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国轮胎业入世时间的推移和世界轮胎三大巨头在中国轮胎市场上的战略扩张,必将引发一轮轮胎企业的兼并和资产重组高潮。中国轮胎业务将重新“洗牌”,固有的国企、三资、民营三足鼎立的格局将被打破,传统的国企老大位置将被“三资”企业所取代,而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将退出轮胎制造业的主战场,最终形成“三资”、“国企”两强争雄的局面。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轮胎生产大国,但也是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弱国。“规模小厂家多,成本高效益低,品种少质量差”是中国轮胎企业的致命弱点,打破区域界线,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是国企抵御外企冲击的必然选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轮胎生产厂360多家,占世界第一位。然而,在世界轮胎第一集团、第二集团和第三集团里却找不到一家中国轮胎企业。在2001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中,中国大陆只有16家企业入围,其销售总额只有24.63亿美元,占世界轮胎销售总额的3.72%,而世界轮胎三大巨头法国米其林、美国固特异、日本普利司通却瓜分了世界的57%的份额,每家年销售额均突破127亿美元。我国排名最好的山东成山、上海轮胎、山东三角三家销售总额还不敌一个韩国锦湖轮胎公司。还进不了世界前10名。难怪业内人士发问:75强中的中国轮胎企业究竟有多强?
中国是一个具大的轮胎消费市场,有着丰富的廉价人力资源,极大吸引了世界轮胎诸强。不仅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就连韩国的锦湖、印尼的佳通、印度的阿波罗等二、三流的轮胎企业也想在中国寻找合资合作伙伴,以捞得一杯羹。目前,在我国已建立合资、独资的轮胎企业达20多家,其中包括世界前11大公司的7家9条生产线,约占我国轮胎总产量的35%以上,而代表轮胎发展方向的子午抬“三资”企业却占了69%。仅在辽宁省,法国米其林、美国的固特异、日本的普利司通三大巨头都有自己的控股企业,一举打破了过去辽轮集团公司一统全省、笑傲关外的格局,形成了“四雄”割据的局面。据55家轮胎会员企业统计,2001年上半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总产量为2074万套,同比下降4.52%,三资企业产量为1695万套,同比增长4.7%,多种经济成份的中小企业产量仅为435万套,同比下降8.44%,三资企赢利1.93亿元,而国企亏损1.17亿元。从第三季度报表看,上轮、东风、辽轮等13家国有控投企业仍然亏损33036万元。国企竞争不过外企已是不争的实事,轮胎市场的天平正逐步向三资企业倾斜,轮胎是战略物资的认识正在逐渐淡化,国企龙头老大的位置将逐渐被三资企业所取代,这是入世带给中国轮胎业的第二次革命,其大势不可逆转。
入世前,中国轮胎进口实行许可证管理,进口关税税率将近30%,入世后,5年内要降至10%左右,而且一开始就有7个税号的汽车轮胎,在四年内分别取消配额许可证非关税措施,这样国外高等级轮胎势必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给原本脆弱的国企轮胎以严重冲击,这就迫使国企轮胎主动向大集团靠拢,或谋求与国外大公司合作,而民营中小轮胎企业随着兼并重组浪潮迭起,在不久的将来,将完成它短暂的历史使命,退出汽车轮胎竞争主战场,只能在小型农用胎上做文章。正如业内人士指出的,在五至十年内,中国有数面家轮胎企业这一“世界之最”的历史行将结束,届时将只有数家或一二十家大型轮胎企业集团在竞争中取胜,称雄于中国轮胎行业。这正是我们期待的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入世将改变中国轮胎市场格局
- 时间: 2002-02-04 08:35:37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