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加入WTO与海南农业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逐步扩大开放,按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边协议约定,我国将农产品关税率降到17%,其中对美国的农产品平均关税税率降到14.5%-15%,关税减让要在2004年前完成;5年内逐步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取消所有进口配额和数量限制;允许私营进口商参与经营。我国冲击较大的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牛肉、柑橘等。海南不是这类农产品的主产区,产量本来就非常小,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海南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粮食、糖料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冬季瓜菜、热带水果、水产业、畜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热带高效农业的支柱。作为海南优势和主要农产品的热带水果、瓜菜(主要是反季节瓜菜)和海产品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左右,其在国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加上市场对瓜菜和海产品有着较高的鲜、活要求,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的瓜菜和海产品一时还难于削弱海南竞争优势,可以说,加入WTO对热带水果、反季节瓜菜和海产品的冲击是非常有限的。而作为海南主要热带作物的橡胶,其产值约占海南农业总产值的9.0%,加入WTO,国际上质优价廉的橡胶产品将进一步冲击海南橡胶生产。食糖供求关系在全国已基本饱和,加入WTO也将冲击海南的糖蔗生产。胡椒、香恭敬蕉、菠萝等经济作物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l .宏观发展机遇
海南农业比较早地就参与了市场为导向,经营主体多元化,部分产品实行国民待遇。在此基础上再向前探索,容易与国际接轨,加入WTO,海南农业获得诸多发展机遇。
(l)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业与国际接轨,加速市场农业发展。海南农业正处于由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分配和利用资源上的基础性作用。经过几年农村经济体制的深人改革,海南市场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将国际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顺畅地转入国内,海南农业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接纳能力。
(2)有利了农业扩大对外开放。加入WTO,将大大加速我国农业经济全球化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热带农业将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登上国际舞台。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的海南农业在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中,通过加强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取长补短,发展多边贸易,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大大拓展和延伸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海南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中,热带农业的深度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而日前海南农业投入不足,资金短缺。加入WTO后,可有效地利用外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此外,海南农业企业可享受WTO成员的普惠制待遇,改善出口环境,扩大出口渠道,海南优势产品将进一步走向世界,为企业调整结构和出口结构、实现产品品质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等。
(3)有利于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迫使我们根据市场法则和比较优势原则,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贸易结构和农业组织结构,合理、有效配置农业资源,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与此同时,有利于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农件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以及发达国家农业管理经验,提升海南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4)有利于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在WTO框架内,我国土地密集产品逐渐丧失国际竞争优势,但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其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大量进人国际市场。海南的许多热带农产品均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潜力很大。
