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前,它还是一个以“偏、远、旱、穷”闻名的贫困农场,而去年职工自营经济就收入750万元,一举摆脱了贫困的面貌 公爱农场自营经济解析
●利用扶贫贷款先垫资给职工购买种苗
●承包土地种植热带水果的职工三年免交土地管理费
●建立职工自营经济档案,让职工均衡发展
■本报记者林伟潘正悦通讯员云大成张珂伟
前不久,记者来到地处东方市偏僻地区的公爱农场。沿着农场内的公路驰骋10多公里,公路两边挂满累累果实的芒果树和沉甸甸的菠萝不断跃入记者的眼帘。“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公爱人的腰包又要鼓一圈了。?场长陈少阶高兴地说道。
公爱农场曾经深受“发展非胶农业会冲击橡胶主业的发展?观点的影响,多年来橡胶是该农场唯一的经济来源。近几年橡胶的价格一直低迷,造成职工收入微薄,人心不稳。但是现在不同了,公爱农场不仅橡胶主业发展很快,去年干胶产量达1168吨,以芒果为主的自营经济不断扩大规模,彻底摆脱了贫困面貌。去年底全场芒果种植达13000亩,职工自营经济总收入750万元。
陆丽红是公爱农场10队职工,1991年她从广西来到公爱农场时,每月只能挣约200元的工资,日常生活中她与别人一样,饮用的水是从1公里外挑回来的山沟水,有时还得排个把小时的队,走的是连自行车都不能骑的崎岖坑洼路。10年过后,陆丽红一家三口住上了约80平方米的房屋,家里添置了摩托车、彩电、程控电话等。夫妇俩每月割胶、管胶能挣1000元左右,最大的收入是自己种的10多亩芒果,去年收了3万多元。她说:“我太满意现在的生活了。?陆丽红的收入在10队算是很普通的,这个队27户职工,户户都有10亩以上的芒果,去年人均收入近万元,今年仅菠萝的产量就达40万公斤,收入可观。10队的职工自营经济收入在农场中只处在中游。
以“偏、远、旱、穷”出名的公爱农场是如何发展自营经济致富的呢?公爱农场地处全省最干旱地区,全年降雨量只有600-700毫米。由于少雨,其出产的芒果品质优良,皮色光滑,肉脆味甜,纤维少,耐贮存,每到收获季节,农场的芒果总是供不应求。但是农场原来种芒果的人却不多,尚有数万亩的土地没有开发利用。1998年初农场新领导上任后,清醒地认识到靠单一的橡胶产业是不可能使职工富裕的,必须鼓励扶持职工发展种植芒果等自营经济。很快,场长陈少阶自己承包种植25亩的芒果和30多亩龙眼,场党委书记谢祖林也种30多亩的芒果,其他场领导个个都有自己的果园,此外他们还与职工合种菠萝,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场领导的带头无疑给职工们树立了榜样。
唐新荣是当地的黎族职工,前二年建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屋,屋内彩电、电话、沙发等高档用品一应俱全,当然最显眼的就是家里的小汽车了。唐新荣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他与另几个职工合种的200亩菠萝已上市卖了三批,几十万元已安安稳稳地落入了口袋,自己还种了几十亩芒果,3月底就可以上市了,今年收入可望超百万元。
唐新荣是公爱农场最早发展自营经济致富的典型之一,像他这样的职工农场还有几位。由于农场地处偏僻地区,许多职工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农场就充分利用身边的唐新荣等人种芒果致富的事实引导他们。与此同时,农场还花钱买观念,近两年组织了100多名职工代表先后到岛内的东路、红明、南田、南滨等农场参观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调动他们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积极性。
1998年初场新领导班子上任时,1000多名职工的农场,竟然有104户职工月收入不超过百元,其他职工的收入也很低。资金、技术、信息等制约了自营经济的发展。为此农场采取了联手扶贫机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农场制定了以种植芒果为主,种养结合的扶贫规划。从场长、党委书记到机关干部、党员,人人都与一位贫困职工建立联系,他们每周要下到联系户家里一至二次,帮助贫困户选准发展项目、提供技术、信息等各种服务。农场还积极争取省农垦总局的支持,利用总局下拨的40万元扶贫资金,给贫困职工提供芒果苗或是猪、牛等家畜,职工收获芒果或出售猪牛后才偿还本金。1999年,14队职工谭文杰利用扶贫资金,购买了28头牛犊饲养,2年后又增加到39头,现已为农场提供了200多吨肥料,出售7头黄牛,当年借贷的1万元已偿还5700元。全场104户贫困职工有103户种植芒果,兼种香蕉、反季节瓜菜的有28户,兼养猪、牛的有29户。
对承包土地种植热带水果的职工,农场规定3年免交土地管理费,第4年起每亩土地上缴100元。1999年,农场在10队建立水果基地,基地采取农场+职工的股份制经营模式,基地前期建设由农场投入,后期的生产和管理资金由承包者负责。产品收获后,农场与承包者按2.8:7.2的比例分成。基地创建的当年,农场就种下了优质芒果、水蜜杨桃、马来西亚菠萝蜜等热带水果1500亩,现在这个基地已发展到5500亩。
面对迅速发展起来的职工种养业,管理、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亟需跟上。农场于2000年成立了芒果协会、农业开发公司,聘请农场的致富能手当顾问,专门负责产业规划、技术指导、产品的销售和日常管理。农场给每户职工建立自营经济档案,将职工种植的作物品种、亩数等资料详细记录,对发展自营经济有困难的职工积极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帮助,对承包土地太多的职工给予限制,不能让一部分人占用土地太多而影响另一部分人。
农场不定期地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省植保站的专家到场,给职工讲授水果高产、栽培和管理知识,派出人员到外地学习芒果改冠、控稍、催花及保果技术,对本场的芒果品种进行改良,提高产品竞争力。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公爱农场自营经济分析
- 时间: 2002-03-25 10:00:1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