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农垦报》记者王锡鹏 通讯员张海祥 廖保海报道?橡胶是西培农场构筑企业金字塔的基石,富泉的源头。场长王河清说:橡胶丰,西培笑;自营足,人富裕。橡胶生产对西培人事业一举定乾坤。只有抓好橡胶生产这一业,才能带动百业勃兴。
校正了舵位,远航的坚船乘风破浪。王河清统一了场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抓橡胶生产的信心始终不动摇。他向场办公室要了一辆旧吉普,披星戴月,一身风尘,每天跑三四个队了解民情。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入调查,终于摸清过去干胶产量上不去的弊端。一是因循守旧,不敢作为;二是干胶生产管理手法陈旧,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用新的有效的激励方法;三是不善于解决“后继乏苗”问题,橡胶生产后续力不足。倘若这些问题不解决,对西培农场来说,发展仍然是纸上谈兵。因此,四年中,王河清与党委书记王平以及场领导班子合力同心大打干胶增产增收的“阵地战”。纱帽岭下,西培人晨起催鸡鸣,暮晚踏月归。说的是要把橡胶生产促上去,干的是如何提高干胶总产。到过西培的人都感受着西培人艰苦拼搏的生产氛围。
改早割4点起床为2点钟上林段,开展阴阳刀采胶。此举不只增收了胶水,而且帮助胶工冲破思想的樊笼。西培地处海南岛西部,这里气候干燥,地表水分蒸发大。过去胶工割早胶4点钟起床,到了林段割完胶已是日上三竿,炎热的天气影响着胶树正常排胶。王河清力主提前2个小时上林段割胶,并采取“四分之一”树围阴阳刀技术采胶,改涂“刺激剂”为“增产素”,使胶树在阴凉的天气中顺利排完胶,赢得了时间。至2002年初,据统计,在巩固“三天一刀”割制基础上,采用“四天一刀”割制采胶,割株达到28万,占总割株的三分之一强,胶工们笑逐颜开。因为“早割”为岗位生产争得了充裕时间,粗略估算,每刀要比以往增收胶水15%以上,这也意味着增加了岗位收入。因之,他们乐此不疲。
制定滚动定产法,鼓励胶工完成年干胶生产计划。这是场领导仔细斟酌得出的办法。能举起且放得下,是举重;能举起放不下,则为负重。企业管理者应千方百计调动员工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积极性。王河清说,从某种程度上说拥有职工就能建设好企业,胶工生产积极性宜鼓不宜泄,须激励而不能让他们产生沉重的压抑感。他与班子成员制定了干胶滚动定产法,有效地刺激胶工的生产创造性。譬如胶工上月生产因雨天等客观因素任务不能完成的定额,规定让其滚动到下月计划中,让胶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增产干胶,保证队与胶工留有15%至20%的增产余地。既确保胶工不因上月减产而受扣罚降低生活水平,又激励他们急起直追,赶超年计划与目标。可谓“一槌打两坯”,对职工个人经济收入与企业利益都是一种推进。推行此法的几年中,胶工开展增产节约活动,每年主动挖潜“老头树”、“死皮恢复树”、“风害残桩树”3万多株;自觉做好胶树“六清洁”,78个产胶单位年年超额完成场下达计划任务。今年截止11月底,全场已生产干胶2491吨,与上年同比增产248吨,占琼北竞赛指标111.6%,居其赛区12个农场之首。
超产与技术“两奖”相结合,坚持胶工利益优先。场领导把这一规定当作挖掘胶工智慧与潜能一策,激发职工努力发展生产繁荣企业经济。他们重新调整有关奖励条款,利益向干胶生产一线倾斜。一级技术胶工每超产一公斤干胶奖励金额从1.60元提高到2.20元,二、三级胶工每超产一公斤干胶奖励金分别为2元、1.80元。为了鼓励胶工学技术、用技术,依靠科学技术夺取高产,场里设立割胶技术奖,一级胶工每月以割株计,每株奖励2.5分钱,二级胶工奖励1.5分钱。场还规定,不准未经培训的胶工顶岗替岗,不准等外胶工上岗,每年力求减少三等技术胶工的比例。2001年级内胶工人数占胶工总人数98.6%,其中一二级胶工占胶工总人数的85.7%。此外,尽管资金捉襟见肘,场里还是坚持每天补贴胶工出勤早餐1元的规定不变。胶工学技术、用技术形成风气。他们坚持割胶生产技术规程,聚精会神抓好管、养、割,广袤胶林始终保持良好林相与产胶状态。