2.对农业内部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1)冬季瓜菜、水产业、畜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蔬菜生产是海南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其生产成本和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但品质、产后加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价格和成本比较,海南瓜菜生产成本较低,特别是冬季瓜菜生产成本比内地要低得多,如辣椒每公顷成本仅22500元。目前海南瓜菜平均价格约2000元/吨,比国际市场价格低40%,在国际巾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在国内的优势也相当明显。从品质比较,海南瓜菜农药残留量和有害金属的含过较高,与国际标准相比有较大差距。加入WIO后,各成员会通过严格的检疫制度来限制海南瓜菜的出口, 海南瓜菜打进国外市场有一定难度。从保鲜、加工、包装方面比较,与先进国家相比,海南瓜菜上市前的保鲜、加工、包装较落后,影响了瓜菜的质量及竞争力。从劳动生产率比较,1995 年世界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蔬菜374公斤,我国仅248.7公斤,而美国高达9506.5公斤。目前瓜菜进口关税仅为8%-13%,加入WTO后瓜菜关税降幅不大。由于关税不是主要贸易壁垒,加上国外瓜菜运输成本高,加入WTO后国外瓜菜很难进人国内市场。海南瓜菜与国外瓜菜相比,成本和价格低廉,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海南瓜菜与内地大棚生产的瓜菜相比,具有反季节的优势。尽管加入WTO后,内地产业结构调整会使瓜菜生产有更大的发展,但海南发展瓜菜更有条件,可以充分利用13万多公顷的冬闲田和独具特色的气候和资源优势,加之2003年粤海铁路贯通以后将大大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和农产品出岛的运输成本。据调查,全国冬季瓜菜的自给率仍不到80%,海南只要抢占20%缺口的5%的份额,冬季瓜菜发展空间可在1999年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倍以上。由于海南在国内市场独具的气候和资源优势,特别是2003年粤海铁路贯通以后将大大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和农产品出岛的运输成本,发展前景可观。海南冬季瓜菜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北方35万公顷的日光温室蔬菜。我们应该在品种、优质、无公害和保鲜运销方面大做文章,同时努力降低成本,美国加州的成功案例(供应全美60%的蔬菜)应该是海南的榜样。海南反季节瓜菜如果能充分利用加入WTO的契机,发挥海南环境污染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国际市场畅销的无污染、营养、安全的绿色食品,海南瓜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据有利地位是完全可能的。
加入WTO,海南瓜菜产业发展的对策:一是充分利用海南的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季瓜菜生产。争取到2005年全省冬季瓜菜播种面积达15万公顷,总产量达320万吨。二是加强瓜菜品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国内外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优瓜菜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瓜菜,争取海南瓜菜农药残留量和有害金属含量达到国际标准。 四是加强瓜菜保鲜、加工、运销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这些方面的水平。在稳步扩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争取海南瓜菜出口外销。
畜牧业生产具有竞争优势。我国是世界上肉类生产大国,生产优势突出。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分别比国际市场低57%、84%、54%。尽管加入WTO后,猪肉、牛肉进口关税分别从20%、45%降至12%,但尚不足以消除现有的价格优势。加入WTO后,玉米、小麦等饲料粮价格下降,将大大降低海南畜牧业生产成本。毋庸讳言,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我国肉产品在质量和卫生检疫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外优质价廉的牛肉及奶制品会大量进入我国市场。