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冬交会后的思考:打造全国性盛会
  • 时间: 2002-12-10 08:32:0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精品荟萃的展台、四海而至的客商、沉甸甸的交易成果……刚刚落幕的冬交会,让我们兴奋,让我们激动,也让我们冷静思考。

    打造一个全国性盛会

    从2001年起,冬交会被国家正式批准使用“中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的名称,标志着它从一个地区性交易会升级成为全国性的交易场所。

    今年参加冬交会的客商多达3000人,比去年增加了500多人,他们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冬交会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琼海市委书记陆志远参加了历届冬交会,他表示,如果说以前称“全国”还有些勉强的话,今年的冬交会成为全国性的盛会已是不争的事实。上海客商淳于福也告诉记者,冬交会给他留下的突出感受是,一届比一届规模大,一届比一届人气旺,一届比一届档次高,在上海也能感受到它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河南杞县县委书记焦跃进此次带领杞县农业代表团到冬交会上“练摊”,推销杞县的特色农产品,并寻找合作机会。他告诉记者,冬交会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他们这次来就是要借助这个平台,与国内外客商建立联系。

    抱着和杞县代表团一样目的参会者还有很多,据组委会统计,今年共有65家省外、4家外国企业和单位参展,其中,包括波兰广州总领馆商贸领事率领的波兰商贸代表团。可是,他们只能在位于二楼的现货交易区设立展台,无缘进入一楼的展示区,那里是海南本地企业一统天下。

    一位广东客商认为,冬交会既然是中国农副产品交易会,就应该在充分展示海南农产品的同时,把国内外的优质农产品都放到这里来展示,一来可以把冬交会这块“蛋糕”做大,做成如广交会那样的国际知名品牌;二来,让国内外的农产品同台竞技,从长远来看,对海南农业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农业经济只是农业吗?

    今年冬交会新设了4个展馆:加工馆、畜禽馆、农机馆和科技馆,它们的出现使我省的农业加工品、畜禽产品、农用机械和农业科技成果改变了过去附庸的地位,有了专门和集中展示的舞台,并且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据组委会统计,由于设立了畜禽馆,畜禽产品今年首次在冬交会上获得订单,成交量7.8万吨,金额达3.5亿元;由于有了农机馆,今年有87台各类农机成交,成交金额100万元;科技馆同样成果喜人,拿到15个重要科技合作项目。

    今年的林业馆非常“抢眼”,展馆内展示了上千盆鲜花、盆景和各种奇瓜异果,而传统的林产品反而较少。有人问,这还是林业馆吗?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林业馆体现的是“大林业”的思路,林业不是只有林木,还包括林下和林间产品,以及其它衍生产品。

    今年冬交会的这些变化,反映出我省各级政府对农业经济有了更深的认识。可以说,我们的冬交会不再只是推销瓜菜、水产品的“小市场”,而已经成为全面推出农、林、牧、副、渔产品,以及农业深加工品和科技成果的“大卖场”。这是今年冬交会与往届相比一个巨大的进步。

    然而,我们对农业经济的认识仍有一定距离。今年冬交会的总面积达18000平方米,而交通运输馆只有约50平方米,且偏于一隅,里面挤着粤海铁路公司、中远集团和海口港集团等大公司。对这样的安排,这些企业有不同看法。中远集团一位参展代表说,农业产生的效益不是只来源于生产环节,农产品的销售和物流环节也能创造可观的利润,同样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受到轻视。这样的意见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

    交易会不是展览会

    本届冬交会盛况空前,三天内参观人数达到了25万人,平均每天8万多人。

    但是,太多的参观者也给冬交会主题的发挥带来不便。冬交会是各地客商看货、谈生意的地方,可是每天8万多人的参观者使客商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从成都来的王成宝客商说,冬交会规模越来越大当然好,但是管理要跟上,在井井有条的环境中生意才能谈得好。一家参展的单位也说,我们的资料主要想提供给有合作实力的企业,可是上千份资料第一天就被参观者拿光了,真正有合作意向的人却没能拿到。

    对此有人建议,延长会期,疏导人流。出售低价门票亦不失为一法。将展期适当延长,那样既可缓解人流集中的压力,也能让抱不同目的的参会者都能满意。会展前期,应以各地客商为主,让他们从容谈生意;会展后期,让各地参观者进场,边参观边购物,让大家充分领略海南农业发展的成就。

    为了办好冬交会,除了省政府投资 150万元以外,各参展单位也都投入了不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据了解,今年仅承办中心馆的省农垦总局就投入了 100多万元。在冬交会的展品中,实物展品占了很大部分,而且各参展市县和单位拿到展台上的都是千挑万选的精品,可是它们都不能销售,冬交会结束还要花费不小费用全部拉走。一家参展单位的人员说,如果会期延长,在客商签订订单任务完成后,不妨让参展单位就地销售这些展品,既可弥补布展的投入,又能让参观者买到最好的农产品,这不是一举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