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和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形态与特点:
  • 时间: 2002-05-22 09:23:53    作者: 谷源洋    来源: 中经网    点击:
  • 当前世界经济特点

    中经网(www.cei.gov.cn) 2002-05-21 15:24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上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是不错的。美国取得了二战后最长的经济扩张周期(从1991年3月―2001年3月)。欧盟经济表现虽说不 如美国,但其经济发展也是可圈可点的,实现了12国货币的统一,建立起欧元区。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对日本来说则是“失去的十年”,但其年均经济增长率仍为1.75%。日本的海外总资产为3.2万亿美元,占全球海外净资产的50%以上 ,仍为世界最大债权国。此外,早在1996年日本的研发经费就已占GDP的2. 85%,而美国为2.6%,德国为2.4%。

    发展中国家的总体经济增长率为发达国家的两倍,其中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苏联解体后,经济发生了严重的滑坡,90年代后期虽然其经济有所增长,但至今仍未达到解体前的水平。

    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7%,达到了90年代的周期性高点。

    然而,新世纪的头一年,也就是2001年世界经济开局不利。对于这一点,国内外经济学家早在2000年就已经预测到了。但是有两点没有料想到:

    一是世界经济减速之快,下跌之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全球经济从减速走向衰退。那么什么是全球经济衰退的标准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经济增长率在2.5%以下,就可以视为世界经济衰退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2.4%。

    二是美国发生了9.11事件,其负面影响加重了世界经济的恶化程度。

    概括地说,2001年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和特点是:

    1、出现了全球经济疲软,主要导因是美国发生了周期性危机和高新技术危机而引发的经济逆转,其他国家和地区受美国经济影响,加上自身存在的结构性向题导致经济恶化,因而全球经济大幅下跌。

    2、世界贸易大幅萎缩,2000年世界贸易量增长率高达12.5%,2001年由于各国经济普遍恶化,需求锐减,IT产业不景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原油价格跌至每桶16美元等。特别是美国消费信心较弱,影响了进口需求,加上对恐怖活动的防范,进口贸易的规章和制度更加严格,入关审核检查所需手续增多,从而加剧了进口成本的负担。美国作为世界贸易头号大国,2001年进出口贸易大幅下降,因此世界贸易量增长率降至为负1%,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大为降低。

    3、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减缓。由于各国经济不景气和“安全系数”下降,造成以直接投资为表现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动出现减弱趋势,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1.3万亿美元降至7600万美元,尤其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更加明显减少。

    发达国家间的资本流动也已放缓乃至下降。与此同时,全球股市波动,股市“财富效应”弱化又进一剧了消费疲软的趋势,导致全球商品过剩,库存增加,价格下落,企业盈利趋减或亏损,裁员之风愈刮愈烈,通货紧缩再度升高。

    4、全球低利率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复苏,而且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财政状况较为良好,通货膨胀率较低,因而有条件采取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反弹回升。

    5、世界各国都采取需求政策和供给政策,去推动经济出现转机,包括财政政策:即由政府投资以增加需求;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量,扩大需求;增加居民工资收入,扩大内需。随着时间时推移,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措施都已显现出政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