海南发展山区畜牧业很有条件,四面环海,具有天然的病疫屏障,完全可以成为全国最大的无规定疫病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海南水产品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海产品是我国出口创汇较多的农产品之一,加入WTO后,我国海产品还将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从价格上,海南海产品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50%;从成本比较,海南海水养殖(特别是对虾)的生产成本与东南亚国家接近或略高;从生产技术比较,海南海水养殖技术与先进国家相差约20年。远洋捕捞日前在海南规模较小,与国外相比差距更大;从自然资源及劳动力资源比较,海南是海洋大省,海洋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海水养殖及海洋捕捞资源极为丰富,劳动力资源也较丰富,这是许多国家不可比拟的。近年来,海南水产业发展迅猛,水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达22%,水产品出口也呈较好的增长势头。进入WTO框架后,有利于扩大水产品的出口市场,改变出口布局,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但关税下降也会使海南水产业受到一定的影响,部分养殖面积和产量较大的品种,近年来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已与东南亚国家接近或略高,关税下调显然会削弱其贸易竞争力。
(2)热带水果会受到挑战,但机遇和潜力更大。一是海南发展热带水果条件较好,具有季节生产优势。除东南亚外,世界大部分热带地区均属干旱沙漠地区,生产条件较为恶劣。同东南亚、台湾热带水果相比,海南水果质量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通过改进技术,完全可以迎头赶上;二是国际水果供求形势呈现出温带水果过剩、热带水果稀缺的格局,热带水果在国际上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加入WTO,其实对于海南的一些高档无公害水果进人国际市场也创造了机会(例如香蕉、荔枝进人日本市场等)。三是从国内市场看,我国水果人均消费量只有48公斤,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随着人们对农产品消费结构的改变,热带水果的市场消费量将进一步扩大。海南早熟水果(如香蕉等)在国内市场很有优势,品质也不差,只要在包装、加工、保鲜等方面下功夫,可以抢占较大的国内市场份额。如果全国人均消费2公斤海南热带水果,海南水果至少可以在现有的产量上再增加200万吨。
海南香蕉与WTO主要成员生产国之间的优劣势比较:从价格比较,海南一级香蕉平均收购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从单产比较,海南香蕉平均单产与台湾相近,略低于巴西、菲律宾等香蕉生产大国。从品质比较,海南香蕉口感、营养都优于国外香蕉,但果卖大小、外观不如国外香蕉。海南香蕉品质比内地香蕉优。从成本比较.海南平均生产成本3万元/公顷,略低于台湾。从综合对比分析,海南西部是世界上香蕉最佳种植区,香蕉的品质可与世界最优的香蕉相媲美。目前香蕉关税为25%,加入WTO后将降至17%。随着关税降低,世界生产大国如巴西、菲律宾可能会挤占国内部分市场,但海南香蕉由于成本和价格较低、品质较好,具有很强的反季节优势,也能占领国内部分市场,而且完全有可能出口到日本、韩国、香港及欧美等地。加入WTO对海南香蕉产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影响不会太大。
加入WTO,海南香蕉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一是大力发展香蕉生产。海南香蕉因品质优而畅销国内外,加入WTO给海南香蕉生产带来良好机遇。目前海南香蕉产量只占国内总产量的7.6%,所占比重较小。因此要扩大香蕉种植面积,到2005年争取香蕉面积达5 .3万公顷,总产量达130万吨。二是推广香蕉种植新技术。要大力推广薄膜覆盖、配方施肥、套袋等技术,努力提高香蕉单产和品质。三是改进香蕉的保鲜、包装。海南香蕉的保鲜、包装还较落后,加入WTO后要想占领国内外市场,必须在保鲜、包装方面下功夫,在香蕉主产区建立必要的冷藏保鲜库,提高包装档次。四是抓好香蕉的产销工作,发展并落实“香蕉订单工程”做到“以销定产”,使海南香蕉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海南芒果与WTO主要成员生产国之间的优劣势比较:从价格比较,海南芒果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30%。从单产比较,海南芒果平均单产为4500公斤/公顷,低于世界先进国家50%。从品质比较,海南优质芒果可与世界最优芒果相媲美,优质芒果总体的质(含糖量、维生素含量、酸甜度等)都略优于国外,但外观与进口芒果有较大差距。海南芒果优质品率较低。从自然条件、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等比较,海南的昌江、东方、乐东、三亚等地是最理想的芒果种植区,其种植条件与世界芒果最宜种植区条件相近。其他市县种植芒果存在花季与雨季同季等缺陷,种植条件相对较差。与东南亚、台湾等相比,海南芒果生产技术还较为落后,农民种植芒果较为粗放,许多农民只顾种植而忽视管理,同时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致使果树生长慢、结果迟、产量低、效益不高。从综合对比分析,海南发展芒果的自然条件较好,但与东南亚、台湾等相比,海南芒果生产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芒果品种较多,但优质品种比例不高,芒果品质相对较差,加上保鲜、包装方面也不过关,影响了海南芒果的竞争力。目前我国芒果关税为35%,加入WTO后关税将降至17%,关税下调幅度达18%。加入WTO后国外的优质芒果将占领部分国内市场,海南的劣质芒果如果不改善品质,将很难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出口国际市场则难上加难。因此加人WTO对海南芒果产业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对主产芒果的市县影响较大。
