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侯小健) 阳春三月,浩瀚南海又迎来捕捞旺汛。临高县调楼镇调楼村5艘刺网船赴粤东渔场作业,一个航次单船平均捕获金线鱼、红三鱼等7.3吨,产值5.9万元;新盈镇昆下村林某的一艘百吨级灯围船在三亚海区一举捕获乌鲳等优质鱼类近10吨,创产值20万元。
全省其他市县海洋捕捞也喜报频传。今年头两个月,我省水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全省渔业产量129622吨,产值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1%。其中,出口量4100吨,出口总额1100万美元。元月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9%和43%。
“牧海耕渔”使“渔老大”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去年全省渔业人均收入4954元,劳均收入1072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和3.9%。真正实现了渔业增产,渔民增收。涌现出临高调楼、儋州福村、三亚南海、陵水新村等一批文明富庶的新渔村。
省统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95.7万吨,渔业总产值80.86亿元,渔业增加值5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7.9%和24.3%。在农业增长9.7个百分点中,渔业贡献了4.9个百分点,超过50%。海洋渔业作为我省经济亮点效益日益凸显。
水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我省独特的资源优势,使海洋渔业成为我省海洋产业的先导。近年来,我省坚持以增加渔民收入为目标,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大作海洋文章。去年全省共筹资3亿元,新造大吨位渔船350多艘,逐步开辟外海渔场。去年捕捞总量69.1万吨,其中,外海捕捞量26.7万吨,占总捕捞量的38%,比1999年提高18个百分点。刺、钓业产量440276吨,占海捕总产量的63.7%,所捕鱼类均为金线鱼、大眼鲷、红鱼、带鱼等优质经济鱼类。全省海捕优质鱼产量44.6万吨,占总产量的57%。
我省海水养殖业逐步由规模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逐渐形成品牌优势。对虾、鲍鱼、青蟹等新型高效海水养殖模式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全省对虾产量已占海水养殖产量的50%,撑起了海水养殖业的半壁江山。大量鲜活对虾除通过“空中绿色通道”销往内地外,部分还加工出口。而且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已开始在中部山区得以推广,为山区农民开辟了新的致富门路。目前养殖面积已突破900亩,平均亩产350公斤,每亩可获利2000元以上。
统计资料显示,我省优质水产品比例由1998年的37%提高到46%,居全国之首。一批批肉质鲜嫩的对虾、冻罗非鱼等名优水产品源源“飞”向全国,“蹦”出国门,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抢手货。去年全省水产品出岛量突破60万吨,其中,出口21857.5吨,价值5888.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0.3%和155.7%。主要出口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量的81%。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我省海洋渔业经济80亿凸显亮点
- 时间: 2002-03-29 09:59:46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