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价持续低迷不利于改善企业的销售环境,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使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最终不利于经济的增长。而物价的持续下降,就市场的表现来看是供大于求,就其主要原因分析,还是社会的购买力小于社会的供给,因此,增加居民收入是减轻通货紧缩压力的关键。同时还应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减轻通货紧缩的压力。
物价水平为何持续走低 当前物价运行分析及明年走势预测
今年前三季度在经济保持加快增长的同时,通货紧缩的压力仍然较大。1~10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8%,降幅比去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零售物价比去年同期下降1.4%?降幅比去年同期增加0.8个百分点。但同4、5月份相比,下半年物价的降幅略有减小,8、9、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连续三个月呈现上升态势,物价运行略有回升。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将下降0.7%左右?零售物价将下降1.3%左右。总体上看,市场物价仍在低位向下运行?通货紧缩压力仍然很大。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连续5年“高增长、低通胀”,今年物价运行更是明显下降,出现了与经济增长相背离的局面。这种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处在特殊阶段、在特殊的条件下形成的,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新出现的短期因素与历史形成的长期因素交叉影响的结果。
物价走低与短期因素
从短期因素看,今年物价水平下降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去年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和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降的滞后影响。2001年1~4季度,我国GDP增幅呈明显的逐季下滑态势。而一般物价的变化滞后于GDP增长半年到一年左右,因此?去年的经济增速下滑必然影响到今年的物价走势。与此同时,去年生产资料价格也呈逐月下降趋势?全年降幅高达6.3%?而生产资料价格是居民消费价格的先行指标?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下降走势?对今年居民消费价格的下降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前期经济增长和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下降的双重滞后影响,成为影响今年物价的重要因素。
――进口关税下降和进口规模扩大,对物价运行有明显的向下压力。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关税减让义务,今年我国将有5300多个税目的税率不同程度降低,降幅面达73%,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12%。由于关税降低,进口产品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对国内物价下降的压力较大,同时也加剧了与国内产品的价格竞争。例如,汽车关税从过去的70%下调到43.8%,使平均每台进口汽车的成本下降5万元以上,随着进口车的降价,国产车也随之降价,导致汽车行业价格整体大幅度下降;信息技术产品关税总水平将由2001年的12.47%下调到3.4%,降幅高达73%,导致信息技术产品价格的下降。此外,外贸进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增加供给方面对物价总水平产生向下的压力。由于进口关税下调,刺激了关税下调商品进口数量明显增加。同时,扩大了进口配额,将实施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品种由33种减少到12种,更多的外国商品及服务进入国内市场,加重了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对国内市场价格水平产生冲击。
――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不利于物价的回升。去年以来,我国股市运行相对低迷,股指直线下降,目前沪指已相对于去年初的2103点下降了700多点,下降幅度超过30%。股市低迷使企业资产大幅缩水,最终导致投资增长乏力,进而影响投资品价格的上升,从而影响物价总水平的上升。股票价格的下降说明资本的价格在下降,而资本价格的下降将抑制物价总水平的上涨。由于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导致居民金融资产的缩水,进而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同2001年年初相比,我国股票2002年10月末的价格下降了35%左右,股票市值减少近1.3万亿元,大多数散户投资者的损失在35%以上,损失多的在50%以上。而股市中的散户投资者在我国是以中上等收入阶层为主,也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力。这些投资者金融资产的缩水,严重影响了其消费支出。
――来自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旨在打破垄断、整顿市场秩序的政策措施,使一些人为涨价因素的影响大大减轻。实行公共服务价格听证会制度后,一些公共服务产品价格涨幅明显降低,今年上半年服务价格只上涨了2.4%,这是近几年来涨幅最低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那些随意涨价的欺诈现象有所打击,使他们涨价的冲动有所抑制;加大对药品价格秩序的整顿力度,降低药品的虚假定价,使1~9月份的西药价格同比下降5.4%;加大农村电网的改造力度,实行城乡电网同网同价,并大力整顿农村电价、取消乱收费,降低了农村用电价格,促进了总体价格的下降;央行降息对居住价格产生向下的影响;旨在打破垄断的民航、电信业的改革,也使实际的民航票价、通讯价格大大降低。走低的深层次原因
从长期来看,物价连续下行的背后还有经济运行的深层次原因:
――物价下降的根本原因源于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相对于供给充足的商品和服务而言?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明显不足。首先?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居民的购买力增长缓慢。近几年我国已连续出现了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明显低于GDP增速的现象,而90年代后期以来更是出现了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近乎停滞的问题。1995~200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1%?而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6%。经过几年的积累,居民购买力与商品供给能力之间的差距扩大,导致物价的持续低迷甚至下降。其次?医疗、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制度等各项改革的集中出台,使居民承担的经济负担明显加重、未来的支出预期上升,迫使居民在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不得不加大储蓄力度以备未来的支出。1995~2001年,在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6.4%,远远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有理由认为,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功能不完备、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上升的情况下,客观上8亿多元居民储蓄存款的绝大多数是被锁定的?使得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远远小于供给,因而导致物价的持续下降。第三?大规模和持续的下岗失业从根本上打击了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进一步制约了居民购买力增长和已有购买力的发挥,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压力。