加入WTO,芒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是今后要在稳定现有面积的基础上略有扩大,最终宜控制在4万公顷左右。二是现有芒果优良品种比例不高,应采取换冠技术改造劣质果园。要加强培训,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提高芒果品质和单产。三是加强芒果的贮藏、保鲜、加工的科研工作,促进芒果的贮藏、保鲜、加工生产。
(3)橡胶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就总体而言,影响不是很大。世界银行预测2005年全球天然橡胶的消费量达到700万吨,2010年达到851万吨,消费和生产协调增长的局面还将维持。近年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和消费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加入WTO后橡胶进口关税将从目的30%降至2004年的17%,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进口配额的取消,进口胶将更多地挤占国内市场,使国内价格逐步向国际价格靠拢,会影响橡胶对财政收入和农民及农垦系统年人均纯收人的贡献。
总的优劣势比较来说,国外(尤其泰国、印尼)橡胶种植的自然条件优于国内,劳动生产率比国内高,生产成本及价格均低于国内。从单产上,海南橡胶平均单产1095公斤/公顷,低于泰国(平均单产1350公斤/公顷)、马来亚和印度,高于印尼和斯里兰卡,与国际平均水平接近。从品质上,国内橡胶加工工艺与国外不同,国内一般用鲜胶乳直接加工,而国外用收块加工。国内标准胶一致比国外标准胶差,耐磨性、屈挠性、抗撕裂性也不如国外标准胶。国外干胶多数为10号标胶,用于制作的轮胎能好。而国内干胶多数为5号标胶,用于制作的轮胎性能不好。从成本看,目前海南天然橡胶直接生产成本5000元/吨(生产资料消耗部分),总成本9000元/吨(农垦)。1993年越南总成本为3000元/吨,斯里兰卡为6350元/吨。海南天然橡胶总成本比国外其他产胶国高出很多。从生产条件比较,国内橡胶生产是在外国专家认为北纬15度以上的地区不宜种植橡胶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橡胶种植环境不利,内地经常受寒害影响,海南经常受台风灾害影响,而国外橡胶种植区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受台风、寒害影响很小,种植条件优于国内。从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等比较,尽管国外较早就推广新的割胶制度,但国内在某些技术领域上,如橡胶死皮病防治、生长激素应用等方面比国外先进。海南天然橡胶生产的75%集中在农垦系统,由于企业办社会,负担重,导致橡胶的综合费用过高,总成本居高不下,海南每个胶工的劳动生产率为3.5吨/年,而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0.93吨/人,低于国外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加入WTO,海南橡胶产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第一,取消配额,大量国外橡胶产品将潮水般涌进国内市场。过去多年,国产橡胶产品一直受到国家的保护,措施之一就是实行配额管理,就是“三资”企业每年的用股数量也一直受进口配额的限制。现在国内橡胶市场总的特点还是供小于求,国产橡胶每年43万吨,制品也43万吨,每年国家也就是按照这个总体需求水平控制进口橡胶。正是实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国产橡胶这些年才能在市场风风雨雨中挺了过来。但是加入WTO以后,取消配额是必然趋势,这样一来,进口橡胶产品会大量增加,国外橡胶产品将与国内橡胶产品在国内市场角逐,竞争就在家门口进行,市场将进一步加剧分化,国内橡胶将失去更多的市场份额。
第二,配额放开以后,直接冲击的是橡胶价格,这是最厉害、最致命的冲击。1994年以前,我国关税总水平为42%,1994年降至36%,随着又降到23%,目前降到17%,将来还要降到10%。这几年最低的国际橡胶产品价格700美元/吨,而我们的国产橡胶每吨综合成本1997年为11000元,1998年为8970元,差距是很大的。如果以这样的价格进人市场,农垦橡胶每年将减少收入6-7亿元,经济效益少了一大块。
第三,效益大幅度下滑后,将造成农垦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困难重重。海南农垦是大型国有农业企业,历史造成的国有企业一系列问题在农垦企业都有集中的表现,比如负担沉重、人员过多、企业老化、产品单一、机制不活等等,特别是企业办社会问题总是将企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目前全垦区离退休人员已达15万人,一年离退休费用3.66亿元,其他企业办社会开支3.7亿元。加入WTO后,由于价格放开,企业收入减少,面临困难将会越来越大。
第四,由于垦区橡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国产橡胶产品也将与进口胶在技术方面掰手腕。尤其是在橡胶品种、加工工艺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过去由于国产橡胶产业受到保护,加上市场供不应求,掩盖了国产橡胶在技术方面的劣势,进口闸门一旦打开,国外优良品质的橡胶产品一旦进来,将使国产橡胶面临严峻的市场选择。比如乳胶加工品质方面,由于国产乳胶含蛋白质成分过高,不能用于加工安全套、卫生手套等,又如马来西亚的二级干胶性能优于国产一级干胶品质水平,且售价又高,成本又低,因此,面对进口橡胶,市场的争夺将是非常严酷和激烈的。
