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多年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这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2001年,在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不景气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近9.6万亿元,增长7.3%;进出口贸易超过5000亿美元,增长7.5%;外汇储备达到2122亿美元,增长28.1%。“十五”计划开局良好,来之不易。
但是,应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国经济中仍存在一系列深层问题,必须?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第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战略调整进展缓慢。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国有经济体制改革和有进有退的战略布局调整方针,但三年过去了,收效不大。为了减轻企业负担,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一批企业实行债转股,但社会资产质量并没有实质性提高,不过是把不良资产从国有银行移到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解困的任务是实现了,但主要是政策性原因,而企业素质和效益真正提高的为数不多;解困的基础也不牢,不少企业随时都可能返困;这种解困只是阶段性任务,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大差距;此外,不包括在解困范围内的许多企业,困难也不小。因此,国有经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第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从供给不足转为需求不足,既可喜也可忧。有效需求不足,影响了企业投资,降低了企业效益,增加了流通费用,不利於经济增长。但要改变有效需求不足,必须提高消费率。中国目前消费率只有59%,大大低於世界平均78%至79%的水平,也低於中国历史上平均65%的水平。
这些年,城乡居民储蓄大幅上升,现在已达7万多亿元,加上外币存款、有价证券和手持现钞,估计达12万至13万亿元,人均达1万元左右,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300倍。这一笔巨大的潜在购买力要转化为现实购买力,需要许多条件。其中主要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人们对失业、养老、医疗等的后顾之忧;同时,要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现在中国出现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许多商品滞销积压;另一方面,许多家庭消费水平很低。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九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逐渐下降,从1996年的9%至2000年的2.1%;与此同时,农民消费年均增长仅为3.6%,低於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幅度。因此,只有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扩大内需。
第三,就业形势严峻,必须高度重视。中国登记失业率只有3%多,比美国、日本等国都低。实际上,中国失业情况比这些国家严重得多。这是因为国外登记失业率与实际失业率基本一致,而中国却差别很大。中国失业有四种形式:一是登记失业;二是下岗而未就业;三是隐形失业(企事业内部富裕职工);四是农村潜在失业。前三种形式,即城镇实际失业率估计达20%,情况相当严重。另外,还有大量退休人员,退休年龄偏小(有的只有40多岁),退休待遇偏低,他们也迫切要求寻找再就业机会,更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内地制订政策,不应仅仅以登记失业为依据,应以实际失业为依据。当前内需增长乏力,与就业不充分有很大关系。它不仅影响失业职工的购买力,而且抑制了在业职工的消费欲望,影响了他们的需求。因此,开拓更多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失业形势,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第四,加入WTO,中国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经济实力不强。虽然中国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1000美元,只相当美、日等国的3%。二是企业素质不高。国有企业正在改革,政企不分、产权不清等情况还未根本改变,缺乏有雄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偏大,生产能力过剩;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处於发展之中。四是劳动生产率不高,年人均创造产值比发达国家低得多。五是金融不发达,资本市场、期货市场规模都还不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等。
人们常说,加入WTO,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不错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长期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於挑战;但从短期来说,可能是挑战大於机遇。也可以说,挑战是现实的,机遇是潜在的,只有在迎接挑战中才能获得机遇。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一些行业在过渡期可享受一定的保护,但这种保护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有时间性的,而按照平等条件开展竞争是必然的趋势。外国投资者将在市场准入、税收标准、营销范围等方面与中国企业一样享受国民待遇,国际竞争不仅在国外市场上进行,而且在国内市场上进行。国际竞争国内化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加入WTO后的冲击不能低估。
从现实情况看,加入WTO初期可能出现的震荡和冲击不可低估:一是破产企业增加。有些企业在竞争中遭受损失,有的甚至破产,退出市场。二是由於企业破产或减人增效,下岗失业增多、就业岗位不足、人员安置困难的情况更加严重。三是城镇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科技企业家、中介机构专家、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收入水平提高,城镇贫富差别明显。这些情况的出现,可能引起各种议论和不满。必须?取相应措施,降低和化解这种冲击所造成的震荡。
第五,中国仍有许多涉外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WTO的要求。全国人大及国务院根据加入WTO的需要,已着手法律法规的清理工作,有的法律已被废止,有的法律在进行修订或修改,有的正在抓紧起草。这项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要真正与国际接轨,除了调整法律、法规外,运行机制也必须调整。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中国须关注经济深层问题
- 时间: 2002-03-08 08:19:46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