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通用汽车苦等十年舞剑韩国 意在亚洲市场
  • 时间: 2002-05-17 08:40:21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羊城晚报 》    点击:
  • 通用通过收购大宇汽车,通用一下子就跨过了韩国的市场壁垒,并将韩国作为平台,构筑通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通道

    新闻回放4月30日,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汽车在正式协议上签字,收购了破产的韩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大宇汽车。通用用2.51亿美元接管了大宇汽车的3个汽车工厂、8个海外销售机构和1个零配件工厂,还获得了新合资公司42.1%的股权。至此,历时3年的马拉松式收购案终于画上句号。可以预见,亚洲汽车市场的格局将由此发生重大改变。

     苦等十年杀回韩国

    通用收购大宇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1999年8月,大宇集团在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下解体,债权银行要求对大宇汽车进行债务整合。这时,通用介入要收购大宇,但韩国方面不满意通用提出的收购价格,12月宣布公开拍卖大宇汽车。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菲亚特,还有韩国现代等世界主要汽车商都出现在竞争队伍中。竞争主要在通用和福特之间,2000年7月,福特以69亿美元竞标价力挫通用。据说,当时通用出价45亿美元,因为凭借与大宇10多年的合作关系,通用深知大宇底牌。

    两个月后,福特遭受凡士通轮胎事件重创,自身出现财务困难,难于承受大宇的沉重债务,宣布退出。这为通用创造了压价收购的绝佳条件。在2001年9月签订的初步备忘录中,大宇评估价为20亿美元,通用只愿掏4亿,连当初福特标价的1/10都不到!

    这一时机,通用等待了整整10年。大宇汽车建于1972年,是通用汽车与韩国大宇集团的合资企业。但1992年,双方在市场战略上出现很大分歧,大宇方面执著于进军东欧市场,通用则认为那是冒险,于是回购股票分道扬镳。

    盲目扩张使大宇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并最终于2000年11月宣布破产。通用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重新杀回韩国市场,当债权银行宣布拍卖大宇时,通用头一个递上了标书。2001年9月,通用与大宇债权银行初步签署谅解备忘录,以4亿美元收购大宇的4家生产厂和20个海外销售机构。但后来由于偶发债务、工会抗议等原因,正式签约一拖再拖,直至今日。

     拿到亚洲市场的金钥匙

    与日本一样,韩国汽车市场一直让外国人眼馋,却又难于插足。通用吞下大宇,无异于将一根楔子深深插进了铜墙铁壁似的韩国市场。去年,通用汽车在韩国的销售量还不到300辆,而陷入困境的大宇却还有17万辆的销量。通过收购,通用一下子就跨过了韩国的市场壁垒,又可以将韩国作为平台,构筑通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通道。

    通用预测,在未来5年到10年内,全球汽车市场2/3的增长将来自于8个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泰国、墨西哥、波兰和韩国。收购大宇,是通用挺进亚洲市场的重大战略之一。

    目前,通用在亚洲已拥有铃木汽车公司和富士重工各20%的股份,拥有五十铃汽车公司49%的股份,并在中国建有两个工厂,在泰国有一个工厂,亚太市场份额已达17%,仅次于日本,位居第二。通过廉价收购大宇,通用在亚太的市场份额将升至20%。

    至于中国市场,通用的高档车型别克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却始终苦于无法找到经济型汽车的突破口。中国经济型汽车的巨大市场潜力已逐渐明朗化,通用明显感到光靠上海通用是无法应付的。

    并购大宇后,通用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随着中国关税下降,将韩国作为基地,直接将经济型车输往中国;二是大宇在华已经投下巨资建立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只要成功上了整车项目,就很容易实现本地化生产。而且,大宇与通用的欧宝系列在产品和技术血统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用可以顺理成章地“过继”大宇在中国的基地。

    无论通用采取哪种战略,其主要目标都是抢占中国汽车市场,面对挑战,中国汽车企业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