精心组织干胶生产劳动竞赛,实施末位淘汰制工作法。这是西培场领导改变生产落后面貌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场把干胶生产劳动竞赛指标分解到各个生产月,“月赛连环”,“人比指标”。并适时组织好“大干红五月”、高产期“奋战100天”两大战役。年初,农场根据职代会通过的生产任务,落实到分场、生产队、职工岗位。同时,健全场领导与机关干部挂片、分场干部挂生产队、队干部挂胶工岗位的“三挂钩”联系点工作制度。把各级干部的经济收入与农场经济指标捆绑在一起,并随各分场、生产队完成任务升降而浮沉。场领导把工作重点放在生产队一级,强化队级干胶生产检查验收。规定严格的检查评比制度,给连续两个月不完成定产任务的生产队亮黄牌警告;连续三个月不完成定产傻的单位主要领导就地免职。至2002年,四年中已有5个队的主要领导被就地免去职务。农场还坚持每年评选“十佳产胶能手”,带动自营经济“十佳个人”、“十佳管理者”的评比。由此,促使全场形成比、学、赶、帮、超,千军万马争上游的生产态势。
西培场领导指挥生产的精致之处还在于加快落后橡胶中小苗改造。自1999年超,共计投入资金283万元,分两个阶段对1991年至1995年定植的2.5万亩中小苗实施“脱胎换骨”的改造。重点为“三保一护”工程的实施,以施重肥为主,加大抚管力度。挖大穴,开通沟,为赢弱苗开小灶”,力求生长过平衡关。据了解,株施化肥1公斤,优质有机肥20公斤,压青40公斤。该场每年新增开割树6至7万株,年增收干胶100多吨。场领导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以职工家庭承包为主要内容,推进农业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1996年以来定植的9200多亩小苗,已全部实施“四到户”、“两自理”的职工家庭经营,签订承包合同率达100%。职工潜心抚管,以2001年为例,全场株均增粗5.74厘米,比上年提高0.24厘米;比省农垦总局下达单株增粗指标提高0.74厘米。对11个生产队100亩以下橡胶开割树实行产权转让,实现新的突破。
企业管理行中人熟知,有了好的经营管理方案,还要有抓好检查与落实的魄力。否则,再好的方案都将是一厢情愿,理应拿到的成效仍然从手缝中溜走。西培场领导为振兴企业不只善于喊出创新的强音,精编运行策略,还力求做出样子。1999年割季中,王河清推行“2点早割法”,许多胶工对此有抵制思想,一些干部对能否推开也持怀疑态度。王河清、王平却身体力行。早割季节,每天凌晨1点多钟,他们已经带领有关人员下割胶林段,指导在现场。在指导干胶生产过程中,场领导建立产胶分析会制度,随时控制刀数,坚持干含监督,保证安全高效。2001年8月,王河清发现香岭队当月完成干胶指标低,当即赶赴该队。他攀上最高的林段检查有否丢刀,到最边远的岗位查找有否漏割。查出该队漏割胶树近1000株,涂药方法不对头等问题,立即加以纠正。结果次月的9月头5天,干胶产量超过了上月15天的产量。
王河清说,如果把企业经营管理当作一本书来读,有的人或许不经心哗啦哗啦地翻过,我们却是精心钻研,潜心其道,并悉数运作。记者认为,西培的干胶总产年年飚升,其奥秘由此可窥见其点滴!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创新熏风劲 胶林山原绿
- 时间: 2002-12-20 08:22:56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