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高度重视“绿色壁垒”
  • 时间: 2002-05-29 07:57:30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智农通    点击:
  • 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称之为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及其它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

    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目前最严格的要数国际环保组织制定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它需要组成服装产品的每一个部件(包括纽扣、拉链)都通过有关检测和认证。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约160多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也越来越多。仅1996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220亿美元,其中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

    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过去对绿色环保要求重视不够,因此在近年来的国际贸易中很容易受到绿色壁垒的打击。绿色壁垒对我国产生较大震撼是1998年,当年9月,美国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需附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证书,证明木质包装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违规货物准整批禁止入境,这使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对美出口受到影响。第二年,英国、欧盟等也宣布对从中国离境产品的木质包装采取紧急措施,实施新的检疫标准。据估算,仅欧盟的这一决定至少影响中国7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

    绿色壁垒的不断扩展,使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油漆、涂料、建筑材料、清洁用品、纸张、纸制品、电池与保护臭氧层有关的受控物质及其制品、机械产品、鞋类、橡胶制品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已造成严重影响的标准主要是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的含铅量、皮革的PG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和玩具的安全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指标、汽车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及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加之我国出口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地区和国家环保法规的影响。有鉴于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绿色壁垒”,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由此而对我国出口商品所带来的损失。