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重塑中的亚洲经济
  • 时间: 2002-12-27 08:21:0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经济日报》    点击:
  • 经合组织最近发表的报告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正“跌跌撞撞地”走向2003年,这个组织的30个成员国2002年的整体经济增长率只有1.5%;2003年可能为2.2%。对于亚洲来说,日子虽然也很艰难,但是比起它们来似乎要好一些,走得也比较平稳。亚洲开发银行的年终报告说,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5%;2003年可能达5.6%。其中东南亚国家将从3.9%提高到4.3%。

    当前的亚洲经济有几点很值得注意:

    首先,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正对亚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阿里所说:“中国、韩国、越南和印度正在带动亚洲经济的增长。”2002年韩国经济将增长5.8%,印度为5%,2003年韩国可保持5.5%,印度将达5.5%-6%。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这几个国家都是佼佼者。中国经济增长更大,可能达8%左右,这确实对亚洲经济起了积极作用。现在,中国已是日本第二大贸易国,中国货在日本的全部进口中已占16.1%,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从2001年起,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已超过了对东盟各国出口的总和。中国对东盟的贸易发展更是令人注目,1999-2001年双边贸易增加了53%,达到416亿美元;2002年头9个月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又增长了27%。这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都有一定的拉动作用。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说,人们期待中国成为推动亚洲经济的“发动机”。当然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还比较差。日本最近发表的报告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日本的1/4;人均只有1/40。这确是事实,所以中国人民要更加努力,也要韬光养晦,把国内的事情办好。

    第二,亚洲地区的区域合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东盟与中日韩的“10+3框架”更趋完善,已陆续建立了外交、财政、经贸、农林、劳工和旅游6个部长级会议机制,正在筹建环境和海关的合作建制。2001年在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并得到东盟各国的赞同,在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在金边举行的第六次会议上,中国和东盟10国领导人一起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把实施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具体化了。在会后,中国与东盟秘书处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还决定尽快签署中国与东盟信息产业中长期合作备忘录,以促进信息领域的合作。

    在2002年,亚洲各国中央银行达成了货币交换协议;还举行了首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有关各方签署了《政府间电力贸易协定》并发表了《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报告》,确定了一批重点合作项目。中国决定全面改造和修建昆明至河内的铁路,努力促使(从新加坡到北京再联接欧洲的)泛亚铁路早日贯通。中国政府还宣布了“亚洲减债计划”,免除6个亚洲国家的部分和全部债务。

    第三,亚洲各国都加大了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的力度。亚洲各国的经济结构中过分依赖对外贸易、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因此美国经济一有风吹草动,亚洲经济就受到影响。近两年来,亚洲各国大力发展区域内的贸易,积极扩大内需,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出现了对美出口下降,国内经济继续上升的局面。2002年的头4个月,新加坡对美国的出口减少了15%,降到了1994年的水平;印度尼西亚对美出口也减少了13%;泰国减少了9%。从总体来说,东盟对美国的出口上半年下降了12%,从2002年起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建立,原来的6个成员国都免除关税,使相互间的贸易有进一步的增加。各国不但是对中国和韩国扩大了出口,新加坡对印度的出口从1996年以来增加了3倍,其它国家对印出口的增幅也不小。在扩大内需方面,也颇有成效,泰国的消费势头强劲,信用卡持有的人数2000年为76万人,到2002年中已有268万人。

    德国的《经济周刊》在一篇题为《新的免疫力》的文章中说:“由于消费者的支出大幅增加,内部需求创下了新记录”,“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抵御外部打击的能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文章进一步说:“亚洲对疲软的美国经济的惊人免疫力展示了亚洲发展成一个经济区的前景,这种发展将持久地改变世界贸易的面貌。亚洲经济区将自我形成,其活力将使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形见绌”。当然这种调整还只是开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其意义是深远的。

    第四,亚洲地区的经济格局也已出现了令人注目的变化。长期以来,美国经济对亚洲经济的影响极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随着亚洲地区经济的兴起美国经济的影响有所减弱,现在又多了德国报刊所说的“免疫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从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兴起后,按“雁行论”的说法,日本似乎成了亚洲的“领头雁”,在一段时间里这也是事实,日本对亚洲经济确也起过积极作用(当然也有消极的一面)。可是从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后,这种风光好像也不再了。不过日本毕竟是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实力还是很雄厚的,也不会一直消沉下去。现在中国崛起,东盟壮大,亚洲经济的格局确已出现了新因素。

    香港出版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不久前发表一篇题为《亚洲三雄重新塑造这一地区》的评论。文章就是把日本、中国和东盟作为亚洲的“三雄”。文章强调说,在过去的10年中东南亚经历了极度的沉浮,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又经历了金融失败。现在,东南亚“已经觉醒”,正在采取行动重新恢复其竞争力,东南亚比任何时候更加团结。

    当然,这三者也有矛盾,有的人还在宣扬“中国威胁论”,也有人把中国夸大为“世界工厂”,挤了东南亚国家的工业。不过,最近日本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说,美国从中国和日本进口的产品中,处于竞争关系的产品只有16%,处于互补关系的则有84%。报告说:“中国现阶段并不能称为威胁”,报告还说:“如果说竞争关系是零和游戏,那么互补关系就是双赢游戏”。可见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共同点却是主要的。

    《南华早报》的文章说:“亚洲的新时代已全面启动,而且已经在广泛的领域里留下了轨”。这个看法可能乐观了一些,而且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这个方向却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