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发展冬季季瓜菜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得天独厚”成为海南的一个骄傲,也成为历届冬交会许多资料的宣传重点。
海南冬季无雪无霜,气温高、光照足,仍可播种。经过几年的发展,今年的规模已发展到近170万亩。如果以每亩产2吨计,半年之间,海南就有340万吨农产品收获,可以装15吨的卡车22万多辆。
但年年种瓜种菜,人们渐渐发现,海南冬季农业的条件虽仍“得天”,但已不再“独厚”了。分析人士指出,海南瓜菜已告别了“暴利时代”。
有事实为证:几年前,海南一公斤冬季小尖椒运到杭州,能创造出价格40多元的神话。那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某某种瓜菜一夜暴富的故事。但如今,这样的故事已成往事。一位江西椒农说:“不要说几块钱,现在卖一公斤椒想赚一毛钱都难哟!”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分析近十年冬季瓜菜价格走势图,总体上一定呈阴线。
这些变化,缘于一个基本的事实―――近年内地大棚菜异军突起。无论是黑龙江、辽宁、北京、上海,还是四川、湖南、湖北,甚至靠近海南的两广,都有大量大棚菜基地。
导致海南冬季瓜菜“得天”而不再“独厚”的另一个原因是,内地农业生产基地的专业化和高科技化。在山东,记者曾亲眼目睹,有些温室里居然安装有电脑操控间,成片的瓜地里有土壤肥力检测系统,地里也埋设了喷灌设施。
告别了“暴利时代”的海南冬季瓜菜,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单纯依靠面积的不断扩大,已不再是可取的方法。三亚市农业局局长王宏良认为,海南冬季农业应稳定在一个合理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做精做细。因为,无论怎么扩大面积,与内地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他设想,5年之内,全省冬季瓜菜的面积应由现在的170万亩削减为150万亩。在此基础上,也有人为海南冬季农业开出“药方”:
药方之一:无公害化。海南具有发展无公害农业的较大优势,应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提倡无公害农业。无公害不应只局限在几个基地,应全面推行到大田洋。
药方之二:专业化。此前,海南的田洋大都是品种多种多样,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今后,有必要对大面积的田洋进行重新规划,确定主要的种植品种。
药方之三:科技化。总体而言,海南农业的科技含量仍较低,大部分仍停留在“锄头时代”,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根本性变化。应大力推广适用性新技术,通过提高单产来增加效益。
这样的药方,与本次冬交会的主色调“绿色、科技、订单”是相吻合的。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冬交会与冬季农业:"得天"不再"独厚"
- 时间: 2002-12-04 08:48:01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