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社会信用低下、假冒伪劣商品横行、偷税漏税骗汇严重、走私贩私猖獗、地方保护和腐败现象屡禁不绝、恶性竞争的行为层出不穷。其严重程度已影响到国民经济安全运行,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以前不曾表面化的问题凸显出来,市场经济秩序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
仅以假冒伪劣产品为例,已到了泛滥的程度:盗版光盘、假烟、假酒、假家电、 假化肥、假化妆品、假摩托车等等不一而足。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的商标“爱妻号”是用大量资金及技术、品质、服务等综合优势精心打造出来的。然而从1998年开始,由于假冒双桶洗衣机的冲击,从“巅峰期”为75万台跌落到2001年 的12万台,短短3年下降了80%;惠普在全国27个城市的115家耗材店做的调查显示,有87%的零售商受到假货的冲击,已直接危及厂家的命运。在中国颇为著名的宝洁公司也因假冒产品的冲击,每年损失约12亿元人民币。
我国市场秩序混乱反映出市场发育水平还比较低,概括起来可分为几类:其一,市场进出秩序混乱。大量本不具备资格的主体通过种种手段进入市场,超越自身资质和经营范围承揽业务,经过失败、资不抵债时仍然受到种种保护混迹市场,造成优不胜劣不汰的僵持局面。其二,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市场竞争的基本手段是通过用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来获得竞争优势,而在我国有些生产者却热衷于使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获得。其三,市场流通秩序混乱。由于市场疲软,产品积压,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为维持再生产过程,只好用拖欠别人贷款的方式来购买原材料。久而久之,造成企业间的大量拖欠,形成三角债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运行效益。其四,市场交易秩序混乱。由于某些体制问题及一些市场主体的不正当心态,市场交易中信用严重不足,各种欺诈行为时有发生。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秩序混乱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无法可依”与“有法不依”,有法不依又是导致混乱的主要原因。有人把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原因归结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制度“真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只说明了表层原因。中国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尽管不健全,但禁止和惩处违法行为的法律是明确具备的。仍出现“豆腐渣”工程、假药,原因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快体制建设步伐,依靠法律的力量,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上升为法律行为;加强制度建设,切断权力与市场利益之间的联系,杜绝权力市场化的制度缺陷;大大提高破坏秩序者的违规成本,不仅要打击市场中的那些不法分子,而且要打击与“老鼠”串通的“坏猫”。必须要让损害制度的违法者承担修补制度的代价;执法方面除权力的自我监督外,还要引入中介机构,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舆论环境,赋予人民群众以维持秩序和自身权益的更大权力。
“行政权力介入”是市场秩序混乱另一个原因。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排斥竞争的行政权力介入资源配置。干预甚至损害市场机制作用的行政垄断行为、地方保护主义等非市场力量是对经济秩序最大的破坏。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有着“国际行政法典”的WTO规则,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行为走向法治化的推进器。政府应当明确自己的任务,不是直接经营企业,而是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做力所能及的调控、引导和服务工作。
市场秩序混乱还有一个“企业伦理”问题。市场经济其实就是契约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企业缺乏诚信,缺乏商业道德,是因为“利”与“义”的关系没有摆正。我们需要大力宣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加强全民信用意识,建立各行各业的信用评估体系,使信用成为畅通的信息,透明的信息;使信用不仅成为道德规范,还是市场经济中最普遍的准则。
造成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深层次原因,是各种社会群体利益矛盾在当前市场游戏规则中冲突与激化的结果。我国市场秩序混乱不能完全归咎于整治力度不够,很多的情况是由于在设定市场规则时没有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靠严厉查堵,或许可以取得一时的效果,但只要深层的利益关系不能理顺,就很难维持,在经济运行中往往会自动地趋向原来的状态。由于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利益结构正处在不断重组之中,
历史遗留下来的体制性问题、改革措施存在的缺陷等问题,特别是政府在转变职能过程中的不到位,或错位、缺位,都是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的深层原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能只停留在“严打”、“严查”层面,而必须深入理顺社会经济关系,缓解与协调社会利益矛盾的层面。“堵”与“疏”标本兼治,才是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方法。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经济综述:市场经济秩序亟待改观
- 时间: 2002-04-30 08:17:1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经网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