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这6家企业均认为,2-3年后全钢胎市场竞争会异常激烈,6家企业肯定不会都成功,但都对自己在未来竞争中信心十足。
199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今年刚刚30岁的金宇公司总经理延万华认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国家对民营企业一直没有投入,民营企业一开始就是在按市场规律运作,而且一直处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从长远看,中国轮胎企业一定要形成集团优势,因此民营企业首先应该发展规模效益,如果把握好市场,拥有一批人才,就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还可以通过手段整合其他社会资源,但如果发展不好,则可能被其他企业整合。目前在建的一大批全钢胎企业,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发展、竞争和整合的过程。
永盛公司总经理刘子军、西水集团副总经理宋继太认为,民营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生产成本低;管理环节少,没有推诿扯皮现象;运作灵活,客房反馈信息处理及时;职工都集资入股,工人有积极性,责任心强,创造的价格就高。另外,民营企业动作快,说上就上,不需国家投资。刘子军对记者说,市场经济就要快上,最怕拖拖拉拉半天上不来。永盛的项目就是自己投资自己上。但他们与山东省批复的几个项目的差别在于,不享受减免进口设备8%的关税。
他们承认,面对未来市场竞争,私营企业风险很大,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些民营企业均认为,人才是企业发民展的关键。目前,这些企业还缺乏全钢胎技术和操作人员,设备招标工作尚需技术提供单位的支持和把关。因此,他们都非常看重对人才的招聘和培养。这些企业中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来源主要包括: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和培养,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分流员,对现有员工进行培养。每个企业都有一批从国有企业流动过来的技术人员,甚至有的国企的技术骨干都到了这里。
1家企业老总对记者坦言,他们在人才上的投入非常大。如从某国企聘请1位总工程师,开价是年薪是30万元,外加在青岛购买1套住房。另外,还为企业50位中层管理人员购买了3室2厅住房。记者在金宇、西水集团见到的为技术人才提供的别墅、公寓都非常漂亮。
这几家老总都表示,将来竞争最终还要靠质量,没有质量根本谈不上市场,既然要干子午胎,就要出精品。他们认为,东营前些年做胶管在质量上有经验教训,因此不论规模大小,一开始干轮胎就要努力干好,而且用了老百姓的钱,更不能胡弄过关。
据记者了解,为了保证全钢胎质量,他们选用的均是国内成熟可靠的关键设备以及国外进口设备,设备水平不比国有大企业差。但另一方面,他们仍需技术提供单位的技术支持,如青岛高校软控公司保证生产出合格轮胎,并达到批量生产规模,负责技术工人培训等;北京橡胶院保证轮胎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合格率达99%以上等。
全钢胎形成投资热,在这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果假以时日,谁能说这些民营企业就不行,当然,行与不行,最终还需要时间来印证。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轮胎窝”里全钢胎建设正冒热气(下)
- 时间: 2002-12-31 08:41:3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亚洲橡胶网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