――技术进步的影响。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技术含量高的消费品价格大幅下降,进而影响物价总水平。1996年以来?家用电器零售物价分别下降1.3%、4.4%、6.1%,6.0%、6.4%和6.1%。今年以来家庭电子设备用品、家庭交通设备用品和通信设备用品等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是最大的,1~5月,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7.7%、7.7%、8.4%、6.3%和7.2%,交通设备制造业产品出厂价分别下降3.9%、4.9%、4.4%、3.7%和3.5%。由于这部分产品在零售物价和居民消费物价中占较大权数,并且这类商品居民需求量大、需求增长快,这类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是拉动物价总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高通胀,曾使我国的物价背离国际价格的平均水平,而近些年的物价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是物价向国际平均价格的合理复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两次物价上涨高峰,其中1988~1989年、1993~1995年的物价涨幅接近20%。正是由于这两次物价上涨高峰,导致我国物价总水平在90年代中期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因而在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后,国内的市场价格开始向国际市场价格复归,出现了1998~2001年持续的物价低水平运行甚至下降。尽管如此,1990~2001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升仍高达6.7%。因此,近两年物价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前些年物价上涨过快的合理复归。
有利于物价回升的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明年物价回升存在一定的有利因素:
――呈加速增长的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的影响。1~3季度当季GDP增长速度分别为7.0%、8.0%和8.1%?预计第四季度将保持这种快速增长趋势。从工业增长变化看,2~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直保持加速增长态势,其增长速度由3月份的10.9%?持续上升到10月份的14.2%?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高速增长。从目前投资、出口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短期内工业运行仍将保持这种快速增长态势,并将有利于今后物价的回升。由于物价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滞后指标,目前经济加速增长的运行结果,将影响到今后物价的上升。
――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贷款量增加有利于物价的回升。今年前期物价较大幅度的下跌与企业普遍反映的实体经济货币供应偏紧有密切的联系。下半年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贷款明显增加,使实体经济的货币供给环境明显改善,说明货币的供应与经济加速增长的情况比较协调。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减小,其变化趋势预示着物价总水平将有所回升。从变化趋势来看,今年的生产资料价格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虽然全面下降,但其降幅呈现出明显的缩小趋势。而生产资料价格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是物价总水平走势的先行指标,它们一般超前于居民消费价格和零售物价的变动3~6个月,因此生产资料价格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降幅的全面缩减,将影响到未来几个月我国物价的变化。
――市场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今后物价的回升。今年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比去年同期增长8.8%?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前7个月增长8.6%。但进入8月份之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其增速分别达到了8.8%、9.1%和9.4%,连续3个月呈加速增长的态势。考虑到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高达17.5%和17.2%的滞后影响?以及人们对经济增长预期的改善?后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有可能进一步加快?这将有利于物价的回升。
不利于物价回升的因素
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于物价回升的因素:
――商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有所加剧,将进一步影响物价下行。今年以来,我国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不但没有改变,而且有所加剧。国家经贸委对今年上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调查显示,在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82种,占商品总数的13.7%,与2001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3.4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518种,占商品总数的86.3%,与2001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3.4个百分点;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在2002年下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调查中,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上升到528种,占商品总数的88%,与上半年相比增加了1.7个百分点,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72种,占商品总数的12%,与上半年相比减少了1.7个百分点,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农产品价格下降对物价总水平仍有向下的压力,但影响程度有所减小。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均呈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状态?加入世贸对我国农业的冲击最大,农产品进口增加将加剧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剧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增加农产品降价的压力。自2001年以来,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逐月走低,价格由年初的上涨5.4%,一路下滑到12月的下降5.9%。2002年1~9月,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继续呈下降的走势,前9个月累计降幅达到4.6%。短期来看,由于2002年农业丰收?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将继续下降,这将抑制总体物价的回升。但考虑到2002年国际农产品普遍减产的外部环境及国内棉花减产的实际情况,2003年农产品价格下降对物价总水平的向下压力将有所减小。
――外贸进口的增加及进口关税下降,对物价运行仍有明显的向下压力。2002年我国进口关税水平由15%降到12%,2003年进口关税水平将进一步下降,降低程度预计不会比2002年有明显的减小。同时,2003年外贸进口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进口规模将明显大于2002年。因此,2003年进口的增加及进口关税下降对国内物价下降的压力仍然较大。
――下岗失业压力有增无减,居民消费后移而被动储蓄增加,加剧供大于求的矛盾和物价的下降。根据有关方面测算,在未来5年内,全国新增劳动力将达到500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远远小于需求。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及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将有大批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这部分人由于就业机会较少,将有相当部分进入失业人口行列。同时,目前还有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离开再就业中心,由下岗者转为失业者。因此,城镇登记失业率还将继续上升。这种趋势将影响居民收入预期的下降和未来支出预期的上升?从而影响居民的即期消费,而居民消费的后移无疑将加剧目前供大于求的矛盾,增加物价下降的压力。
综上所述,明年我国物价将继续呈低水平运行的走势,但通货紧缩压力将小于今年。根据物价的走势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明年居民消费价格将扭转下降的趋势,但零售物价仍有可能继续保持微弱的下降。如果不出台大力度的宏观调控措施,在国民经济保持今年增长速度的条件下,明年居民消费价格将与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零售物价将比今年下降0.5%左右。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当前物价运行分析及明年走势预测
- 时间: 2002-12-20 08:03:02 作者: 徐连仲 来源: 《了望》周刊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