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推广甘蔗良种是糖业抗御入世冲击的良方
  • 时间: 2002-03-12 08:15:26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爱农网    点击:
  • 蔗糖业被认为是中国入世后面临最严峻挑战的农业产业。入世头一年,原糖进口配额达160万吨,并逐年增加至5年后的190万吨。优质低价的进口糖,会使我国糖业遭受当头棒击。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企业挖潜、组建大型集团等步履维艰的改革,推广甘蔗良种是增强糖业竞争力、抗御风险效果最迅捷有效的举措。

      由于打击走私白糖、1999年大面积霜冻自然减产和政策扶持三大因素,我国的蔗糖业自2000-2001榨季起有所起色,拖欠多年、数额巨大而成为农村社会热点的甘蔗“白条”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但业内人士普遍对入世后能否保持这种好转势头表示忧虑。

      作为中国蔗糖主产区,广西的蔗糖产量占了全国近五成(2000-2001年榨季为46%)。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糖业在广西的特殊经济地位,如果经受不住冲击,将带来三大问题:其一,广西目前甘蔗种植面积近850万亩,涉及1600万以上农民,许多地方甘蔗占了农作物的80%以上,大批农民靠种植甘蔗越过贫困线,在缺乏信息、技术和资金的情况下,种植结构很难一下子调整,将出现大批农民返贫现象;二是全区100多家糖厂被迫停产,导致十几万工人下岗;三是全区差不多一半的县财政将陷入困境,政权正常运转得不到保障。面对这样一幅严峻图景,广西人大代表陈承才在今年全区“两会”期间大声疾呼:糖业对于广西,是“老九”不能走,更不能垮。 陈承才是北海市甘蔗繁育基地负责人,这个目前广西最大的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同时也是水利部、国家计委安排的高标准节水灌溉项目。他认为,要经受住入世挑战,必须在缓冲期内把糖业做强。糖业的竞争与其他工业品的竞争有所不同,由于糖产品成本中原料蔗占了70%以上,谁的吨糖原料少,谁就占有竞争优势。他说,制糖企业加强管理、开发延伸产品、资产重组等对降低吨糖成本都有一定作用,但面对入世后国外糖产品咄咄逼人的态势,增强竞争力实施最易、见效最快、作用最大的就是推广甘蔗良种种植。

      陈承才扳着指头算了笔账:97-98榨季,北海市各糖厂原料蔗中,几十年、十几年一贯制的桂糖系列占大头,约需10-11吨甘蔗才榨1吨糖,由于推广新台糖系列良种,2000-2001年榨季,吨糖原料减为8-9吨,以每吨原料蔗200元计,每吨糖减少两吨原料以及运输费、加工费等的成本,降低500元左右。现在国外进口糖价格起伏较大,以前一段的原糖1900元/吨左右计,我们的产品已初步具有竞争的资格,几年来以低成本高效益闻名的广西凤山糖业集团2000-2001榨季,生产白砂糖吨糖成本2120元,比广西全区平均水平低507元,其中“以蔗为本”推广良种蔗的做法起了关键作用。

      良种甘蔗亩产高,糖分高。以凤山糖业集团蔗区为例,由于推广良种,2000-2001榨季甘蔗平均亩产超过5吨,大大高于全区3.84吨的平均水平,平均糖份13.98%,超过产糖大国古巴。每吨糖需原料蔗8.02吨,比全区平均低0.43吨,每吨糖原料成本比广西全区平均低了83元。广西来宾华侨农场场长文上乾告诉记者,在尚未结束的2001―2002榨季,他们引种北海市甘蔗繁育基地的“新台糖”系列良种7000多亩,其中22号平均产量达6.3吨/亩,糖份达14.6%,相比另外2000亩“桂糖”11号、12号品种,每亩增收400元左右。文上乾深有感触地说:“甘蔗必须走良种化道路,没有这一条,农民增收就将落空。”

      北海市甘蔗繁育基地几年来先后引进培育了新台糖16号、20号、22号、25号系列产品,良种除供应广西各地,还辐射广东、云南、海南等地,经多茬繁育推广面积已超过200万亩。记者了解到,尽管甘蔗良种推广对振兴糖业有如此明显效果,但由于甘蔗良种从境外引进的渠道众多,目前存在新品种鉴定跟不上,市场良莠不齐的现象。去年,北海市甚至出现不同培育点两种明显不同的植株均被权威部门鉴定为“新台糖”25号的怪事,冒牌良种让广大蔗农无所适从,良种推广工作严重受挫。业内人士介绍,一个甘蔗良种自培育或由境外引进,一般要经过两到三年多茬繁育,价格由每吨上万元、数千元下降到200元左右才由种蔗变成原料蔗,如果误植假种,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规范甘蔗良种培育和鉴定行为,治理目前较为混乱的甘蔗良种市场,已成为良种推广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