但国内橡胶生产也有一些优势,海南橡胶生产存在一定的有利条件:
首先,我国是世界第二大橡胶消费国和第三大橡胶进口国。1996年全国生产橡胶40.25万吨,消费超过80万吨,自给率仅为50%。而未来国内市场对于橡胶的需求势头明显看好。 因为天然橡胶70%是投向轮胎工业,我国1996 年汽车产量为147万辆,到2010 年预计到达600万辆,将会产生对于天然橡胶的巨大新需求。填补这个需求制品只能够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来解决,完全依靠国外市场是不现实的,占有全国橡胶半壁江山的海南橡胶产业充满了机会。当然,这也取决于我国汽车工业能否顶得住加入WTO的冲击和外国汽车企业在我国生产基地的发展情况。其次,海南农垦目前在植胶环境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每公顷产干胶1050多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每吨干胶的直接生产成本约为综合成本的一半。如果能够在解决非生产期过长和劳动生产率过低两个环节上取得突破,同时继续提高橡胶的单产,海南橡胶产业可以在国际天然橡胶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国内市场需求来看,我国是世界橡胶的第二大消费国,每年对橡胶需求量达80多万吨,但目前本国生产量仅45万吨,存在约50%的缺口。海南是我国天然橡胶的主产地,年产橡胶28-30万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67%。虽然加入WTO后,我国可能扩大橡胶进口,但不能完全依靠国外市场。如果海南维持现有的橡胶产量,也只占有国内目前需求量的35%。加入WTO后,橡胶关税减让有5年的过渡期,平均每年降低仅2个百分点,同时国家对橡胶进口量可根据关税配额来控制,在国家的保护和支持下,海南橡胶抢占全国30%的市场份额是完全有可能的。
从供求趋势看,目前世界橡胶生产供需基本平衡,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橡胶产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国际橡胶组织预测,今后几年国际橡胶市场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供求平衡或供小于求的形势,总体上不会对海南橡胶产业产生大的影响。
加入WTO,海南橡胶产业发展的对策:一是加快橡胶种植区的结构调整,发展比较效益高的替代产业。沿海市县要调减种植面积,中西部市县则可适当增加种植面积。全省总的橡胶面积要略有调减。二是加快农垦企业改革步伐,让农垦企业充满生机活力。橡胶价格向国际市场靠拢,经济效益下降,会给以橡胶为主业的农垦带来更大困难。加快改革,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调动广大职工的发展积极性;加快开放,招商引资,加快产业升级换代;面对市场,开发出更多适应市场消费新需要的新产品,在企业管理、经营机制、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有一个全面创新,靠创新提高竞争力,靠创新增强抵制市场风浪的能力,靠创新适应经济发展新潮流,使海南农垦企业最终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三是推进技术进步,积极推广橡胶新割制及其他实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四是研究、培育和推广高产新品种,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增产潜力。对低产胶园要及时更新改造,提高综合产出效益。河南橡胶品种单一,综合成本和价格均高于国际中场,一见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橡胶生产大国扩大橡胶生产规模,大量低价优质橡胶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由此产生的对海南橡胶业的冲击不可低估,但也不必过分担心。
(4)糖蔗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日前全国蔗糖生产总量880万吨,而需求量只有780万吨,呈供大于求的态势。国内市场糖价高于国际市场,而海南市场糖价及生产成本则高出国际市场l-2倍。海南种植糖蔗的自然条件比广西、云南、广东(湛江除外)等省区都优越,与印度。巴西等产蔗大国条件基本接近,但海南糖蔗品种多数较为老化,生产管理比较粗放,一般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从生产看,海南糖蔗良种覆盖率和单产均较低,甘蔗每公顷单产仅45吨多,不仅低于广东、广西,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加工看,海南糖业加工技术落后,榨季短、糖厂平均日榨能力不足2000吨,不及国外大多数糖厂日榨量的一半。加之,加工成本高,糖渣回收利用率低,综合效益差,经不起国际上的竞争。
近年来我国蔗糖主要从古巴和澳洲进口,从古巴每年进口约70万吨,从澳洲进口约50万吨。海南蔗糖的生产成本约为2300元/吨,目前进口蔗糖的到岸价仅1800元/吨,蔗糖销售价为3000元人吨,仍高出进门糖67%。目前白糖的进口关税为30%,加入WTD后随着试糖进口关税降低,蔗糖的进口到岸价将随之下降,嫩南的糖价也将会下降。加入WTO后,国内糖业将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目前海南尚有糖蔗面积6万多公顷,不少市县又以糖业作为重要的财政来源,受糖业冲击的影响,部分市县的财政收入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蔗糖价格的下降,农民的收人也将受到影响。据测算,加入WTO后糖蔗价格随着国际蔗糖价格下降而降低30%,仅这一项全省农民将减少收入2亿元。
