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农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加速农业标准化建设、发展高效农业是应对入世竞争,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农业标准化不仅可以实现农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跨越,而且是农业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生产手段的一次重大变革。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非坦途,检验检测等手段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熟练使用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欧美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检验手段不断提高,检验次数和项目不断增加,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严峻。今年年初,欧盟以抗生素和农药残留超标为由停止了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和蜂蜜的进口,直接影响山东出口创汇3亿美元,山东的兔肉库存积压达2500吨;800多吨大连的出口蜂蜜遭欧盟退运;浙江农产品出口也损失1亿美元。目前,国内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也逐步开始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禁止药物、激素超标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施用过量化肥和禁用农药的农作物进入市场销售。
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展效能型农业,江苏、山东、福建等东部沿海省份大力开展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福建漳州是水果之乡,漳州市大力推广水果套袋技术,既避免了病虫害,减少了喷药次数以及果实与农药的直接接触,降低了农药残留,还避免了煤烟、药斑污染果皮,大大提高了水果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去年仅漳州的香蕉就出口日本市场1万多吨,创汇600余万美元。江苏省盐城把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盐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全市制订了160多个农产品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有36个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级绿色标志使用权,该市的海腾公司和宝龙集团大力进行标准化改造,通过了欧盟的质量认证,免检进入欧盟市场,去年自营出口额达3000万美元,占江苏省龙虾出口的半壁河山。山东寿光是我国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也屡尝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口技术壁垒的涩果,寿光市政府为此在畜牧、林果、蔬菜等领域大力制定推广国际标准,该市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两次千人以上的标准化建设动员大会,给全市18万农户每户发放一本农业标准化书籍,并从日本进口检测设备,成立了市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在乡镇建立19处农产品速测室。
我国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刚刚起步,与欧美发达国家远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农业标准化建设亟需国家的政策支持,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食品安全质量立法,搞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还要充分运用WTO的政策空间,在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的投入,自主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同时,鼓励国外大型农业跨国公司在沿海发达地区的第一产业投资,利用其高效的质保体系带动当地的农业标准化建设。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标准化:我国农产品“破壁”的利器
- 时间: 2002-12-25 08:24:07 作者: 斯夫 来源: 《市场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