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2002年2月份橡胶市场综述
  • 时间: 2002-03-22 08:52:1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点击:
  • 2月份后,全国橡胶资源增势不减,因为春节放假,消费水平有所回落,一些利好因素继续存在,天然胶价格借势季节性走高,并带动了合成胶价的小幅扬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原本建立在价位偏低基础上的各种利好因素也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橡胶价位越高,所刺激出来的新增资源就会越多,投机囤积等虚假需求和中间需求的放大效益就越强,后期市场面临的行情压力也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要警惕价格过高、过快上涨后的报复性下跌。

    一、新增资源增势不减

    据初步统计和测算,2月份各类橡胶新增资源量约为18.7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剔除2月份春节放假因素后,增长水平仍然很高。1~2月份累计,全国新增橡胶资源40.39万吨,增长25%,增长水平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0个百分点。

    1.国内生产情况

    2月份国内天然胶仍处于停割状态,没有产量。

    合成胶产量继续大幅增长。据统计,2月份合成胶产量8.79万吨,比上月略有减少,比去年同期增长34.7%,受春节因素影响不大。1~2月份累计,合成胶产量17.83万吨,增长38.1%。

    2. 境外进口情况

    2001年,我国各类橡胶进口达到了174万吨很高水平,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大于求。今年以来,尽管出现了一些不利进口的影响因素,进口势头有所遏制,但总的进口量依然较多,市场供应压力并未减轻。据海关统计,2月份全国进口天然橡胶5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前2个月累计,进口天然橡胶12万吨,增长13.8%。进口合成胶5万吨,增长6.4%;前2个月累计,进口合成橡胶10.6万吨,增长12.4%。

    2月份橡胶新增资源统计表 单位:万吨

    品 质 产 量 同 比(%) 进口量 同比(%) 新增资源 同比(%)

    合成橡胶 8.79 34.7 4.99 6.4 13.78 22.7

    天然橡胶 0.0 5.0 0.0 5.0 0.0

    二、消费水平有所回落

    今年前2个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总体水平大体平稳。其中2月份增长2.7%,主要是受春节放假因素影响。一些橡胶制品中,全国轮胎产量(含各种外胎)978万条,比去年同期增长7.5%;1~2月份累计,生产轮胎1994万条,增长17.9%。据此测算,2月份消费橡胶约为21.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5%左右。尽管当月消费水平因为春节因素有所回落,但前2个月累计消费橡胶将近44万吨,增长13.9%,增长水平仍然较高。

    三、销售价格季节性走高

    进入2月份后,各项利好因素继续存在,刺激橡胶价格,特别是天然胶行情借势季节性走高。据统计,2月份全国天然胶平均价格为每吨7463元,比上月上升0.8%,但比去年同期下降13.4%。受其影响,合成橡胶价格也有所扬升,比上月上升0.3%,但同比仍为下降。从全国主要城市的挂牌价格情况来看,2月份全国丁苯胶平均价格为6644元/吨,比上月下降0.4%,比去年同期下降17.2%;顺丁胶平均价格为6748元/吨,比上月上升2.4%,比去年同期下降8.6%。

    2002年2月橡胶平均价格升降情况 单位:元

    品 种 价 格 比上月(%) 比上年同期(%)

    天然橡胶 7463 0.8 -13.4

    进口天然胶(3#烟胶片) 7450 1.0 -14.0

    国产天然胶(1#标准胶) 7475 0.6 -12.8

    合成橡胶

    丁苯胶 (袋装) 6644 -0.4 -17.2

    丁晴胶 (袋装) 14031 -0.2 -1.3

    顺丁胶 (袋装) 6748 2.4 -8.6

    氯丁胶 (袋装) 19927 0.0 0.0

    2月份天然胶产地价格继续回升,月末国标1#胶已跃过7000元/吨关口,逐步接近其合理价位。

    国际橡胶市场价格再次上扬。具有国际代表性的新加坡现货市场上,2月末RSS3号烟胶片价格升至600美元/吨以上。

    四、后市行情展望

    今年以来,国内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上涨,进入3月份后,期货价格达到了7500元/吨。分析其原因,除了原有的一些基本面利好因素外,“买涨不买落”的市场心理变化和投机资金的作用也不可小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美国经济尽管出现了复苏迹象,但其势头十分缓慢,对于今年内的需求拉动作用有限。从全球范围观察形势,橡胶市场供大于求的买方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改观。而且,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原本建立在价位偏低基础上的各种利好因素也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如当天然胶园际市场价位达到650美元后,主要产胶国前期所达成的降低产量和减少出口的协议的执行就会面临困难。按照经济学的原理,资源供给与市场价位是成正比的。价位越高,所刺激出来的新增资源就会越多,投机囤积等虚假需求和中间需求的放大效益就越强,后期市场面临的行情压力也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价格上涨过快,较多地超出合理水平,那么后市价格就有可能出现报复性下跌,重新回到偏低价位之下。

    (中国物资信息中心 陈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