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今年年初以来,油价伴随小幅震荡全面回升,出乎去年年底人们的预料。国际能源机构作出最新预测表明,2002年全球原油平均日需求量将上调为7680万桶。
第一季度,减产、战争与经济恢复导致国际油价由降转升。2002年1月1日欧佩克实施每天减产150万桶、为期6个月的措施,以及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相继同意实施减产保价措施,此后,中东局势又骤然吃紧,更为重要的是美经济增长强劲,这使得国际油价在经历了近4个月持续下跌后止跌回升,并节节攀高。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3月29日为每桶25.92美元,4月2日上升到每桶27.63美元,纽约市场5月份原油期货价格为每桶27.71美元,创6个月最高。二季度,除委内瑞拉政治危机在4月份短暂拉升国际油价外,油价相对平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公开宣布将取消限产保价措施,同时美国经济增长缓慢,仅为1.3%。三季度,随着美攻打伊拉克舆论的升温,及美国经济重新恢复较高的增长势头,纽约市场油价继续攀升,纽约商交所WTI原油期货8月20日突破了每桶30美元大关,达到15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四季度,由于美国经济的继续恢复、美伊战争日益迫近及委内瑞拉国内政治动荡,国际油价继续在高位运行。
纵观今年国际油市,美国经济、欧佩克产油国和俄罗斯石油出口政策以及美伊冲突,成为三大影响因素。
2001年年底人们之所以对2002年国际油价作出较低的估计,是建立在对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悲观估计基础上的。但是,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今年美国经济走出衰退,恢复了增长。国际能源机构统计表明,北美地区需求量上调和中国需求量趋于增加,是今年石油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油价下跌的情况下,欧佩克产油国以其低成本石油倾销相威胁,使各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国际油价。俄罗斯石油储藏量居世界第六位,近年来其开采量居世界第二位,达700万桶/日,仅次于沙特。由于俄罗斯经济不振,债台高筑,同时在政治经济上与西方日趋密切,因此在欧佩克考虑是否减产、伊拉克停止石油出口时,俄罗斯先是大力增加石油出口,然后公开宣布将取消限产保价措施。这弥补了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不足,稳定了油价。
美伊冲突日益加剧,也使得国际油市动荡不安,据估计,国际油价中的战争溢价高达4美元左右。
明年国际油价走势估计将主要受制于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状况和美伊冲突前景。
由于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及扩张性货币财政政策,美国经济2003年增长速度可能在3.5%,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应在4%甚至更高。美公司无与伦比的竞争力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趋势将继续下去,而美国当局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扭转经济颓势起了关键作用。虽然会计丑闻引起股市暴跌等因素影响了经济应有的恢复速度,但预计2003年经济增长速度接近潜在的增长速度即4%的可能性很大。英国知名财经杂志《经济学家》日前发布《2003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明年世界经济前景比较乐观,世界经济明年可增长约4%。
在预测美国明年经济增长速度为2.6%的情况下,国际能源机构预计,2003年世界原油平均日需求量将达到大约7780万桶,比2002年增加100万桶。然而,如果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为3.5%的观点来看,明年原油需求量可能在7800万桶以上。从供给能力来看,目前,欧佩克成员国尚有过剩产能约500万桶/日,可以及时根据需要增加生产;俄罗斯、挪威、墨西哥也在增产,使全球原油供给充裕。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2003年世界原油供给量为7800万桶/日,比2002年增加200万桶/日,同比增长2.6%,其中非欧佩克明年的产量增长将达到85万桶/日。
再来看美伊冲突对国际油价的影响。中东是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地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伊拉克是重要的产油国,目前日产原油约200万桶,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企图,也必将使国际石油市场处于恐慌状态。
然而,美伊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估计大规模战争至多在一个月内结束,石油的战争溢价将由此剔除。其后伊拉克为恢复经济将增加出口石油。如果伊拉克全力增加石油出口,其出口量将达到350万桶/日,这将产生国际原油供大于求的状况。然而即使在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也将受阿拉伯民族整体利益的制约,也将受产油国整体利益的影响,更何况倾其产能出口并不一定符合其本身利益。因此,尽管伊拉克在战后肯定将增加石油出口,但至少不会在长时期倾其全力大量出口石油。
总的来说,明年原油供求较为平衡,其实际需求量明显高于今年,国际油价平均价格可能在22美元左右。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全球经济:油价在经济复苏和战争阴影间摇摆
- 时间: 2002-12-20 08:23:48 作者: 张炎 王小兰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