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经济评论)“年度经济人物”该选谁?
  • 时间: 2002-12-16 08:26:14    作者: 郝洪    来源: 《国际金融报》    点击:
  • 又是评选“年度经济人物”之时,上周,就有不少媒体公布了今年“年度经济人物”的候选名单和选择标准。有意思的是,影响力最大、且最具权威性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标准有了调整。

      据报道,与前两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不同,今年该活动除评选出十个年度人物奖之外,还增设了两个单项奖:年度创新奖、年度社会公益奖。并且,“年度人物”的评选标准中,“创新精神”被列为首要的标准。其次是所从事事业的“挑战性”和行动的“影响力”。

      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标准的调整,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反映着现实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要求。

      回看前两届央视“年度经济人物”,从柳传志、求伯君、田溯宁,到倪润峰、刘永行、史玉柱等等,很大程度上,是人物所从事事业的“挑战性”和行动的“影响力”等因素,将他们推到社会的“聚光灯”下。包括两度当选人物―――被称为“一个纯粹的人”的经济学家吴敬琏、中国企业界的领军人物张瑞敏。对吴敬琏的褒奖实际上代表着公众对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切实关注,对张瑞敏的肯定则看到公众对中国企业未来的期待。这正是步入新世纪的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盘根错节的问题不可回避,改革尚需深化;逐渐融合的市场时不我待,开放的脚步还要加快。如此,才有发展,才有进步。

      如今,“创新精神”的标准选择显然具有更积极的社会意义。

      “入世”元年,中国“经济战车”经历多重挑战,既显示了它坚实的一面,也暴露了它的弱点―――缺乏“创新”推动力。今年以来,几乎每个行业都遭遇着“创新”难题。

      金融业,面对早有准备的外资银行,中资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应付高端服务市场被蚕食的危机,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外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专利权的壁垒。

      在市场上看似红红火火的家电业,私底下却为外国公司追讨专利费一事伤透脑筋。先是DVD企业被6C、3C、1C等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一一追踪;随后又有法国汤姆逊公司向彩电企业收缴专利费。纯平、等离子、液晶电视,热热闹闹的彩电市场,又有多少是我们自主的知识产权?

      在一个“创新是提高竞争力惟一出路”的时代,创新能力低下将意味着什么?相信任何一个在市场上搏击的经济人物,其体味更深。

      “年度经济人物”都是在经济发展中有影响力、推动力的人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理应成为一个衡量标准。再准确一点说,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经济领域的“偶像”,其社会的引导作用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对创新的尊重和追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