加入WTO,海南糖蔗产业要通过引进糖蔗优良品种、大力推广机械化砍蔗上下功夫,下决心进行生产能力和辐射能力的调整,形成相对集中的蔗糖生产基地,在技术、规模、质量、综合利用等方面上水平,发挥规模效益的低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的竞争。充分利用现有制糖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寻找一些原糖的加工贸易出口项目,过去由于配额限制等原因没有搞起来,加入WTO后的政策调整将使这一障碍消除,为海南的食糖业创造一个较好的机遇。
(5)胡椒、椰子等热作产品受到一定影响。海南胡椒与WTO主要成员生产国之间的优劣势比较:从价格比较,海南胡椒价格在1995年以前价格波动较大,最高时为40元/公斤,最低时才8元/公斤。1995年以后基本维持在每公斤40-60元,而国际市场1989-1995年白胡椒价格在13-33元/公斤,1996年后市场价格不断攀升,1998年价格为65元/公斤,2000年价格略下降为40元/公斤。海南胡椒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略低。从单产比较,海南胡椒平均单产为1800公斤/公顷,最高可达9000公斤/公顷。海南平均单产是印度的6倍。从品质比较,国内胡椒品质(即胡椒碱的含量)与印度、泰国等大体接近。从自然条件、管理水平等比较,海南各地种植胡椒均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尤以本省东南部地区最适宜。印度、印尼种植胡椒的自然条件略优于海南。目前海南胡椒生产管理水平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但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多数种植户凭经验管理,盲目性很大,所以胡椒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不高,胡椒增产还有很大潜力。相比之下海南生产技术水平仍比国外先进,特别是病害防治方面比国外好,国外对胡椒病害防治还比较滞后。
总的来说,海南胡椒生产与国外相比,自然条件好,生产技术较先进,品质较好,单产较高,加入WTO给海胡椒产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但目前海南胡椒生产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胡椒平均单产仅1800公斤/公顷,而科研单位示范生产单产可高达9000公斤/公顷,胡椒增产还有很大潜力;胡椒鲜果的脱皮加工仍沿用传统方法,由于工艺问题而使胡椒加工质量不高。目前胡椒进口关税为20%,加入WTO后胡椒关税降幅不大,而我国胡椒基本可满足国内需求,还略有出口,加入WTO对海南胡椒产业总体影响不大。
加入WTO,海南胡椒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一是适当扩大胡椒种植面积,促进胡椒生产规模经营。二是充分挖掘增产潜力,努力提高单产,降低单位成本费用。加大胡椒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科技含量。三是重视解决胡椒加工问题。胡椒加工质量是影响胡椒出口的关键因素。要加强市场调查,深入研究开发胡椒新产品,扩大胡椒的用途,开发胡椒碱和胡椒树脂(胡椒油)产品,加快胡椒精深加工发展步伐。
海南椰子与WTO主要成员生产国之间的优劣势比较:从价格比较,越南椰子的平均价格为0.8元/个,海南为1.0元/个,海南椰子价格比越南高约25%。从单产比较,海南椰子平均单产40个/株,非律宾单产高达100-120个/株,比海南高1.5倍以上。从自然条件、技术水平等比较,由于积温等原因,海南种植椰子的自然条件不如非律宾\越南等国,只有胶水、三亚等几个市县种植条件较好。海南农民种植椰子相当粗放,投入较少,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产量很低。综合对比分析,目前我国椰子进口关税仅为15%,加入WTO后椰子关税降较小,对海南椰子产业影响不大。海南椰子相当部分是在房前屋后或路边栽种,大面积椰园很少,且大都粗放经营,缺少良种,平均单产仅40个/株。但通过改良品种,加强管理,单产可提高到80-100个/株。由于国内需求量较大,椰子的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十分看好。
椰子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一是实施“百万亩椰林工程”,大力发展椰子产业。在2003年内新种椰子6.7万公顷,其中沿海防护林2万公顷,成片高效椰林基地1.3万公顷,利用“五边地”种植3.3万公顷。二是严格执行海南制定的椰子育苗、种植、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和技术规程,确保椰子高产高效。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椰子产业科技含量。
3.加入WTO对琼台农业合作的影响
