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绿色:海南农业的支点
  • 时间: 2002-12-06 08:59:20    作者: 祁海宁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从1998年举办第一届冬交会起,“订单、科技、绿色”这六个字就成为冬交会不变的主题。今年,依然是这六个字,悬挂在冬交会中心馆的醒目位置,然而秩序发生了改变―――“绿色”成为了今年冬交会的第一主题。

    这个变化反映出海南农业正在经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目标就是让无公害成为海南农业的新支点。

    无公害农业是标准化农业

    无公害不是由谁随口封的,它有着一整套严格的科学规范。具体说来,无公害农业的生产环境要符合产地环境标准,生产过程要符合生产操作标准,最终产品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只有各个方面都达到标准的要求,并经权威部门认证,才是真正的无公害农业。

    在无公害农业标准化建设方面,我省起步早,在全国处于较领先的水平。从1998年起,我省在采纳国颁标准的同时,结合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实际,先后制定颁布了 40项与农业有关的地方标准。其中既有椰子、杨桃、香蕉等热带水果、经济作物的栽培标准,又有文昌鸡等畜禽产品的饲养标准,还有纸箱等包装物的制造标准,初步形成了无公害农业标准化体系。

    在推动无公害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我省还以立法手段积极给予支持。2001年1月1日,海南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海南省无公害瓜果菜保护管理规定》,这是全国首例由省级人大通过的关于无公害的法律文件。

    随着标准化建设的推进,我省农业有了质的飞跃。一大批高起点的农业标准化种植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白茅洋的瓜菜、澄迈的杨桃、乐东的香蕉、定安的甘蔗、昌江的芒果等,先后被列为“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面对“入世”的挑战,我省对农业标准化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不断扩大标准体系的覆盖范围,加紧制定粮食、油料、茶叶、蜂蜜、奶制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运的技术规程;另一方面,积极与国际接轨,打开出口渠道。

    扼住公害的咽喉

    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能否科学使用,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是发展无公害农业的一项关键举措。

    2000年9月,我省正式发布公告,严禁使用呋喃丹、甲胺磷、五氯酚等16种高剧毒农药,并对继续生产、销售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予以重拳打击。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全省高剧毒农药使用量约为3000吨。而2001年,全省高剧毒农药使用量已下降到不足100吨。

    今年9月,我省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无公害农产品消费月”活动,对农资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是活动的重点之一。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3600多人次,检查了206个乡镇的678家农资生产厂和经销网点。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19个,查处违规经营点85家,查获并销毁不合格农药12.14吨、不合格兽药和饲料添加剂1400多份。生产、经营“假、劣、毒”农资产品,尤其是高剧毒农药的行为,在我省被基本杜绝。

    在加强“堵”的同时,我省还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农民正确、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今年8月30日,省政府在公布《今冬明春瓜菜生产指导性意见》的同时,制定了《农药品种及安全使用方法推荐意见》和《化肥品种及安全使用方法推荐意见》,共同下发到每个乡村。88种国内外最新生产、并且经过检验的低毒、低残留农药和15种高效、生态型化肥,被详细地介绍给广大农户。这是我省在短短3年时间内,第3次大规模推荐农业投入品。3年来,累计有238种新型农药、化肥以此形式进入海南市场。

    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

    从今年起,北京市对外地蔬菜开始实施以“场地挂钩”为核心的市场准入制度。所谓“场地挂钩”是指,北京的蔬菜批发市场只与外地经过权威部门认证的无公害生产基地签约,建立供销关系,而不具备无公害生产资质的基地将从此无缘北京市场。

    我省中海永青公司的白茅洋基地,绣大地公司的福山基地,海口市的海秀镇、城西镇、白龙办事处基地,以及儋州市和琼海市,凭借着国家或省级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的“金字招牌”,首批拿到了北京大市场的“入场券”。

    “场地挂钩”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行“关口前移”,把控制农产品质量的重点放在生产源头,进入流通领域后只进行抽检。这样既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又简化了流通程序,这是国内外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通行作法。

    “关口前移”要求海南这样的瓜菜生产大省,必须加快无公害农业的基地化进程。

    今年下半年,面对全国无公害农业蓬勃发展的形势,海南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全面推动我省无公害基地认证的工作。今年9月,我省集中组织技术力量,对全省的76个大型田洋进行了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的综合检测。结果表明,除了少数田洋的个别指标超标外,总体上我省各大田洋的产地环境质量都符合发展无公害农业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全省经过认证的无公害瓜果菜生产基地已达198个,总面积91.67万亩。到明年上半年,全省无公害瓜果菜生产基地面积将达到160万亩。省有关部门已制定出规划,力争在5年内,使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300万亩。

    几个轮子一起转

    近年来,在发展无公害农业问题上,似乎只有政府在出面张罗。“入世”后,全国农业大环境从注重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无公害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追求。

    文昌白茅洋是我省重要的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因首创“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而闻名省内外。今年,它的开发者―――中海永青公司又推出了新举措,自己投资数十万元,在基地建设无公害检测站,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产地自查,确保其品质。

    该公司总经理林青山表示,发展无公害,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分内之事,不能长期依赖政府。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对此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充分发挥作用。

    海南省文昌鸡协会今年8月刚刚挂牌成立。运作伊始,就把推动文昌鸡无公害养殖作为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协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牵头组织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和各方专家,终于在两个月内制定出了《文昌鸡品种》和《文昌鸡肉产品质量要求》两项地方标准,现已通过省级评审。

    该协会会长杨来日说,制定标准、发展无公害养殖是把文昌鸡业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关系到每一个会员的根本利益。协会有义务承担起这项工作。

    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参与,改变了以往由政府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几个轮子一齐转,无疑会极大地推动我省无公害农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无公害不是海南农业的终点

    应该看到,无公害标准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食品卫生安全,它的“门槛”并不高,一般农产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目前,无公害已逐渐成为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通行证”。但专家指出,仅仅达到无公害的水准,是不能敲开国际市场大门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低“门槛”是绿色食品。

    海南已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强省,而且还有相当大的生产潜力有待释放;与此同时,海南的农产品又高度依赖外销,今年上半年,全省瓜菜出岛量达168.23万吨,水果出岛量达95.16万吨,但绝大部分在国内销售。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总量都已超过了需要总量,市场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发展出口外销自然成为海南农业的必然选择。

    要出口,我省农产品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档次,达到绿色食品、甚至是有机食品的水平,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因此,无公害决不应成为海南发展绿色农业的终点。

    可喜的是,我省绿色农业已经开始向更高的阶段迈出前进的步伐。目前全省已有23个企业的45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仅今年就有6家企业的11个产品成为绿色食品;全省已有10家水产企业获得了国际认证,其中5家获得美国HACCP认证,3家获得欧盟注册,5家获得韩国认证,2家获国际 ISO9000认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南是全国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试点之一。现已建成了覆盖全省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疫情监测体系、防疫监督体系、商情监测体系和兽药监察体系。到年底,海南畜禽的免疫率和产地检验率都将达到100%,有望成为向国际市场提供大宗畜禽产品的出口基地。

    相关链接

    ●无公害食品

    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无公害食品注重产品的安全质量,其标准要求不是很高,涉及的内容也不是很多,适合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多数生产者来说,达到这一要求不是很难。当代农产品生产需要由普通农产品发展到无公害农产品,再发展至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跨接在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之间,无公害食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初级阶段,有机食品是质量更高的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概念是我国提出的。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分AA级和A级。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叫法。这一名词是从英语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给有机食品下的定义是:根据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的,经有机食品颁证组织认证并颁发证书的一切食品和农产品。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标准中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