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年初,浙江宁波市的一批水产品出口企业因在出口到韩国、欧盟的水产品中被检出有杂质而受到“暂停进口申报”。检查结果发现,是渔民在搬运水产品时不小心夹带了泥沙等杂质。但宁波的水产品出口却由此大吸了一口“冷气”。今年1到2月份,全市水产品的出口下跌二成多,其中欧盟市场下跌了97%以上。
无独有偶,浙江一家专业从事女装出口的制衣公司将一批成衣按订单要求发往德国时,却被拒之门外。纳闷不已的经营者被告知:不是服装尺寸不对路,而是小小的钮扣出了大问题―――不符合环保要求。制衣公司当即与钮扣厂联系。从来没有听说过钮扣还有环保问题的厂家赶紧按要求重新制作了一批钮扣,换了钮扣后的这批服装才得以“过关”。
从上世纪最后几年起,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的加快,绿色壁垒―――这个外贸领域的新名词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涉及的不仅是农副产品,还覆盖到纺织服装、鞋革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在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三四年中,我国就至少有价值 200亿美元的商品因不符合贸易伙伴的环保要求而惨遭退货。
据有关人士介绍,加入WTO对我国纺织业是一个最大的“利好”消息。根据 ATC协议(世贸纺织品服装协议),在5年过渡期内,我国在设限国的纺织品配额在现行基础上年增率为25%,这意味着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每年将增加5000万美元的机会。专家指出,如果加上其它不设限的国家和地区,加入WTO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每年至少可增加10亿美元的机会,但是,如果不能破除绿色壁垒的屏障,这个巨大的市场只能是“水中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及。
专家告诫,无论从什么角度理解,绿色壁垒都将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最为艰难但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一直以来,我国大宗产品的外贸竞争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所产生的优势。许多国家对我国产品的限制与打击也常常采用关税壁垒的办法。加入WTO后,贸易壁垒的逐步取消一度让国内很多行业和企业非常乐观,特别是一些产品出口量大、对外依存度高的行业和企业,天真地认为我们的产品从此可以长驱直“出”。然而,绿色壁垒的出现和不断扩展,却可能导致我们的产品出口受到更大的限制。环保“软肋”一被击中,我国产品原有优势的发挥就受到很大牵制。即便明知有些做法纯属恶意刁难,也徒唤奈何。
“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打铁还要自身硬’,别在产品的环保问题上被人家抓了辫子。”业内人士如是说。
他们认为,无论是外贸部门、技术监督和检验部门,还是冲在一线的企业,都要时刻树立绿色意识,根据国际市场的不同特点主动出击,不能靠侥幸心理做国际生意。过去,我们许多企业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按照绿色壁垒的规则,要求商品从初级原料准备、生产制造、包装、运输、销售,以至消费者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都置于绿色要求的控制与影响之下。从眼下的情况看,就是单个产品要绝对保证不被抓把柄都很难,更不要说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保证不出问题。这是我国外贸产品一根致命“软肋”。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绿色壁垒:加入WTO后第一道"槛"
- 时间: 2002-04-19 08:36:3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