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2002:外资金融集体布阵中国
  • 时间: 2002-12-03 08:34:46    作者: 袁满    来源: 《北京晨报》    点击:
  • 2002年,外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达到了阶段性的高潮。9月,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公司入股深圳市发展银行;10月,汇丰控股集团以6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平安保险10%的股权;而花旗集团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资本联姻也可能在年底揭幕。

      这一系列并购案吸引人们目光的原因不仅在于其金额动辄数十亿,更重要的是金融乃国民经济之命脉。细细剖析,国际金融资本的中国布局图已逐渐明晰。

      好事成三

      若不是8月末国内一家媒体的披露,新桥这个名字可能在国内至今仍少有人知。它的成名作是在1998年底完成对韩国第一银行的收购,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让这家饱受金融危机之苦、坏账累累的韩国大银行起死回生。

      9月27日,深发展发布公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公司作为国外战略投资者进入该行。这是国内银行首次正式披露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华尔街日报》盛赞称,新桥投资的八人委员会“创造了历史”,成为1949年以来第一个接管一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投资及管理团队。

      和新桥接手深发展的1.5倍溢价相比,汇丰入股平安保险的6.35倍溢价似乎显得有点离谱,难怪平安保险财务总监汤美娟会觉得“6亿美元是个好价钱”。

      在“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声中,汇丰以10%的持股成为继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之后平安保险的第三个也是最大的外资股东。汇丰入股后,平安保险的资本金由原先的63亿元增加到120亿元,并努力实现明年到香港上市。

      平安保险的“婚礼”刚刚结束,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也坐不住了。10月22日,中国人寿总经理王宪章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CEO年会”上透露,花旗入股中国人寿的谈判已经进入“关键性”阶段。

      王宪章说:“我们和花旗集团的谈判现在进入了关键性的阶段,可能年底就会有结果。”稍后王宪章还会去趟美国,与花旗集团及其他公司商讨入股事宜。

      意在网点

      另一条确切的消息是汇丰和国际金融公司准备入股北京市商业银行。“基本框架已经定下来了,不出两个月就会有结果。汇丰参股比例肯定不会超过总股本的25%。”北商行有关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汇丰控股旗下的汇丰银行已在中国内地11座主要城市安营扎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金融重镇,成为在中国内地分行最多的外资银行。同时,汇丰的触角也通过参股平安保险渗入了保险业。

      该北商行人士一语道出了汇丰的意图:“外资银行看中的是北商行的网点和市民银行的优势。”这句话似乎切中了大部分外资入股中资金融企业的目的。

      中资银行的最大优势在于网点广泛分布,而这正是外资银行的“软肋”。通过这种低成本扩张,只要掌握中资金融机构的部分股权,外资机构的业务品种很容易通过中资机构已有的强势网络扩散出去。

      而克服网点弱势的利器是网上银行或网上保险,东亚银行和汇丰已经获准在国内经营网上银行业务,花旗也准备在明年初推出,并已悄悄地向中国国家专利局递交了19项有关电子金融服务的专利申请,欲通过这种方式来掌握银行业未来市场的准入权。不过专家认为,限于目前国内电信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支付体系不发达和信用记录不完备,网上金融业务的真正发展可能还要等上数年时间。

      有所不为

      外资金融机构也深谙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说:“外资保险公司看中的是中资保险公司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主要城市的销售网络,而并不需要遍布城乡、无处不在的庞大体系。从这点看,同样5亿美元,他们可能更愿意用来控股新华、泰康这些新兴的公司,而不愿只购买人保、人寿的一小部分股权,做一个二股东。”

      同时,专门为了合资而设立的四家寿险“壳”公司在很长时间内乏人问津。所幸的是,英国标准人寿和天津泰达合资筹建的恒安标准人寿终于在11月初破壳而出。

      专家的解释是,外资想要的是与成熟的企业合资,哪怕以前没有过金融业务的经验。可以作为例证的是,纽约人寿找上了海尔集团,荷兰全球人寿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合资,意大利忠利保险联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等。

      荷兰国际集团(ING)则在政策限度内做足了文章。由于还不能进入北京市场,荷兰国际集团与首创合资建立的首创安泰寿险公司只能驻扎大连,加上在上海的另一合资保险公司――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南北夹击中国保险市场。

      方兴未艾

      好戏只是刚刚上演,明年金融业可能还会传来更多外资入股的消息:浦东发展银行正与花旗商讨入股8%至10%的股权;东亚银行准备参股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可能引入花旗;恒生银行也希望收购华夏银行10%的股权。

      中国保险业两大巨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的外资入股方案也预计在明年公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也可能引入跨国金融集团。

      而这一切的背景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年的中国正更大力度地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放宽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限制。中国已经出台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QFII制度),允许外资控股国内上市企业,而单一外资参股保险公司10%的上限已有突破的先例。

      随着在中国境内发生的跨国并购案例不断增加,联合国贸易发展署10月底预测,中国今年的外资直接流入(FDI)将继续大幅上升,预计将达到50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最受全球资本欢迎的国家。

      关键词:合资金融机构 

      2月26日,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合资组建的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广州开业。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在国内保险市场营运。

      5月10日,荷兰全球人寿保险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联合宣布,组建一家合资寿险公司,并计划于2003年在上海开业。这是继意大利忠利保险携手中石油、纽约人寿联姻海尔之后,国内出现的第三家合资保险公司。

      5月28日,美国ACE集团旗下的三家保险公司成为中国首家全国性股份制产险机构华泰保险公司的“洋股东”。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首次大比例参股中资保险机构。

      7月18日,荷兰国际集团?ING?旗下的荷兰保险公司和北京首创集团共同宣布在大连市组建一家合资寿险公司――首创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9月9日,国际金融公司?IFC?、加拿大丰业银行与西安市商业银行达成股权投资的谅解备忘录。外资参股比重已从原来的不到5%提高到最高限24.9%。

      9月27日,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公司进入深圳市发展银行。这是国内银行首次正式披露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

      10月8日,汇丰控股集团出资6亿美元,溢价6.35倍收购平安保险10%的股权。这是目前中国保险界外资参股金额最大、价钱最高的一笔交易。

      10月22日,国有寿险老大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透露,保监会已批准其重组改制并上市的计划,该公司与花旗等外资公司的入股谈判已进入“关键性”阶段。

      11月,由英国标准人寿和天津泰达出资的恒安标准人寿公司获准筹建。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将达到13.02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合资寿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