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标准化: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
  • 时间: 2002-04-15 08:36:3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4月2日下午,我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会上,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主任李忠海说了下面一番话:“我们的农业如果抱住小农经济不放,农民自己种,自己消耗,自己卖,卖不动拉回来喂猪,这样的农业可以不要标准化;如果要搞现代农业,那么农业品牌离开标准化,这个农业就没法干。”

    李忠海的意思很明白:农业已经从求“量”发展到求“质”,现在人们关心的话题不再是有与无,而是优与劣。现在的农产品市场,往往是不愁买不到东西,而是愁产品的质量好不好,新鲜不新鲜,农药残留量高不高,对环境有没有污染等等。换言之,我们的农业如果达不到高质量的要求,适应不了现代市场的需求,就很难有所作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推行水稻种子标准,结果平均亩产提高10%。90年代,上海推行蔬菜小包装的标准化,光是垃圾就减少20%。以“一骑红尘妃子笑”博得美名的广东高州,原来极其贫困。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农业标准化,现在成为全国闻名的荔枝、龙眼之乡。

    农业是海南的优势产业。近年来,传统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热带水果、冬季瓜果、水产业、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劲。

    但是,长期以来我省农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生产成本和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中片面追求产量,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和激素得不到有效控制,农产品生产规范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标准作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依据,低质量、高农药残留等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我省某些农产品由于没有实行标准化,多次传出被北京、上海等地市场拒之门外的消息,更有甚者,一些农产品由于农药残留量不合标准,到了深圳,被强制性销毁。

    李忠海说,中国已经加入WTO,海南农产品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竞争,产品如果没有过得硬的质量,叫得响的品牌,就很难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而农业标准化就是农产品走进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没有标准的农产品和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都是无法真正进入市场流通的。

    他举例说,河北沧州的鸭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实施标准化之前,经常有卖不出去烂在地里的事发生。后来他们从果树园的建设到鸭梨的修枝、授粉、施肥、放药到摘果包装等都严格用一套标准来规范。结果,生产出来的鸭梨果实大小、果质、外型都非常好,出口到欧美,价格翻了一番。每到收获季节,果品公司都抢着来收购。

    对很多从事农业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说,农业标准化也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它将传统的生产经验和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制订出一系列因地制宜、简明可行的标准,指导和规范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和农产品的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

    复旦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出了一种种养紫菜的冷藏箱法,可以提高品质,扩大产量,但是这个办法他推不开,老百姓不理他。最后他和南通质监局一起把这个科研成果编成了13个标准,在农民中培训推广,结果80%的农民用了他这个办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农业标准化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走“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思路,其基本特征是“分户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从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形成市场竞争中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李忠海说,真正的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把工业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用到农业上,全过程都要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在国外,这已经变成一件很普遍的做法,但我们还没有做。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农业全面标准化的推广再像过去那样不受重视,我们的农业就要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