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轮胎免税政策能否再调整?
  • 时间: 2002-02-06 08:25:19    作者: 胡爱民    来源: 《中国化工报》    点击:
  • 免征子午胎消费税帮助中国轮胎行业摆脱了2000年亏损的困境,去年实现了全行业整体扭亏增盈目标。而免征消费税政策在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此政策在子午胎、斜交胎产品上的区别对待再次成为焦点。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去年元月至11月,52家会员单位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较好:综合外胎产量7930.8万条,同比增长0.86%。

      中国橡胶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李松发在分析轮胎行业扭亏增盈的原因时说,除轮胎销售增长之外,国家免征子午胎消费税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据了解,1994年国家税制改革以来,轮胎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物资,国家在对其征收17%增值税的基础上,又加征10%的消费税。这项不合理的税制,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严重制约了轮胎企业技术改造和行业技术进步。对此,8年来,轮胎行业不断向有关部门呼吁,要求免征轮胎消费税。去年1月1日,国家终于出台了免征轮胎消费税政策,但这个政策只免征了子午胎的消费税,斜交胎仍然要交10%的消费税。

      免征子午胎消费税对轮胎行业扭亏增盈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业内专家说,此政策的主要受益者多为外资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受益较小。在橡胶协会统计的52家轮胎企业去年前11个月生产的子午胎产量中,国有和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为40%左右,外资企业则占60%。由于对子午胎免征了消费税,轮胎行业的效益有较大回升,在2000年前11个月亏损2.57亿元的基础上,2001年前11个月就盈利5.42亿元,其中40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盈利1.34亿元;而12家外资企业就盈利4.08亿元,与免征的消费税大体相当。即使如此,以生产斜交胎为主的国有企业仍处境艰难。据有关资料显示,去年全国斜交胎生产企业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80%,外资企业占20%,国家也应出台政策免征斜交胎的消费税,尽快帮助国有轮胎企业摆脱困境。

      斜交胎虽属限制发展的产品,但业内专家认为,今后5至10年时间内,斜交胎仍然是中国轮胎企业的重头产品。根据中国轮胎工业“十五”规划,到2005年,轮胎年产量将达到1.25亿条,子午化率达到50%。也就是说,斜交胎和子午胎将各占一半。从这点上看,斜交胎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中国的优势产品,决不能轻言放弃或扼杀。

      免征消费税政策区别应用于子午胎、斜交胎,原意是鼓励企业尽快淘汰斜交胎,加速子午化率,如果也免征斜交胎消费税,是否会背离结构调整的初衷?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恰恰相反,免征斜交胎消费税不仅能创造轮胎行业公平竞争环境,减轻国企负担,增强竞争力,而且企业通过斜交胎盈利增加积累,加大技改投入,还能推进子午化进程。

      据悉,轮胎行业多次要求免征消费税的请示已经得到了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的高度重视,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正在协调之中。轮胎行业正急切等待国家的“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