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数字显示,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依然保持较高速度。按照这个发展势头,中国的工业增长、整体经济增长达到预期目标,应没有问题。而另一方面,1月份价格水平下降却依然"不期而遇",且下降幅度不算低。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持续增长20多年,创造了举世公认的经济奇迹。除了速度之外,中国在体制改革与转轨、结构调整与优化等方面,也都有令人瞩目的佳绩。而在经济运行方面,中国更有许多"奇特"之处,有些甚至"有悖常理"。但是,正是这些"水火相容",使中国经济能够冲破艰难险阻,甚至在世界经济环境较为恶化的情况下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请看: 其一,持续的高增长与低通胀,甚至负通胀并存,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奇观。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一片萧条之中保持发展,"久治不愈"的高通胀,不仅迅速消失,而且"物极必反",低通胀甚至负通胀开始出现。经济学界对通货紧缩的担心不绝于耳。但是,经济增长依然,发展速度虽有降低但仍属高水平,广义的通货紧缩并未出现。
其二,连续降息与储蓄持续增长并存。自199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8次降息;加上实施利息税,存款实在没有多少"油水"。但是,和一般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储蓄余额不减反增;到去年年底,仅居民储蓄余额就突破7.4万亿元。降息为什么不能减少储蓄?为什么居民消费和投资都没有对降息作出明显的的反应?储蓄金额居高不下是福是祸?这方面,经济学界也有诸多看法,降息不管作用如何,该降还是降,第八次降息又在不久前落实。
其三,总体经济走势不错,但股市持续低迷。2001年虽然增长率略减,但经济发展总体上相当好。但是,作为经济生活"晴雨表"的股市,却自去年以来一蹶不振,这里有国际大背景的影响,更多的人认为是受各种整顿、规范措施的冲击,还有种种黑幕的揭穿,对上市公司信誉和股民信心打击甚大。但另一方面,还有种种"利好"的政策出台,为什么却不能起作用呢?经济总体走好,与股市持续低迷能长期"和平共处"吗?
其四,人民币汇率稳定,而中国出口贸易依然保持增长势头。这也是一个令各国经济学界深感不解的悖论。按照经济学常识,一国货币贬值对出口有好处,国际竞争中贬值是为促进出口常常使用的手段。而中国人民币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一直保持稳定,在周边国家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实际上是在升值。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出口虽然一段时间下滑,但总体上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中国的竞争优势在哪里?中国的出口产业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其五,中国的资源成本在提高,特别是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竞争优势在降低,但外资对中国投资热情不减,甚至在增加。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吸收外资的第二大国、发展中国家的第一大国。而且,大企业、大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趋之若鹜,世界最大500家公司已有400多家到中国落户。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使然?还是中国资源优势继续存在、劳动力的"性能价格比"魅力犹存?
或许还可列出一些中国经济运行的"水火相容"。其实,有些"水火相容"不是不可以解释,而是在真实世界中难以达到那种境界。比如,高增长、低通胀没有什么不好,只是这种状况在较特殊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笔者可初步把这些"水火相容"的形成,分成几大类型: 一种是宏观政策"对症下药",确实解决了发展中的问题,或缓解了消极因素的影响;一种是体制转轨中,"双轨制"经过宏观"调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双轨病"变成了"双轨动",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情况下,人民币未成"硬通货"就属这种现象。再有一种,就是属于"带病工作",这种情况要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可对眼前的"效率"沾沾自喜,要加紧"治疗",以防"病情"转化。(张健)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细数经济运行中的“水火相容”
- 时间: 2002-02-27 08:27:51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