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多数国家的做法,进口的果疏、畜禽等农产品,必须满足本国制定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标准,否则就禁止进口。但是,由于各国检疫方法的差异和检疫标准的不一致,检疫措施往往会影响一国的农产品输往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贸易纠纷。发达国家为了限制进口,利用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以健康、安全为理由,常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设置“绿色壁垒”,强制越来越多的商品接受卫生检疫,检疫标准也越来越高。
与贸易技术壁垒相比,绿色壁垒具有以下特性:隐蔽性,常以健康、安全为理由,提出近乎苛刻的检疫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设置绿色障碍;易变性,为了增加进口农产品成本,削弱其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检疫标准经常变化;多样性,各国对同类、甚至是相同产品的标准通常是不一样的;难以协调性,由于检疫所涉及产品之广,技术措施之复杂,国际上很难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即使有了国际标准,各国自然、经济和技术的差异也使国际标准难以推广。
我省农产品因技术、生产方法等问题,许多具有热带特色的果疏产品,因不符合国际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标准而难以打入国际市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对西欧、东欧、日本、美国等地区出口的大批农畜产品,由于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过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和索赔,大综传统出口创汇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对此我省要及时吸取教训。
目前世贸组织成员正按时间表兑现对中国农产品的关税减让的承诺,利用关税实施保护的可能性很小,绿色壁垒将取代关税成为海南出口农产品的主要壁垒形式,我省应通过各种渠道,跟踪国际《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定》,增强反壁垒能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标准。
面对绿色壁垒,海南热带高效农业要尽快从“无公害”向有机农业转移,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热带农、畜产品技术标准,完善认证和检测体系,对名优产品的生产、包装、销售全过程实施绿色管理,从良种选择、土壤测定、水肥施用、农药控制、兽药残留、摘采季节、保鲜储存、运输包装、饲料添加剂等一系列环节上,确保绿色食品的标准落实到位,使高效热带农业与国际市场对接。海南传统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污染较轻,空气、水源、土壤保持了天然本色,这为海南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手握绿色准入证,热带农产品就可以昂首闯入国际大市场。
(作者单位:海口市委党校)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突破绿色壁垒
- 时间: 2002-05-16 11:48:2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