001年的低迷市态已延续了一年多之久,并即将复苏。在1999-2000年期间,天然橡胶消费复苏比合成胶迅速。其后天胶和合成胶消费低落和恢复的速度基本相当。1997年下半年至1998年上半年,天然橡胶的供应激增,而市场需求疲软。尽管国际胶价下跌,印尼和泰国的天胶产量却不断增加,因此全球天胶库存到1999年底已达到历史最高记录。2000-2001年期间,与消费增长相比,生产增长速度减缓,全球天胶库存量在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非常高的水平。2002年天胶库存再次出现增长。全球合成胶库存增长速度不能与97-98年相比,但在过去两年和今年仍呈增长态势。
中国橡胶产业及国际橡胶研究组织
橡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我们运动时穿的运动鞋到客车、巴士和飞机轮胎。中国人口众多,随着社会经济繁荣,橡胶产业也不断发展。
2001年中国的天胶进口和消费量仅次于美国,未来中国橡胶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中国拥有12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交通、运输、汽车和轮胎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橡胶消费将形成持续快速增长。预计30年内,中国天胶消费将比目前放大两倍。政府已为从目前到2005年期间的橡胶产业发展制定了较高的目标。
中国是天胶和合成胶的纯进口国,天然橡胶的产量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一半,2001年的进口量达94万吨,仅次于美国。而合成胶进口达71万吨,成为世界第一。
自20世纪90年底末开始,中国天然胶生产增速放缓。目前中国拥有天胶种植面积60.8万公顷,其中41.3完公顷已可产出。预计2005年可产出胶林面积达到45.3万公顷,2015年达到46.7万公顷。如果每公顷产出从1160公斤增长至2015年的1500公斤,到2015年,天胶产量将增加至70万吨。
即使是拥有100万公顷种植面积,每公顷产出1650公斤,总产量只不过165万吨。未来中国天胶的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合成胶的情况也类似。但合成交的产量相对天然橡胶要容易提高。中国成为未来橡胶产业大国前景十分美好。美国目前人均橡胶消费量为16公斤,中国目前为2公斤/人,因此要达到这样的高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际橡胶研究协会是全球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生产与消费国的代表,它为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协助各国政府和企业制定发展计划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信息,也为政府间、政府与企业间就橡胶发展提供交流的途径。秘书处将对许多事务进行跟踪调研,并定期向成员国提交调研报告,是唯一的政府间天然橡胶合作国际论坛。参与的国家越多,协会就更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中国目前还不是国际橡胶研究协会的成员国,自从1979年参与签署了《国际天然橡胶协议书》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橡胶组织的活动,但1980年前,中国在国际橡胶论坛上的反响十分有限。特别是自2001年INRO解散后,在国际橡胶论坛中就很难听到中国的声音。加入国际橡胶研究协会将为中国在未来橡胶产业发展的研讨中提供与别国同等的地位,并使中国轮胎企业得到相关统计和经济数据和信息服务。秘书处还通过与生产、贸易、制造等大型企业的接触,获取数据,对世界经济作出独立和权威的判断,向决策人提供有益的建议,确保中国橡胶产业持续发展,并吸引国际大型企业的投资。中国保持对国际橡胶产业的发言权将反映出中国作为橡胶大国的地位。成员国一致欢迎中国加入国际橡胶研究协会,中国的加入不仅有益于中国政府,也有益于国际橡胶研究协会。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国际橡胶形势分析与国际橡胶研究协会的角色 (2)
- 时间: 2002-11-08 09:35:43 作者: BUDIMAN 来源: 海南农垦商务网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