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日本经济:挽澜还须回天力
  • 时间: 2002-03-07 08:12:1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解放日报》    点击:
  • 为了避免日本经济进一步衰退,2月27日日本政府出台了通货紧缩综合对策。虽然这是到3月底为止的2001财政年度即将结束、新的财政年度即将开始前日本政府剌激经济的一项举措,但因这次通货紧缩对策并无多少新的内容,所以市场由期待转为失望,日本经济的前景更加迷雾重重。

      在此情形下,日本的金融危机却愈演愈烈,据统计,到2002年2月中旬为止,由于股市低迷,作为日本银行业代表的最大4家银行的股票价值缩减了一半。包括三菱东京金融财团在内的4大银行集团股票的会计时价总额为11.35万亿日元,与前一年的24.3万亿日元相比减少了53%,由于日本实行的是相互持股制度,银行股的下跌直接损害了企业的收益,而同时,经济的衰退又使银行的不良债权大大增加。日本政府曾在1998年动用巨额公共资金注入银行以解决不良债权,当时宣布不良债权问题已经解决,可时隔短短几年,银行的不良债权又再次膨胀。据统计,截至2001年9月末,不良债权最高约达36万亿日元,约占全国银行贷款的6%,不良债权的增加使日本再次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由于经济衰退,再加上日本政府宣布从2002年4月1日起对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改革,日本的金融市场空前动荡。日本的存款保险改革措施涉及到个人储户的主要有:自今年4月1日起,万一再发生银行倒闭的话,存款保险机构对个人在单个银行的定期存款本息的保险赔付上限定为1000万日元,超过这一上限将不予赔付。这样一来,老百姓担心银行倒闭后自己的存款得不到保险,于是纷纷从银行提款购买黄金保值,从去年9月份开始,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抢购黄金的风潮,还有的储户则将定期储蓄转为普通储蓄(相当于活期储蓄),因为普通储蓄虽然利率较低,但仍享受金额保证。

      金融市场的动荡导致日本经济界掌舵人士之间也出现了意见分歧。有的认为,面对金融动荡因素,应尽快向银行注入公共资金以提高银行自有资本比重,化解银行风险。考虑到公共资金的需要时间,有关人士认为应在3月中旬以前即向银行注入资金,这样才来得及使银行在3月底前获得资金从而化解银行风险,稳定金融市场。而另一派则认为不然。另外,当初小泉纯一郎为了建立健全的财政,作出了明年财政年度内的国债发行额不得超过30万亿日元的决定。这样就使再次起动积极财政政策以剌激经济的做法受到了限制。而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已经有人主张应突破30万亿日元的框架而增发国债,以解燃眉之急。

      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通过出口转移危机的做法使得世界各国对日本的动向极为关注。前不久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就对日本迟迟不能使经济复苏提出了批评。美国总统布什在不久前访问日本的讲演中,曾经表示对日本经济充满信心。但明言人一看就知道,布什实际上是使用了委婉的亚洲式表述方法,其实质含意是对日本经济非常担心,敦促日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

      在内外两重夹击下,小泉政府不得不于最近出台了“通货紧缩”综合对策。但从本次日本通货紧缩对策内容看,并不能使市场满意。主要是缺少景气剌激对策,因而就没有医治通货紧缩的效果。例如在不良债权的处理方面,只规定了金融厅必须在3月底前完成对银行不良债权的特别检查,并要求严格执行、尽早公布。而对向银行注入公共资金的问题,只笼统地规定在可能发生金融危机时,按法律规定增强资本。仅仅停留在这里,而没有具体措施,所以在对策的主要内容流传开时,市场充满失望感,股价不升反跌。倒是公布了对“大荣”的处理对策后,股市大幅反弹,这是因为公布了对买卖空股票的限制措施,也就是人们认为的如果不切断通货紧缩和企业的过度债务之间的恶性循环,日本经济就不能克服疲软状态。人们希望日本在推出这一举措后,再向前迈出第二步、第三步。

      总的来说,本次“通货紧缩综合对策”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当然日本政府有关人士的发言多少还是给人们留下了一点希望。他们认为,应把这次对策看作为今后两年间克服通货紧缩迈出的第一步,政府将在2002年度的预算通过后,讨论是否再次启动财政政策。

      综观近十年的日本经济,我们看到,泡沫经济给了日本以沉重的打击,泡沫经济的破灭已经损害了实体经济,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日本缺少技术创新,新的支柱产业没有成长起来,而经济步入了一个衰退―紧缩―衰退的恶性循环圈子中,即越是不景气,人们越不愿意花钱,也就越加重经济衰退的局面。经济不景气还导致银行的不良债权增加,使得金融处于动荡之中。日本经济现在沉疴在身,不进行彻底的改革就很难向前迈进。现在,正是日本经济在摸索新路的转折关头。我们期待日本能有果断的经济对策出台,促使经济早日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