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国入世后的权利和义务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享有的基本权利:
(1)能使我国的产品和服务及知识产权在成员中享受无条件、多边、永久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2)使我国对大多数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品及半制成品享受普惠制待遇;(3)享受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大多数优惠或过渡期安排:(4)享受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开放或扩大货物、服务市场准入的利益;(5)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客观、合理地解决与其他国家的经贸摩擦,营造良好的经贸发展环境;(6)参加多边贸易体制的活动,获得国际经贸规则的决策权;(7)享受世贸组织成员利用各项规则、采取例外、保证措施等促进本国经贸发展的权利。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应履行的相应义务:(1)在货物、服务、知识产权等方面,依世贸组织规定,给予其他成员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2)依世贸组织相关协议规定,扩大货物、服务的市场准入程度,即具体要求降低关税和规范非关税措施,逐步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开放;(3)按《知识产权协定》规定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保护;(4)按争端解决机制与其他成员公正地解决贸易摩擦,不能搞单边报复;(5)增加贸易政策、法规的透明度;(6)规范货物贸易中对外资的投资措施;(7)按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例缴纳一定会费。
二、入世后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大国,加入WTO后对农业的生产和国际贸易都有较大的影响。
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1995-1997年每年都有140多亿美元,2000年为157亿美元,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6.3%。中国农产品进口金额1999年82亿美元,2000年增加到112亿美。2000年中国农产品净出口金额为45亿美元。此外,中国还出口大量的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丝绸、毛纺织物、棉纺织物等工业产品。
中国粮食进出口波动很大。改革开放20年(1978-1998年)来,有13年粮食净进口,有7年粮食净出口。粮食净进口最多的年份是1995年,净进口1976万吨,占世界进口量的10%,居世界第二进口大国。粮食出口最多的年份是1993年,净出口783万吨,居世界第五出口大国。2000年出口粮食1401万吨,进口粮食1357万吨,合计净出口粮食44万吨。2000年,中国出口肉类89.8万吨,出口鲜蛋75.6万吨,出口水产品164万吨,出口蔬菜320万吨,出口水果及坚果145万吨,出口茶叶22.7万吨。
中国加入WTO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加入WTO要承诺降低关税,市场准入,减少贸易壁垒,贸易自由化。已签署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规定中国要平均减少农产品关税17%。大豆关税限定在3%。从现在起到2004年农产品降低关税:牛肉由45%降到12%,猪肉由20%降到12%,禽肉由20%降到10%,柑桔和葡萄由40%降到12%和13%,葡萄酒由65%降到20%,干酪由50%降到12%,冰淇淋由45%降到19%。同时还规定了关税率配额(TRQ),豆油TRQ开始170万吨,2005年增加到330万吨;小麦TRQ由730万吨增加到930万吨;玉米TRQ由450万吨增加到720万吨;大米TRQ由260万吨增加到530万吨;棉花TRQ由74万吨增加到89万吨。中国将取消限制从太平洋西北部进口黑穗病小麦(TCK)。
中国加入WTO降低关税,有些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国外有些产品涌入将冲击中国市场。例如小麦将冲击中国市场,加剧“卖粮难”问题,也将促使中国小麦价格下跌,使农民收入减少,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国取消限制黑穗病小麦(TCK)进口,TCK在中国就有传播发生的可能。中国迎接加入WTO挑战,必须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短期内还有一定的难度。
中国加入WTO又有有利的一面。加入WTO后,可以享受缔约国降低关税和贸易最惠国待遇,可以在WTO行使职权发挥作用,可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市场,有利于增加农产品出口,拓展国际市场。中国可增加大米出口,换取小麦进口。小麦国际贸易价格相对低于大米,出口1吨大米可以换回1.8吨小麦。加入WTO从长远看也将促使中国农业的现代化、科学化、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竞争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三、入世后应采取的对策
1、改革现行的政府管理机构。当前国家农业部只管生产,不管加工,不管流通,不管外贸,是分割的管理体制。国外许多国家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外贸实行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很适应市场经济。建议我国由多部门联合成立协调机构,研究决定有关WTO的重大决策。中国入世后最大的任务是政府转换职能。政府要为国家经济发展、企业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采取“绿箱政策”。即采取农业科研、植保、基建等投资,粮食安全储备,作物保险,自然灾害救济,以及区域开发等措施,合法地保护和支持农业的发展。“绿箱政策”是WTO的合法政策,我国应采取这一政策来保护和发展我国农业。
3、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出口大米进口小麦可增加80%的经济效益,扩大优质水稻的生产,拓展大米国际市场还有潜力。大豆的营养价值高,国内需求量大,由于面积减少,近几年大豆由净出口变为净进口,应当恢复和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满足国内需求,力争自给有余,恢复出口。减少玉米出口,利用饼粕和玉米加工成混合饲料发展畜牧业,增加畜产品的国内消费和出口。
4、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强竞争能力。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生产优质、安全、营养、可口的农畜产品。我国出口的大米、蔬菜等由于品质差,市场竞争能力差。应用科学技术培育和提高农畜产品的品质,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强国际贸易的竞争能力。
5、加强动植物的检疫工作。加强进出口动植物商品的检疫工作。要严格检测,预防各种动植物疫病在我国的传播和发生。我国已允许在双方规定的检疫标准限度内进口美国黑穗病小麦(TCK),这就有TCK传播的机会。TCK能传染到土壤中,并能长期在土壤中活动,它的危害很大。进口TCK必须控制在海南、深圳不生产小麦的地区加工处理TCK,杀灭病菌,加工后的麦麸饲料也必须杀灭病菌后才允许销售使用。
6、建立外贸粮食安全储备体制。建议成立协调机构,由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储备局、外经贸部以及农业部共同建立“粮食进口安全储备体制”,利用当前粮食库存多的机遇,储备500万吨的外贸储备粮以缓冲调节进口数量,维持供需平衡,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外汇,而且将使粮食安全得到保障。(作者单位:农业部信息中心)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中国入世后对农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 时间: 2002-05-23 08:26:20 作者: 张 桐 来源: 《中国农垦经济》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