两岸加入WTO后,依据WTO的规定,除非援用排他条款,成员间将不得采取歧视待遇,两岸应该进行自由贸易。这样,两岸“三通”将成为必然,台湾当局的’‘戒急用忍”政策也难以为继,预计台商到祖国大陆(海南)的直接投资将会有较大的增加,琼台农业合作因此将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关于台湾当局是否援用排他条款的问题,最近已日趋明朗。两岸加人WTO后,会迫使台湾在WTO体制下调整两岸贸易政策,迫使台湾不对大陆采用“排他条款”。我国驻美前大使李肇星1999年12月2日在西雅图表示,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台湾可以“台澎金马独立关税领域”的名称加入WTO。这样看来,两岸加入WTO后实现“三通”的障碍明显减少,台当局限制台商到大陆投资的“戒急用忍”政策也将在台湾民众的反对声浪中收场。
两岸加入WTO后,台湾农业将会受到冲击,外移将会加速,海南可能成为台湾农业外移的首选地。
据台湾有关方面评估,加入WTO对台湾最大的冲击是农业。例如蔗糖,近年来每台斤(1.2市斤)生产成本40台元,而市场价格仅16台元。全靠补贴和保护使农民维护生计。除蔗糖外,台湾许多农产品都因生产成本高昂而丧失竞争力。台湾的许多农业企业都在做外移的准备。琼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相似,台湾出产的农产品,海南基本上都能生产,海南完全可能成为台商外移的首选地。但部分台商认为,实际情况并不能这么乐观,台湾农业外迁地可选择的还有越南、非律宾、泰国等地,在合呼声比海南高得多。我们认为,如善于抓住机遇,做好工作,预计台商投资海南农业还是会有更快的发展。
两岸加入WTO,将为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提供契机,海峡两岸关于农业合作的商谈有可能提上台面。琼台农业合作是两岸农业合作重要的一环,也是两岸农业合作中最富于特色的一部分。现在,中央已经批准海南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这说明中央已经把琼台农业合作纳人两岸农业合作的战略部署。随着两岸农业合作由民间到官方的升级,琼台农业合作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两岸加入WTO后,目前困扰台商在琼投资农业一些具体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例如,随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一些台商或外资银行可以顺利进入大陆和海南,长久困扰台商的融资难问题有望得到解决,这有利于台商进行扩大再生产。随着两岸贸易限制的放松,台商在琼从事农业生产所必要的生产资料(如农药、农机具等)将会更容易地从台湾进口。
两岸加入WTO之后,海南有可能成为台湾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和出口替代基地。从理论上讲,如果 WTO 成员间减少贸易障碍,则工资、土地成本低的地区更具竞争优势。特别是地理位置相近国家和地区,由于运输成低,将更具替代优势。海南与台湾农产品结构趋同,但生产成本远低于台湾。有人认为,随着台商在琼投资农业的不断增多,海南生产的农副产品将越来越多地返销台湾,并可能以“台湾接单、海南生产”的模式,占据或取代台湾农产品的出口市场。这样琼台农业合作将由目前的农业资源开发阶段发展到两岛联合开发国内外市场阶段。
我国加入WTO有利于改善两岸关系,有利于推动琼台农业合作向纵深发展。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台资的数量将大大增加。香港和澳门都已成为WTO的缔约方,台湾也早于20世纪90代初就申请加入WTO,我同加入WTO后,在有利于密切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的同时,进而有利于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因为随着祖国大陆加入WTO后,台湾不久也会成为WTO的缔约方,由于多种因素的关系,将促使台湾岛内的企业将发展的目光投向祖国大陆,尤其是具有丰富的热带资源、土地充裕、农村劳动力量足价廉的海南,两台湾农业用地已饱和、劳力贵,加上琼台两地气候差异较小,台湾的农作物引种到海南生长状态比在原地更好,海南的农产品在季节市场和价值上拥有台湾无法相比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冬季这些优势更加明显,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台商到海南投资农业。而且,这些来海南投资农业的台商也都正在陆续进入投资的回报期。这么多的台胞到大陆投资,必然促进两岸各方面的沟通与了解,这非常有利于我们开展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日前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已经成为台湾岛内各派势力都不容忽视的影响两岸关系的一支重要力量,事实已充分证明,许多来大陆投资的台胞的的确确在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两岸加入WTO;对琼台合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机遇是主要的。我们能否把握住这次机遇,则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以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创建契机,切实改善海南的投资软环境,为大规模琼台农业合作的到来做好准备。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加入WTO对海南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 时间: 2002-03-20 08:28:5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入世对海南的影响》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