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7日,著名经济学家艾丰在南方经济论坛上就入世后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挑战发表了专题演讲。在具体方法上,艾丰总结了15条高招,本报记者将其总结如下:
第一条,“龙形经济”对策
我们中国经济的现状就是一条龙。龙头高耸入云,龙尾还是海面之下,局部的高度发达和局部的极端落后集于一身,当今世界只有中国。这就决定了我们中国必须同时完成不同层面的任务:“知识经济”层面的主体工作我们要完成:“农业经济”层面的任务还要补课。
第二条,“乒乓球”对策
我国的乒乓球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保持了持续的辉煌。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的体质和中国的国土条件,都适合乒乓球的发展。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我们也要寻找适合中国人条件的强项。
第三,“低加高”对策
劳动力成本低是我们的优势,这条不能放弃。但光低这一条竞争力会越来弱。所以要搞“低加高”――――低成本加高技术。低加高对策还有一个个含义,那就要重视“低端优势”。就技术来说,低端没有什么优势,但对产品来说,未必如此。
第四条,“本土优势”对策
本土优势好像足球比赛的“主场优势”,在自己的家门口进行国际竞争,有民情优势、关系优势、地域优势等等。
第五条,“大跨度组合”对策
中国的企业要思考和实施跳出地域求发展的路子。跳出的办法之一,就是“大跨度组合”的对策。
第六条,“企业生态”对策
自然界有生态问题,企业界也有生态问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不够强,一方面来自单个企业的状况,一方面来自企业的整体状况――――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第七条,“以速度抗击规模”对策
以速度抗击规模是较小规模的企业应对规模较大企业的办法。因为在规模上自己是劣势,那么就抓住“船小好掉头”的速度优势,和对方展开竞争。
第八条,“以狼制狼”对策
“狼来了”――――但不是一只狼,而是一群狼。这当中除了狼和羊的关系(如果硬要把中国企业说成“羊”的话),也有狼和狼的关系。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时,往往光与“挑战者”(国内本行业第二名或第三名)合作,而对付原来市场中的第一名。
第九条,“优势对接”对策
在市场竞争中,用自己的优势换取别人的优势,实现双方优势对接,是重要的乃至高明的策略。
第十条,“原地提升”对策
根据世界大市场重新调整中国各个产业的格局,是今后中国经济遇到的尖锐问题和严重任务。这种调整,可以采取“另起炉灶”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原地提升”的方式。所谓原地提升,就是更好地利用现有基础和资源,减少不必要的代价和震动。而另起炉灶不一定是最上策。
第十一条,“照虎画猫”对策
这里说的是如何学习外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学习他们的经验,但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第十二条,“品牌经营”对策
中国有可能很快就成为制造大国,但在相当长时间内,还难以摆脱“品牌小国”的地位,因此就更加应该重视品牌经营的问题。
第十三条,“文化力”对策
重视文化力是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要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利用中国的文化优势―――特别是传统文化的优势―――发展相关的产业。另一个是发展“市场文化”,市场文化是一个新概念,它就是基于市场经济产生的又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文化形态。
第十四条,“走出去”对策
走出去,到发达国家去,到发展中国家去。可以是产品出口,也可以是外建厂。世界经济、世界市场本来就是交织的。
第十五条,“用外脑”对策
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问题。目前中国企业的情况,既要重视“留住人才”,更要重视“利用外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艾丰:入世对策15招
- 时间: 2002-05-21 08:23:47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南方都市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